第330章 德国新式闪电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二日,当三百万德军越过苏德边境时,他们执行的并非那个旨在占领领土、合围敌军的“巴巴罗萨”计划。

接受日军建议,一份绝密作战指令,被下发至每一位装甲师指挥官手中。

这场战争的逻辑被彻底改写:不以占领为目的,而以彻底的、物理性的毁灭为最高准则。

战争的头24-48小时,蒸发防线 。

超饱和火力准备, 炮火准备通过空前密集的炮火和航空轰炸,集中于最狭窄的突破地段,进行 “熔毁式”打击。

不仅仅是压制,更是物理上摧毁阵地、通讯枢纽和预设的炮兵阵地。

投入由“虎式”、“豹式”实验型坦克组成的 “重装甲突破营” 作为矛头中的矛头,形成死亡楔形。

在空军“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精准护航下,沿着被炮火“融化”的通道,直接碾过苏军的前沿阵地。

紧随其后的摩托化步兵师,进行战场净化 。

他们以强大的自动火力和迫击炮,清理装甲部队碾过后残存的抵抗据点,

并迅速建立临时的、坚固的侧翼保护点,

确保装甲突击集群的后路和侧翼安全,使其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向纵深冲刺。

在苏军指挥部反应过来,下令战略预备队向前开进之前,

其边境防线的外壳已经在极短时间内被粉碎性摧毁。

德军装甲集群对面,一个被彻底砸碎的、暂时处于权力真空状态的巨大洞口出现。

极限速度与暴力,德军在苏军完整的防御体系与刚刚接到集结命令的战略预备队之间,人为地制造出了一个宝贵的时间窗口。

在这个窗口期内,苏军前方是已经崩溃的防线。

这种开局即毁灭的打击方式,会给苏军指挥系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和混乱。

他们需要时间来判断:这究竟是佯攻、是主攻,还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新战法?

这种犹豫和混乱,又为德军的纵深突击争取了更长的宝贵时间。

在巨大的洞口完全打开,步兵集团发起正面攻击的同时,古德里安、霍特、霍普纳的装甲集群,

如同数把经过精密校准的手术刀,冲过洞口,沿着预先勘测的地带,直插苏联的工业心脏。

他们的行动准则只有一条:速度与毁灭。

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直刺苏联南翼的图拉兵工厂与斯大林诺哥尔斯克的化学联合体。

霍特的第3装甲集群,如幽灵般掠过斯摩棱斯克,其先头部队直指高尔基市的莫洛托夫汽车厂,苏联坦克的生产摇篮。

在南线,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群则疯狂地向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和顿巴斯煤矿区的发电枢纽突进。

他们不与沿途试图阻击的苏军部队纠缠,坦克指挥官接到死命令:

除非油尽弹绝,或道路被彻底堵死,否则所有试图迟滞我军的敌军,一律以最大火力短促突击后绕过,首要目标永远在前方。

德国空军的斯图卡机群为他们开辟道路,但轰炸的重点是高压输电线、铁路调度站、变电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