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站队还是投机?(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以前,他还能用中央政府的名义和可能的外援来平衡乃至压制“东山”和延安的影响力。

可现在,最大的外援支柱之一已然崩塌,另一根也消失。

而“东山”呢,他们不仅能自造飞机坦克,甚至还能在技术输出上卡别人的脖子!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蒋介石在一次核心幕僚会议上,几乎是低吼着说出这句话,“我们必须拥有我们自己的、完全听命于中央的‘东山’,否则,党国危矣!”

一种强烈的、急于求成的焦躁情绪,在重庆高层蔓延。

他们等不了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也受不了与“东山”合作时那种若隐若现的被动感。

他们想要速成,想要立刻掌握那些能决定国运的核心技术。

于是,一系列更加激进,甚至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行动计划被秘密制定出来。

对“东山”体系的技术渗透和人才挖角,力度骤然加大。

军统、中统的特工们接到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获取“风啸”战机、“太行星”发动机、“三十二式”榴弹炮等关键装备的技术图纸和工艺流程。

针对“东山”技术人员的策反、利诱、乃至绑架的阴影,开始悄然浮现。

同时,重庆方面也加大了对国内尚存的科技人才的搜罗和控制,

试图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整合资源,模仿“东山模式”建立直属中央的尖端研发机构。

然而,缺乏“东山”那种从基础教育到工程实践的系统性体系,以及柯明义那种超越时代的视野,

这种急就章式的整合,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引发了新的内耗和混乱。

地方军阀们的心态则更加微妙。

苏联的惨败让他们彻底认清,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真正的硬实力,随时可能被碾碎。

他们对“东山”的依赖感更强了,但同时也产生了更深的忌惮和别样的心思。

“连苏联都顶不住德国人的揍,咱们要是没了‘东山’提供的家伙,鬼子缓过劲来,咱们还不是任人宰割?”这是普遍的共识。

因此,他们与“东山”的合作更加“积极”,要装备、要技术、要培训的请求雪片般飞来。

阎锡山、傅作义等人派往太行山和西北工业区的代表级别更高,态度也更“诚恳”。

但另一方面,一种“末日投机”的心态也开始滋生。

既然外援无望,国内又出现了“东山”这样一个强大的、可能主导未来的力量,那么提前站队、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就成了许多人的盘算。

与“东山”和延安关系较好的势力,如傅作义等,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在内部开始有限度地学习“东山”的治理模式和动员方式。

而与重庆关系更近,或者试图左右逢源的势力,则开始脚踩两条船,一方面继续向重庆表忠心,

另一方面则暗中与“东山”接触,偷偷进行一些技术和装备的交易,为自己留后路。

更有甚者,一些实力较弱、立场摇摆的军阀,开始动了歪心思。

既然明着要不到,那就偷,那就抢!

几股受到某些势力暗中支持的土匪武装,开始试探性地骚扰“东山”体系外围的运输队和小型物资仓库,

虽然很快就被内卫部队和民兵粉碎,但这种动向本身,已经说明了局势的微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