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战备(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抗战1931:我的1立方米乱世》最新章节。

“快速反应旅”这一概念,自谢毅峰的第九路军威震华北后,便成为各方梦寐以求的尖刀。

如今,这把尖刀已被批量锻造。

整个中国,共计四十二个齐装满员的“万人快速反应旅”已完成编练。

它们以卡车、摩托车和装甲车代步,装备着最精良的自动火器、火箭筒、迫击炮乃至轻型战车,强调高强度的训练和灵活的战术。

东山的八个旅是经验最丰富的导师,

延安的十个旅充满了理想与纪律,

国民党的八个旅装备最为豪华,

而各地军阀的旅则带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与剽悍之气。

这些部队,是未来的反攻中,用于撕裂防线、直插心脏的致命铁拳。

在此之下,是规模更为庞大的“半摩托化精锐野战部队”。

他们或许无法实现全摩托化机动,但核心的炮兵和后勤已然实现车轮化,

步兵也配备了大量的骡马和自行车,确保了在广阔战场上的战略投送能力和持续作战火力。

东山体系在太行、北平、东北三个方向部署了三十万这样的精锐;

延安的七十万部队在政治信念加持下,正迅速完成着从“泥腿子”到正规军的蜕变;

国民党麾下百万此类部队是其维持统治的基石;

而李、龙、川、傅、张等势力,也无不将手中最可靠的子弟兵改编为此类部队,总计上百万之众。

这些部队,是决战中的主力,是稳住战线的中流砥柱。

至于更为庞大的普通部队,则承担起繁重的守备、治安和预备役任务,并在持续的训练中,等待着补充进入精锐序列的那一天。

这份庞大的军力清单,背后是“东山”体系那套高效务实的教育、工业和技术输出体系的惊人成功。

柯明义播下的种子,已然在华夏各地开花结果,尽管这些花朵形态各异,甚至未来可能相互倾轧。

此刻,站在一九四一年的门槛上,放眼全国,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在弥漫。

天空密布着自主研发的战鹰,大地之上,钢铁洪流蓄势待发。

日军暂时的沉寂,并非和平的赐予,而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各方势力都在默默擦拭着自己的刀剑,等待着那个最终时刻的到来。

无论是为了民族存亡,还是为了各自的理想与地盘,一场以空前武备为基础的命运总清算,已被提上历史的日程。

东亚的格局,必将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被彻底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