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新场地的选址考察(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星光与你,皆是璀璨》最新章节。

苏晚沿着墙边慢慢走,手指划过一排排遗留的金属管道。地面上还能看到淡淡的轨道痕迹,仿佛能想象出当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的场景。

“太大了。”她轻声说,眼里却难掩喜爱,“而且层高足够,可以做两层隔断,楼下做工作室和展示区,楼上做材料库和休息区。”

“改造预算会比文创园高百分之三十。”陆时砚拿出平板电脑,调出一份初步设计图,“但这里的租金只有那边的一半,而且产权清晰,可以签长期合同。”

苏晚看着他平板上的草图,惊讶地发现他甚至已经标注好了绣品晾晒区和自然光摄影位。“你早就看好这里了?”

“只是做了些预案。”陆时砚的指尖在屏幕上轻点,“你上次说想保留传统染织工艺,这里的下水管道和电力系统都能满足植物染的需求,不用大改。”

苏晚的心跳漏了一拍。她记得自己只在工厂考察时随口提过一句对植物染的兴趣,没想到他竟然记在心里,还专门做了功课。

“秦助理说,您为了这几个场地,前前后后跑了三趟。”跟在后面的秦峰突然开口,说完又觉得不妥,连忙补充,“老板说要符合苏小姐的设计理念,普通中介选的场地都不够合适。”

陆时砚回头瞪了秦峰一眼,秦峰立刻识趣地闭了嘴,假装研究墙角的消防栓。

苏晚忍不住笑了,抬头看向陆时砚,正好对上他略显不自在的眼神。阳光透过天窗落在他脸上,将他平时冷硬的轮廓柔化了几分,耳根微微泛红的样子,竟有几分可爱。

“谢谢。”她轻声说,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填满了,暖暖的。

“适合吗?”陆时砚转移话题,语气恢复了平时的沉稳。

苏晚走到天窗下,张开双臂转了个圈。裙摆扬起的瞬间,她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样子:这里会挂满她设计的样衣,绣娘们坐在窗边刺绣,染缸里飘着植物染的清香,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每一寸布料上。

“很适合。”她转身看向陆时砚,眼神明亮,“但我还想看看第三个场地。”

第三个场地在老城区的非遗文化街区。推开雕花木窗,对面就是一家百年老字号的苏绣作坊,隐约能听到穿针引线的细微声响。两层小楼带着典型的江南骑楼风格,二楼的露台正对着一片青瓦白墙的天井。

“这里原来是家旗袍店。”房东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给他们介绍,“我年轻时就在这儿做盘扣,后来年纪大了才歇业。小姑娘看着面善,也是做针线活的?”

“奶奶您好,我想做传统工艺设计。”苏晚扶着老人在藤椅上坐下,“您看这些老物件能保留吗?”

她指着墙上挂着的一排木质盘扣模具,还有玻璃柜里泛黄的裁剪图。老奶奶眼睛一亮,拉着苏晚的手打开话匣子,从民国时期的旗袍样式讲到文革时偷偷藏起来的绣线,絮絮叨叨说了半个多小时。

陆时砚就站在门口,安静地听着,偶尔弯腰帮老人续上茶水,眼神里带着难得的温和。

“这里的好处是氛围好,”离开时,陆时砚说,“街区管委会每年有非遗扶持基金,还能对接旅游团资源。但面积只有一百二十平,将来想扩大规模会受限。”

苏晚点点头,拿出手机翻看着三个场地的照片:文创园的现代明亮,老厂房的粗犷开阔,非遗街的古朴雅致,各有各的好,却又都让她难以取舍。

“去吃点东西吧。”陆时砚看她眉头紧锁,提议道,“我知道附近有家面馆,味道不错。”

面馆藏在巷子深处,蓝布门帘后摆着几张八仙桌。陆时砚熟门熟路地点了两碗焖肉面,还特意让老板多加一份雪菜。

“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个?”苏晚惊讶地问。

“上次在工厂,看到你饭盒里有。”陆时砚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苏晚的心又是一暖。她低下头搅动着面条,热气模糊了眼镜片,也模糊了她微微发烫的脸颊。

“其实三个场地各有优缺点。”陆时砚先开口,打破了沉默,“文创园适合起步,租金压力小;老厂房适合长期发展,改造空间大;非遗街资源集中,但格局受限。”

“我知道。”苏晚吸了口面,“但我总觉得差点什么。”

“差什么?”

“说不清楚。”苏晚放下筷子,“好像……缺了点能让灵感发芽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