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余烬航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时光折价》最新章节。

气闸门缓缓闭合,将废料佬连同他那沉重的秘密一同隔绝在外。深海重归寂静,只有“方舟”内部能源系统低沉的嗡鸣和星裔守护者维持维稳协议的微弱能量流动声。

控制室内,雷克斯的意识却如同经历了一场风暴,久久无法平静。

“星尘号”的真相、“摇篮”计划、早期的“方舟”实验、议会的可能角色……废料佬带来的信息碎片,如同拼图的关键部分,虽然仍不完整,却足以颠覆之前的许多认知。

“悲恸之影”的源头可能比想象中更早、更复杂。议会或许并非一切的始作俑者,而是更深层阴谋的执行者或……棋子?

巨大的谜团如同深海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

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这些震撼的真相中。眼前的危机并未远去。

星裔守护者的意念传来,依旧平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负荷感:

【完整维稳协议运行中。目标重构进程已抑制,进度停滞于百分之四十二。但协议能耗极高,持续运行将加速能源消耗。当前能源水平:百分之六点三。预计最多维持七十二标准时。】

七十二小时。三天时间。

三天后,如果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要么能源耗尽协议停止,那东西继续重构;要么为了维持协议,耗尽能源,整个“方舟”陷入死寂。

必须在这三天内,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至少找到一条后路。

他的意识再次聚焦于沈余的数字遗产单元。废料佬的出现和“星尘号”真相的冲击,让他意识到这个单元里可能还隐藏着更多未被发现的线索。

他调动起刚刚因源初能量而增强的感知力,不再满足于表面数据,开始对单元进行深度结构扫描,试图寻找任何加密的、隐藏的、甚至是被删除后残留的数据痕迹。

这个过程如同考古发掘,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操作。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单元内庞大的数据被层层过滤、分析。

终于,在一段看似普通的、关于早期“余值”理论推演的数据块末尾,他发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不正常的校验和错误。

这个错误非常隐蔽,象是刻意留下的标记。

他顺着这个标记,用自身那带有一丝源初特性的能量进行共鸣激发。

嗡……

一段被高度加密、隐藏极深的数据片段,缓缓从虚无中被“勾勒”出来,展现在他面前。

这并非文件,而更象是一段意识留言,被沈余用某种特殊手段封存于此。留言的能量波动极其微弱,且带有一种“仅能被特定‘余值’频率激活”的限制。

雷克斯意识中那丝属于沈余的映射,自然而然地与这段留言产生了共鸣。

沈余那疲惫却坚定的声音,直接在他意识中响起,仿佛跨越了时空:

“如果你能听到这段留言,说明情况已经到了最坏的地步,而我们……可能已经不在了。”

“关于‘方舟’,关于过去,有很多事情无法在常规记录中说明。我们发现了早期实验的黑暗,也察觉到了‘议会’背后可能还有更深的力量‘摇篮’在推动一切。”

“但我们并非没有准备。我们……留下了一些‘火种’。”

“记住这个坐标:[一串极其复杂的多维坐标]。那里是‘微光’的一个深层安全节点,代号‘余烬之间’。里面存放着一些……或许能对抗‘贴现’和‘悲恸’的原始研究资料,以及……一个可能通往‘创世库’真实入口的古老星图碎片。”

“但是,‘余烬之间’被设置了最强的防护,只有真正理解‘余值’本质、并且心怀希望而非绝望的意识,才能安全进入。强行突破只会触发自毁。”

“找到它。如果‘方舟’失守,那里将是最后的希望。”

“……保重。”

留言到此结束,那丝微弱的能量也随之消散。

雷克斯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余烬之间”!微光的深层安全节点!通往“创世库”的星图碎片!

沈余和陈时,竟然留下了如此重要的后手!

希望的火苗再次燃起,但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峻的问题。

如何前往那个坐标?“方舟”无法跳跃,能源匮乏。他自己只是数据幽魂,如何跨越现实世界的遥远距离?

即使到了那里,如何通过那所谓的“理解余值本质”的检测?他现在的状态,算是“心怀希望”吗?

一个个难题接踵而至。

他尝试将坐标输入星裔守护者的导航系统。

【坐标解析中……解析失败。该坐标不属于已知任何宇宙坐标系。疑似采用特殊维度参照系或加密算法。】星裔守护者回应。

特殊维度参照系?难道是需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解读的坐标?

雷克斯再次审视那串坐标,尝试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和能量频率进行模拟解析。

经过无数次失败后,当他无意中将自己那丝源初能量的余晖注入解析算法时,坐标竟然开始发生变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它不再是一串固定的数字,而是变成了一幅动态的能量流动图,指向一个不断变化的、位于现实空间与数据空间夹缝中的区域!

这个“余烬之间”,竟然不在常规宇宙中,而是在一个半维度的、依附于主信息网络的奇特空间里!

这意味着,他或许不需要物理前往,而是可以尝试……意识潜入!

但即便如此,也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能够锚定并连接那个半维度空间的网络接入点。

他立刻在全球网络中进行搜索,寻找信号强度足够、且位于坐标大致现实投影区域的接入点。

搜索结果令人失望。那片区域是着名的“网络荒漠”,基础设施落后,信号微弱。唯一一个勉强符合条件的,是一个……废弃的海洋气象监测浮标的备用通信模块。这个浮标恰好位于“遗忘旋涡”的边缘,依靠残存的太阳能维持着最低限度的信号中继功能。

信号强度极低,带宽窄得可怜,而且极不稳定。

用它来连接一个半维度空间?风险极大,意识很可能在连接过程中因为信号中断而迷失在维度夹缝里。

但这是唯一的选择。

没有犹豫的时间了。能源在持续消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