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围困成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张翼、卓膺腹背受敌,大败溃逃。刘长明挥军掩杀,斩获无数,兵锋直抵涪城(绵阳东)。
涪城之下,刘备闻刘长明至,亲率诸将出营十里相迎。当那熟悉的四轮车出现在烟尘中时,刘备竟不顾身份,疾步上前,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孔明!备日夜悬望!士元…”他看向刘长明身侧的庞统,“若非孔明星象示警,备几失股肱!”
庞统亦感慨万千,对刘长明拱手:“若非孔明兄警醒,统几误蹈险地!雒城之败泠苞,皆赖兄千里运筹!”
刘长明微笑还礼:“此皆主公洪福,将士不顾生死。今当合兵一处,共图成都!”
建安十九年秋,刘备主力自雒城南压,刘长明中路军团自东而来,张飞北线军团自东北而至,三路大军如同三条巨龙,终于会师于成都城下!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将成都围得水泄不通。
然而,预期的摧枯拉朽并未到来。成都,这座经营了数十年的州治,城高池深,粮草充足。刘璋虽然懦弱,但到了生死存亡关头,在少数忠诚将领和城中士族的支持下,也做起了困兽之斗。
刘备军尝试了数次强攻,皆被城头密集的箭雨和滚石击退,损失不小。成都的城防体系完善,远非雒城可比。
而且据探马回报,刘璋在城中囤积了足够支撑三年的粮草!这意味着围困战术短期内难以奏效。
虽然雒城陷落、严颜李严等大将投降极大地打击了士气,但成都作为刘璋的老巢,仍有相当一部分官员、士族和守军出于习惯、忠诚或利益考量,选择坚守。刘璋之子刘循督战也颇为尽力。
时间拖得越久,变数越大。北方的张鲁、更北方的曹操,甚至东边态度暧昧的孙权,都可能趁机插手。荆州方面,关羽虽勇,但兵力空虚,刘长明始终悬心。
围城数月,成都依然屹立。刘备军每日消耗巨大,士卒疲惫,士气开始出现波动。中军大帐内,气氛日益凝重。刘备眉头紧锁,刘长明羽扇轻摇的频率也慢了下来。
就在这僵持不下、进退维谷之际,一人站了出来。正是深谙西川内情、被刘备倚为股肱的谋士——法正孝直。
一日军议,面对诸将强攻或长期围困的争论,法正捻须沉吟片刻,目光炯炯地看向刘备:“主公,强攻坚城,徒损士卒;久困耗粮,易生肘腋之变。正有一策,或可速破成都!”
“孝直速速讲来!”刘备精神一振。
“成都之所以未下,非力不足,乃气未夺也!”法正一针见血,“刘璋暗弱,城中守军本无死志,所恃者,无非坚城与积粟。然雒城破,名将凋零;三路围,已成孤城。彼等心中,实存侥幸观望之念,以为我师久疲必退,或惧外援将至。”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锐利:“欲破此侥幸,必施以雷霆之威,摄其心魄!当此之时,有一人之名,若悬于成都城头,足令满城胆寒,不战而溃!”
“何人?”刘备、张飞齐声问道。
其实刘长明已经猜到是谁了,法正所言之人必是西凉马超,可刘长明对马超是真的喜欢不起来,马超虽勇,但此人可为一己之私而不顾家族之命,明知道自己父亲在曹操那里为人质,还起兵造反,致使全家被杀,实在是性情淡薄。
果然不出刘长明所料。“西凉锦马超!”法正掷地有声。
帐中顿时安静下来。马超之名,如雷贯耳!潼关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的威名,天下谁人不知?
法正继续剖析:“正得细作密报,马超在汉中张鲁处,处境岌岌可危!张鲁猜忌,其部将杨白等更欲加害之。马超枭雄之姿,岂甘受制于人?其心必怨,其志必离!此乃天赐良机!”
庞统眼中精光一闪,立刻领会了法正的深意:“孝直之意,是招降马超,以其赫赫凶名,兵临成都城下?”
“正是!”法正点头,“马超之勇,冠绝西凉,其名尤在吕布之后为天下所惧!若主公能遣一能言之士,潜入汉中,说动马超来投。待其至,主公勿使其攻城,只需拨付精兵,令其高举‘马’字大纛,陈兵于成都北门之外!城中守军,闻马超至,必以为神兵天降,忆及潼关旧事,亡魂皆冒!刘璋素无胆略,见此情景,心中最后倚仗必然崩塌,除开城请降,别无他路!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刘备霍然起身,眼中燃起希望之火:“孝直此计大妙!以马超之威,慑刘璋之胆!何人可为使者,往说马超?”他目光扫过帐下。
这时,一人挺身而出,声音沉稳有力:“主公,恢愿往!”众人视之,乃建宁督邮李恢。
“哦?公恢有何把握?”刘备问。
李恢慨然道:“恢虽不才,然素知马超为人。彼处困境,急欲寻明主而栖。恢愿凭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陈明主公求贤若渴之意,必使其欣然来投!且恢与马超,同为边鄙之人,或更易言语相通。” 李恢的自信和“边地”背景,让刘备和法正、庞统、刘长明交换了一个认可的眼神。
“好!”刘备抚掌,“此事全赖公恢!需何物,尽管开口!务求机密,速去速回!”
李恢领命,即刻乔装改扮,带着刘备的亲笔信和丰厚承诺,如同幽灵般消失在通往汉中的险峻山道之中。成都城下,数万大军暂时按兵不动,但一股无形的、足以压垮骆驼的巨大威慑力量,正在遥远的汉中悄然酝酿,即将如雷霆般降临在锦官城头。
成都城依旧沉默地矗立在秋日的雾霭中,城墙上的守军疲惫地巡逻着,对即将到来的、足以让他们灵魂战栗的风暴毫无察觉。刘备军中,将士们磨砺着刀枪,等待着那个能改变一切的名字响彻战场。而在汉中通往蜀地的隐秘小径上,李恢正带着一个足以撬动西川命运的承诺,向着一位落魄的猛将疾驰而去。历史的车轮,即将被这招“借名慑敌”的奇策,狠狠地向前推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