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襄阳退策(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汉水南岸,襄阳城,大将军行辕。
巨大的沙盘上,清晰地标注着敌我态势。代表蜀军的赤色小旗牢牢控制着汉水航道及南岸要点,而对岸的宛城则被黑色小旗围困,象征着一支饥饿的孤军。然而,关平与徐庶的目光,却并未停留在宛城,而是凝重地扫视着沙盘上更广阔的区域——尤其是通往洛阳、许昌的方向。
“不对劲……”关平放下手中一份来自“天眼”的密报,眉头紧锁,那与他父亲关羽极为相似的丹凤眼中充满了疑虑,“元直先生,您看。这是三日内,从鲁山、叶县方向传回的第三份类似报告了。”
徐庶接过绢帛,上面记录着斥候发现的“异常”:小股魏军骑兵活动频繁,似乎在清理道路;通往宛城方向的某些偏僻小路,发现有大队人马经过的新鲜痕迹,但并未见旗帜;甚至还有当地山民提及,夜间曾听到远处传来沉闷的、如同无数马蹄踏地的声音,规模似乎不小。
这些情报单独来看,或许可以解释为魏军试图向宛城偷运补给或小规模增援。但接二连三地出现,且来源分散,指向性却隐隐一致,这就不能不让人心生警惕。
“还有淮南方面,”徐庶放下密报,走到沙盘前,指着寿春方向,“陆伯言最新军报称,钟会所部近日攻势大减,虽营垒旌旗依旧,但真正前出接战的次数锐减。他怀疑……魏军主力可能正在悄然转移。”
关平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几枚棋子跳动:“司马老贼!果然不肯坐视王昶覆灭!他到底想干什么?强攻潼关?还是……声东击西,目标是我荆州?”
徐庶没有立即回答,他闭目沉思,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脑海中飞速闪过各种可能性。
“大将军,”徐庶睁开眼,目光锐利,“司马懿此举,意图无非有二。一,虚张声势,故意露出破绽,诱使我军分兵他顾,或放松对宛城的围困,他好趁机输送粮草,甚至接应王昶突围。二……”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暗度陈仓!以淮南佯攻和这些小股部队的异常为掩护,其真正主力,正秘密向我荆州侧翼运动,意图……合围我军于汉水北岸!”
“合围?”关平眼神一凛,“他敢冒如此奇险?抽调淮南主力,就不怕陆逊趁势北上?”
“若是寻常时节,他自然不敢。”徐庶沉声道,“但如今丞相已平定李严,即将回师!司马懿深知,一旦丞相主力返回,宛城局势将瞬间崩塌!他唯有行此险招,在我丞相回师之前,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击溃我军,方能扭转败局!此乃……孤注一掷!”
这个判断,让行辕内的气氛瞬间降至冰点。
关平立刻召集荆州军团主要将领议事。除了徐庶,还有水军都督周仓、廖化西凉铁骑统领马铁、以及负责襄阳城防的陈式等将。
关平将目前掌握的异常情报和徐庶的分析告知众将。一时间,帐内议论纷纷。
马铁性情刚猛,率先嚷道:“大将军!何必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司马懿若真敢来,正好!末将的西凉铁骑正愁没仗打!让他来试试俺的马槊利不利!我军如今围困宛城,胜券在握,岂能因些许风吹草动就自乱阵脚?”
他认为这是司马懿的疑兵之计,目的就是动摇蜀军军心。
水军都督廖化则相对谨慎:“马将军勇武可嘉。然,司马懿老谋深算,用兵向来稳妥,如今竟行此看似冒险之举,必有所恃。我军水师虽控汉水,然若魏军真有大股部队从陆路侧后袭来,水军难以直接支援。需慎重对待。”
负责襄阳防务的陈式忧心忡忡:“若魏军主力真至,其兵锋必直指我军位于汉水北岸的围城大营和前进据点。我军主力皆在北岸,背水列阵,虽能监视宛城,然一旦侧后被袭,退路为汉水所阻,则危矣!当年韩信背水一战乃主动为之,我军如今若被迫背水……后果不堪设想!”
是冒险继续围困,赌司马懿是虚张声势?还是谨慎后撤,避免可能存在的巨大风险?
关平陷入了极大的纠结之中。继续围困,眼看就能饿垮王昶,立下不世之功;但若判断失误,真被魏军主力合围,那么荆州军团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连襄阳都可能危险,他将成为季汉的罪人!
假节之权……先帝与丞相予我此权,是信任,更是重担!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我该如何抉择?
他看向徐庶,希望这位老成谋国的军师能给他更明确的建议。
徐庶感受到关平的目光,缓缓起身,走到沙盘前,声音沉稳而清晰:“诸位将军,庶以为,陈式将军所虑,正是关键!用兵之道,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如今敌情不明,迷雾重重。司马懿之意图,我等皆在猜测。然,有一事可确定——我军目前态势不利!”
他指着沙盘:“我军主力悬于北岸,背靠汉水,此乃兵家所谓‘挂地’!利在速决,不利持久,更忌被抄后路!昔日先帝在长坂坡,亦是因情报失误,态势不利,险些……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他目光扫过众将:“司马懿若真率主力来袭,其兵锋之锐,绝非王昶饥疲之师可比!届时,我军北有宛城守军,南有汉水阻隔,东西两侧有魏军主力猛攻,纵使我军将士用命,又能支撑几时?一旦溃败,汉水难渡,损失之巨,恐难以承受!”
“反之,”徐庶话锋一转,“若我军主动后撤,退守襄阳、樊城。则如何?我让出的是北岸的‘挂地’,得到的是汉水天险与坚城依托!司马懿纵有十万大军,欲强渡汉水,攻我坚城,谈何容易?我水军可纵横江上,断其粮道,击其半渡!届时,攻守之势异也!待丞相大军回师,我军再渡河北上,与丞相东西夹击,司马懿纵有通天之能,亦难逃败亡!”
“故,庶之见:当退! 立即着手,有序撤离北岸部队,退守南岸!此非怯战,乃战略转移,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以待时机!”
徐庶的分析,条理清晰,利弊分明,将退守的必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
帐内一片寂静。马铁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找不到更好的理由。廖化、陈式等将皆缓缓点头,显然被说服了。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关平身上。等待着他最后的决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