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新政闹剧与司马渔利(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当河内太守王观把刘放新政的告示撕下来垫马厩时,司马懿正在邙山别业给一株病梅修剪枝桠——他听着长子汇报各地豪强的“清君侧”檄文,剪刀停在半空:“告诉刘中书,就说老夫的风湿又犯了。”
---
刘放与孙资,怀着“中兴大魏、抗衡司马”的雄心壮志,强行推出的《富国强兵六疏》,在司马懿“可详议之”的冷处理下,并未被直接否决,但也未曾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持。然而,这对自以为得计的二人来说,已足够他们兴奋一阵子。他们迫不及待地利用手中有限的权力,开始将这些粗糙模仿蜀汉、却严重脱离魏国实际的政策,强行推向各地。
一场注定失败的闹剧,就此上演。
“均输平准疏”率先引发混乱。刘放、孙资派出的“均输官”手持刘放令牌,奔赴各州郡,试图强行低价收购粮食、布匹等物资,美其名曰“平抑物价,充实国库”。然而,他们既无蜀汉那般发达的官营商业网络和精细的核算体系,更无诸葛亮那般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威信。地方豪强、大商贾岂是易与之辈?他们或阳奉阴违,囤积居奇;或勾结官吏,虚报价格;甚至直接武力抗拒。市场秩序大乱,物价非但未平,反而因官府强行介入而更加波动,民间怨声载道。一些原本依赖商贸的城镇,顿时萧条。
“劝课农桑疏”更是沦为笑柄。工部根据那些漏洞百出的图纸打造出的“新式农具”,笨重难用,且分配过程中层层盘剥,到了农民手中已是价高质次,还不如旧式犁耙。兴修水利的款项被层层克扣,规划不顾地理水文,有的水渠挖了一半便废弃,有的甚至引水冲了良田。农夫们看着这些劳民伤财的“新政”,欲哭无泪。
“广设匠作疏”设立的“将作院”,成了洛阳城中新的笑话。里面聚集的多是些夸夸其谈的方士和不得志的文人,整日研究些虚无缥缈的“点石成金”、“永动机关”,耗费钱粮无数,却连一把合格的环首刀都造不出来,与蜀汉“格物院”产出不断的实用器械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核检丁口疏”则直接插了马蜂窝。清查户口,整顿赋役,这等于要刨地方豪强和世家大族的根!这些盘踞地方多年的势力,岂容中枢如此伸手?各地官员,大多出身这些家族,对此政令或消极抵制,或虚与委蛇,或干脆置之不理。政令几乎出不了洛阳百里。
“兴学育才疏”和“整饬武备疏” 更是空中楼阁,连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刘放和孙资坐在洛阳的中书省里,看着各地报上来的一片混乱、抵制和诉苦的文书,起初还试图强压,发出措辞严厉的斥责令,要求地方严格执行。但他们手中既无兵权,又无足够的财权,更无深入人心的高望,他们的命令,在强大的地方势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刘放内心:怎会如此?诸葛亮行之有效之策,为何到了我大魏便处处碰壁?定是这些地方官阳奉阴违,豪强刁顽!
孙资内心:情况不妙……似乎……玩脱了?司马懿至今不言不语,究竟是何意?
他们仿佛两个蹩脚的画师,对着蜀汉这幅瑰丽的画卷拙劣模仿,却只画出了一地鸡毛。他们根本不明白,诸葛亮的成功,不仅仅在于政策的先进性,更在于其超凡的个人能力、在季汉说一不二的权威、以及多年经营打造的相对高效的执行体系。而这些,恰恰是刘放和孙资最欠缺的。
司马懿在太傅府中,听着幕僚汇报着新政推行以来的种种乱象,嘴角偶尔会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冷笑。他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看着两只愚蠢的猎物在自己的领地里横冲直撞,触动了所有不该触动的陷阱,却毫不知情。
司马懿内心:蚍蜉撼树,可笑不自量。诸葛亮乃世之卧龙,其才岂是尔等腐儒所能企及万一?也好,且让你们折腾,正好替老夫……清清院子。
刘放、孙资的新政,尤其是“核检丁口”和“均输平准”,严重损害了地方豪强、世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自治权。起初,他们还能忍耐,观望洛阳风向。但当发现司马懿对此始终保持着诡异的沉默,而刘、孙二人依旧不知死活地强行推动时,积压的怒火终于爆发了。
首先发难的是冀州。冀州豪强林立,与曹魏宗室关系密切。以清河崔氏、渤海高氏为首的几个大族,联合了一批地方官员和将领,公然抗命,拒不执行新政,并上书朝廷,痛斥刘放、孙资“蛊惑圣听,变更祖制,荼毒地方,其心可诛!” 措辞激烈,几乎等同于宣战。
紧接着,并州、青州、徐州等地,也相继传来豪强聚众自保,驱逐乃至杀害朝廷派去的“均输官”、“核检使”的消息。这些地方势力,本就拥有大量的部曲、佃客,相当于私人武装,一旦被激怒,其爆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
很快,反抗从地方抵制升级为了武装冲突。
豫州的汝南郡,豪强李韬(虚构人物,代表地方势力)率先聚众万人,打出“清君侧,诛国贼(指刘放、孙资)”的旗号,攻占县城,开仓放粮,一时间应者云集。
兖州的东郡,太守王凌的族弟王飞(虚构人物)也趁机而起,声称刘放、孙资的新政是“亡国之政”,要“匡扶魏室,扫除奸佞”。
烽火在曹魏的腹心地带接连燃起。这些叛乱虽然规模不一,指挥也不统一,但目标明确——直指洛阳城中的刘放和孙资。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使得许多原本观望的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
消息传回洛阳,朝野震动!
刘放和孙资彻底慌了神。他们本以为只是推行政策受阻,没想到竟然会激起如此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他们这才意识到,自己捅了多么大的马蜂窝。
“反了!反了!这些乱臣贼子!”刘放在中书省气得浑身发抖,脸色惨白。
孙资更是六神无主:“怎么办?如今该如何是好?各地烽烟四起,若酿成大乱,你我……你我便是千古罪人啊!”
他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掌控天下兵马的太傅、大将军——司马懿。
刘放和孙资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和政治斗争了,连滚爬爬地赶到太傅府,求见司马懿。
太傅府门前车马冷落,与中书省的慌乱形成鲜明对比。门房通报后许久,才引二人入内。只见司马懿披着一件宽松的常服,斜倚在软榻上,面色似乎有些苍白,不时还低声咳嗽几下,一副病体缠身的模样。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侍立一旁,面无表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