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倾国之战(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生三国之三造大汉》最新章节。
“中领军向宠!”
“命你负责长安卫戍及北伐大军后方联络事宜!”
“讨寇将军文鸯!”
“命你为前锋骁骑校尉,隶属关平都督麾下,逢战当先!”
……
一个个名字被念出,一员员将领慨然领命。从威震天下的名帅,到初露锋芒的小将;从冲锋陷阵的猛士,到运筹帷幄的参谋;从统御一方的大员,到负责专项事务的干吏……整个季汉的军事精华,几乎尽数汇聚于此。点将过程持续了近一个时辰,气氛庄严肃穆,又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点将毕,诸葛亮手持帅印,面向全军,做最后动员:
“将士们!北伐之志,在于一统!在于太平!陛下亲征,我等唯有奋勇向前,荡平国贼,方能告慰先烈,福泽子孙!亮,在此立誓,功必赏,过必罚,与诸君同甘共苦,生死与共!”
“大军开拔!北伐!必胜!”
“万岁!万岁!万岁!”
“北伐!必胜!北伐!必胜!”
十万将士的怒吼,如同山呼海啸,与数十万百姓的欢呼汇成一片,声浪滚滚,震撼天地!庞大的战争机器,随着点将台上令旗的挥动,正式开始运转!
点将台上的慷慨激昂,需要后方庞大而高效的体系来支撑。早在战略会议之后,整个季汉便已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开动了全部的国家机器,为这场倾国之战提供保障。
中枢统筹,政令畅通:
长安丞相府自然是总指挥部。而成都,长安作为旧都和稳固的大后方,在尚书令董允、大司马蒋琬、尚书仆射费祎的坐镇下,成为了后勤调度的心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蒋琬面前摊开着巨大的天下舆图,上面标注着各州郡的粮仓、武库、人口、物产。他手持朱笔,不断批阅着如雪片般飞来的文书,调拨指令一道道发出:
“益州犍为郡存粮三十万石,即刻启运,经金牛道入汉中,转褒斜道送至长安!”
“荆州南郡新造艨艟斗舰五十艘,速调往襄阳水寨,归属关平将军调度,保障汉水、淯水运输!”
“雍州扶风、冯翊二郡,所有官营匠坊,全力生产箭矢、兵甲,优先供应中路大军!”
“令凉州刺史,征调羌族良马五千匹,速送长安军中!”
董允则负责官员协调与政务保障,确保北伐期间,各地官府正常运转,民生稳定,不发生内乱。费祎则以其出色的理财能力,统筹国库收支,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同时与蜀汉商社协调,利用商业网络,从民间甚至敌占区秘密采购急需物资。
地方动员,倾力以赴:
各州郡在接到中枢命令后,立刻行动起来。
益州:作为最早推行新政、根基最深厚的地区,展现了惊人的动员能力。成都府的库房被再次清点,刘巴坐镇成都,监督最后一批军粮起运。各地预备役府兵,接到征召令后,迅速放下农具,自备部分干粮器械,到指定地点集结。十五万益州儿郎,在《诗经·出车》的雄壮歌声中,浩浩荡荡开出剑门关,奔赴前线。沿途郡县设立补给点,提供热水热食,井然有序。
荆州:潘浚等荆州官员全力配合,组织民夫数十万,利用长江、汉水、淯水庞大水系,将堆积如山的粮草、军械从江陵、襄阳等地,源源不断运往北面的宛城前线。江陵的造船厂灯火通明,日夜赶造运输船。
江东:虽归附不久,但在诸葛亮此前治理打下的基础和当前大势下,也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吴郡、会稽的粮仓被打开,粮食通过漕运和海运,北上送往青徐和寿春方向。江东的工匠也被大量征调,支援各地军工生产。
交州:马良与关兴坐镇此地。交州地广人稀,但物产独特。马良组织人力,采集热带硬木,这些木材密度大、强度高,是制造弩臂、投石机、楼船龙骨的上佳材料。关兴则督造海船,并将交州特有的象牙、犀角等物,一部分作为军需,一部分通过贸易换取资金。一支支船队满载木材和物资,从合浦港出发,沿海岸线北上,支援青徐和江东。
青州、徐州:作为新得之地和东路军基地,在张苞的严厉整肃和陆逊遗留的治理框架下,迅速被纳入北伐体系。当地豪强在威逼利诱下,大多选择合作,提供粮草、民夫。原魏国降卒也被重新整编,部分补充进东路军。
专项保障,各显其能:
医官营:自华佗被带回成都后,蜀汉的医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军医官数量达到空前规模,由太医令统一调度,大量金疮药、止血散、防疫草药被制备出来,分发各军。后方各州郡的医馆也被动员,随时准备接收转运下来的伤员。
匠作营:直属丞相府的“格物院”及其下属各州郡匠作监,全力运转。改进后的“诸葛连弩”批量生产,新型的攻城塔、冲车被设计出来。对“霹雳营”的火药、火油储备进行了最后清点和大规模补充。
道路与通信:向宠负责的后方联络体系,以长安为中心,建立了通往宛城、寿春、潼关等前线的多条快马驿道和烽燧系统,确保军情传递畅通无阻。工兵部队提前出发,修缮主要进军路线的桥梁道路。
整个季汉,从巴山蜀水到吴楚大地,从关中平原到东海之滨,仿佛一个精密而庞大的机器,为了同一个目标,高效、狂热地运转着。粮车辚辚,船帆蔽日,将士衔枚,民夫如织。这是一场倾注了季汉二十年积累的豪赌,也是这个政权生命力与凝聚力的极致展现。
蒋琬在收到各地报来的最终库存和运力核算文书后,郑重地在奏章上写下:“……臣等核算,现有粮草、军械、饷银,可支撑三路大军,高强度作战三年零四个月。请陛下、丞相放心前行,臣等必保后方无虞,粮道不绝!”
当这封奏报送到长安北伐行辕时,诸葛亮与刘禅相视一笑。有了如此稳固而强大的后方,他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利剑,指向北方的敌人。
北伐的巨轮,已然起锚,承载着整个季汉的国运与希望,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