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见刘凤专注思索自己所授,童渊面露欣慰,不再打扰这孽徒的静悟。
他早已看透,刘凤虽非习枪之材,却是百年难遇的武道奇才。若仅拘泥于枪术,反倒束缚了他的天赋。此番点拨武学至理,正是要助他突破桎梏,更上层楼。
刘凤在脑海中反复咀嚼师尊传授的武道精髓。这些道理他从前也曾听闻,却未加留意,如今回想方知字字珠玑。眼下自己连"举重若轻"之境都未触及——但这又何妨?
他被枪法局限太久,殊不知枪亦可是刀,是戟。万变不离其宗,原是自己想得太过繁复。这汉末乱世又不是武侠江湖,习武本为沙场建功,何必执着做什么武林至尊?
只要能阵前杀敌便足矣,自己本就不志在开宗立派。
心结既解,刘凤眉头舒展,定神对童渊郑重道:"枪术仅能匹敌一人,要学便学万人敌!"
看到徒弟领悟了真谛,童渊脸上浮现欣慰的笑意,情不自禁赞叹道:"果然是可造之材,这孽徒当真没辜负他那份过人的天资!"
以这孽徒的悟性和勤修苦练,再加上自己的悉心指点,将来必定能成为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的豪杰。
既已提升枪法,射艺自然也要更上层楼。
如今童渊不再让两位 ** 练习固定靶射术,而是让他们深入山林猎杀疾驰的野物。
刘凤如今已能自如掌控体内力量,早已重拾弓箭之道。
寻常长弓难以承受他的神力,为此他特地命匠人打造一张六石铁胎弓方堪使用。
山间走兽可遭了殃,但凡被刘凤的铁胎弓盯上,断无生还可能。
须知即便是三国第一神射手黄忠,所用的也不过是三石强弓。
这段时日,锦绣山庄又有新进展——工匠们成功烧制出了琉璃。只是产量极为有限。
对于琉璃制品,刘凤决定走珍稀奢侈的路子。
他让匠人在琉璃背面镀上水银,再镶以金框,制成金镶宝镜这等稀世奇珍,专售于世家豪门与西域胡商,获利颇丰。
为扬名立万,刘凤不惜重金修筑道路桥梁,收容流民开垦荒地,广设工坊粥棚。
随着善举不断,他的声名日益显赫,前来投奔的百姓络绎不绝。
刘凤一概收纳,为流离失所者安排生计,开垦无主荒田。
如今的锦绣山庄已颇具县城规模,四周村舍林立,商旅百姓往来不绝。
锦绣山庄渐渐热闹起来,孩童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郑玄等人在私塾里教授孩子们功课,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郑玄更要亲自教导刘凤文武韬略,如何能应付得过来?没过多久,他就向学生吐起了苦水。
对于刘凤收留流民,还让幼童读书识字,不管是作为师长还是当世大儒,郑玄都极力支持。
不过郑玄也提醒过这位学生,凡事要量力而行。他的好友多是当地有名的学者,学问自然没得说。
可眼下只是教孩子们识字,需要的是人手,而不在于学养。
郑玄和几位好友加起来还不足十人,实在分身乏术。
刘凤也请岳父帮忙寻找识字之人,但有学问的学子怎会沦为难民?
何况有才学的多半出自世家大族,又怎会轻易投效刘凤?
更麻烦的是教材问题。教会孩子们认字容易,可教材从何而来?
若不解决这些问题,就算自家老师和那些大儒累死也教不了这么多人。
面对这些难题,刘凤也一筹莫展。
教材倒不算难事,改良造纸术便是,再把印刷术提前弄出来就行。
这样课本问题便迎刃而解。但缺先生这事,却让他头疼不已。
这汉末乱世,读书人本就稀少,纵有千般本事他也变不出人来。
正当刘凤为此发愁时,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解决先生短缺的法子。
在现代学堂里,孩童启蒙都是从拼音学起,掌握拼音后再认字就容易多了。
若能让蒙童先习拼音认字,文教开蒙岂非事半功倍?
刘凤一念及此便奔向学馆,衣袂翻飞间惊起檐下新燕。他攥着老师青灰的袖口雀跃道:"先生!学生悟出妙法了!"
郑玄手中竹简不轻不重敲在少年额前,雪白长须随笑意轻颤:"冒失!且道来是何良策?"
随着少年清脆的解说声,窗棂间漏进的夕照在青砖地上缓缓游移。当刘凤说到"廿四声母相拼"时,老先生忽然按住他挥舞的手:"且慢,这'知痴诗'三音与'资雌思'..."
"不若容学生今夜详纂成册?"刘凤忽然跪坐端正,前襟沾着的草屑簌簌落下,"明日呈与先生细勘。"
月轮爬上飞檐时,锦绣山庄的纸窗映出个伏案疾书的身影。墨迹在宣纸上蜿蜒生长,时而夹杂着少年揪发嘀咕:"'ü'上两点若省去...不对,'绿'字该当如何..."
晨露未曦之际,郑玄案头已垒起工楷抄就的《切音新谱》。老先生枯瘦的手指掠过"声形相生图"时,忽然剧烈颤抖起来——这叠轻飘飘的桑皮纸,竟比当年未央宫受赏的玉简更重千万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