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有二位爱卿操持,寡人甚是放心。"刘凤颔首赞许道。

郭嘉与贾诩皆为当世顶尖谋士,许多事无需明言自能领会。这一老一少两位智囊齐心效力,刘凤自然高枕无忧。

三人一边商议民生大计,一边欣赏朝阳初升。

幽州历经三场大战,人口不减反增。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百万民众的温饱问题。

本地粮食产量本就有限,刘凤近年来传授百姓新式耕作之法,又召集老农培育良种。虽见成效,却尚未广泛推行。

虽有流沙商会四处购粮运往蓟城,但百万之众的消耗实难维持。所幸冀州等地粮草不断运来,加之各州今年丰收,尚可继续采买。

邻近草原的地利更可向牧民收购大量牛羊牲畜,暂解燃眉之急。

对于幽州现状,刘凤颇感欣慰。三场大战后百废待兴,正可放手施政。原本就为数不多的世家豪强,或遭剿灭,或迁往他州,境内遍布无主之地。

刘凤将无主之地尽数收归治下,用以安置五十六万战俘与三四十万流民。只需再坚持一年,来年幽州便可焕然一新,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刘凤的政令在地方豪族无力干预的情况下得以全面落实,领地发展得以全力推进。

若能平稳度过这六年光景,待汉灵帝驾崩、董卓祸乱朝政之时,刘凤麾下的军力与疆域都将远超其他诸侯。

正午时分,平刚城南门外。

刘凤跨坐【烈焰】驹,对三位将领交代道:"云长、子源、汉升,擒拿张举逆 ** 重任就托付给你们了。"

关羽、臧洪、韩忠齐声应诺:"主公放心,末将必不辱命!"

刘凤颔首道:"诸位的能为,孤深信不疑。"

此时张飞前来禀报:"主公,大军已整装待发。"

刘凤扬鞭指向远方:"全军启程,班师蓟城!"

在万余黄金火骑兵的恭送声中,这支押解着八万俘虏的浩荡队伍于公元184年10月18日踏上归途。

历经五日跋涉,当蓟城轮廓映入眼帘时,刘凤不禁感叹:"蓟城,我回来了!"

郭嘉策马上前请示:"八万降卒如何安置?"

刘凤当即下令:"翼德、子义,即刻将降卒押往锦绣山庄暂驻,等候后续调遣。"

张飞与韩忠率两万黄金火骑兵,押解八万战俘向锦绣山庄进发。

蓟城门外,仅剩刘凤、典韦、郭嘉、贾诩及五千黄金火骑兵。

“进城吧,州牧府怕是堆满待办公文了。”刘凤笑着对两位军师打趣,随即催马前行,率众直奔州牧府。

入城后,典韦率五千骑兵驻守府邸,暂代护卫之职。

刘凤携郭嘉、贾诩步入正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堆积如山的文书。他扶额叹道:“这么多公文,真是要命!”

他径直走向主座坐下,郭嘉与贾诩分坐两侧。

“奉孝、文和,别光看着,咱们分分工,抓紧处理完。”刘凤说着,将公文均分三份,推给二人。

郭嘉执笔批复,不忘调侃:“王上,您这偷懒的本事倒是见长。”

刘凤头也不抬,反唇相讥:“这叫知人善任,能者多劳!”

贾诩笑而不语,默默提笔批阅。

三人熬至天明,总算理清所有公文。

刘凤起身活动酸痛的筋骨,长舒一口气:“总算搞定了!累死人了!”

见郭嘉、贾诩面露疲色,他温声道:“二位辛苦了,回去歇息吧。”

“臣等告退。”二人起身行礼,随即退出正厅。

刘凤将桌案上的热茶一饮而尽,长舒一口气后提笔写下治理领地的民生规划:

一、将幽州境内大量农田分给三四十万流民,并允许他们向官府申领耕牛与种子。

二、全面推行此前整理的先进耕作技术。

三、实行五五税制,百姓仅需缴纳收成的半数,余下归己所有。

四、禁止民间私自交易田地,所有土地买卖须经官府核准,以防豪强兼并。

五、今冬百姓可申请官粮救济,只需有人作保即可按月领取,来年如数归还即可。

审视这五项方略,刘凤轻叹:"要全面落实这些政策,眼下仍有不少困难。"

"武将尚可支撑,但治理郡县的文臣实在捉襟见肘。"他揉着太阳穴自语,"郑玄、管宁、炳原、华韵、高焉五人虽能胜任郡守之职,可幽州十一郡的缺口依然太大。培养的新人尚未成熟,疆域却已过于辽阔。"

"但愿那些隐逸的贤才能尽快来投。"翌日清晨,刘凤在蓟城中心设立招贤馆,布告天下:凡有一技之长者,无论文武工匠,皆可应试。同时令麾下官员举荐人才,唯才是举,不问过往。

他采取三重举措:既自主培养人才,又设馆招贤,更鼓励官员引荐。在这个重视名士交际的时代,通过人脉网络延揽英才不失为良策。

刘凤急于组建自己的核心班底,以便将来天下动荡时不至于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

锦绣山庄的学院虽能培养基层官吏,但面对大局谋划与重大决策时,这些学子仍显稚嫩。他并未奢望他们能一夜成长为肱股之臣,眼下只求各司其职便足矣。

蓟城招贤馆初设,却因他平定百万黄巾军的威名而吸引众多人才投奔。遗憾的是,前来者多为舞文弄墨的寻常文吏,真正经天纬地之才尚未现身。刘凤并不焦躁——乱世未至,声名未彰,自然难遇大贤。

待董卓祸乱朝纲,中原烽烟四起时,偏安一隅的幽州或将成为能臣良将的栖身之所。倒是原先未报期待的武将举荐,反而带来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