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当时发行的报纸种类繁多:既有探讨学术的专业刊物,也有解读政令的官方公报,还有介绍商情与市井趣闻的通俗小报。
譬如某地物价行情、特产分布等信息,都能在报纸上一览无余。
寻常百姓最爱阅读的,还是那些家长里短的市井消息与民生资讯。
当蓟城报纸流传至各州郡,其浓厚的文风立即吸引了各地文人墨客。
不少人不仅积极投稿,更有举家迁往蓟城定居者。
学术类报纸由文学院师生共同编撰。
政令解读类报纸则出自州牧府官员之手。
至于民生趣闻类小报,则源自三大情报机构——隐秘卫、黑衣卫与百鸟组织。
这些机构掌握着海量信息,只需筛选无关紧要的内容公开发表。
此举既丰富了百姓生活,又能赚取可观收入,更能为情报人员提供身份掩护,堪称一箭三雕。
(刘凤此时正翻阅着市井趣闻,报纸上登载的多是些家长里短的小事。
他正看得入神,身侧突然传来一声厉喝:"何人擅闯?"
出声之人正是典韦,他一身金甲白袍,担任御林铁卫统领之职,日夜护卫在燕王身侧。
以刘凤的武艺,普天之下难逢敌手。但自他由平阳侯晋位燕王,成为大汉藩王后,便不能如从前领兵时那般随意行动。如今无论去往何处,总有数名金甲白袍的御林铁卫随行守护。
平日里百官求见,皆需通过宦官或御林铁卫通传。此刻发觉有人未经通报闯入,典韦当即拔出双戟,全神戒备。
虽说郑玄、童渊等重臣本可无须通报,但他们仍恪守臣礼,每次都会让人通传。
刘凤听到典韦的喝问声,连头都没抬——这般情形他早已司空见惯。
"典统领且慢!"郭嘉连忙高喊,"可别把铁戟往我这儿招呼!"
瘦削的谋士缓步现身,边走边抱怨:"你每次都要这般剑拔弩张作甚?明明早知来者何人,偏要嚷得惊天动地。"
尽管刘凤手下的重臣们觐见时无需通传,但蔡邕、郑玄、荀彧这些老臣始终恪守君臣之礼,每次入宫必先遣人通报。
武将们则截然不同——关羽、张飞、臧洪、太史慈、甘宁等人未至声先闻,战靴踏地的闷响老远就能辨明。尤其张飞那破锣嗓门,人还在百步之外,嚷得连宫墙上的瓦片都要震三震。
最顽皮的当属郭嘉,总爱戏弄憨厚的典韦。这天典韦刚收起双铁戟,板着脸道:"奉孝,我身为御林铁卫统领,护卫王驾岂能松懈?任谁来觐见都该按规矩通禀。若因疏漏让刺客有机可乘,这罪责谁担得起?"
郭嘉闻言直摇头,心想以主公战场上"大汉战神"的威名,哪个不开眼的刺客敢来送死?正欲争辩,刘凤已笑着打断:"奉孝莫要总欺负老实人。说吧,今日进宫所为何事?该不会又来蹭御膳房的酒菜?"
"你如今领着军师兼隐秘卫统领的双俸,俸禄不比九卿低吧?"刘凤促狭地挑眉,"整日流连酒肆不成体统。说起来麋家姑娘对你似乎......要不要请王妃作媒?"
郭嘉顿时耳根通红,慌忙拱手:"臣确有过失......不过今日真有要事禀报!"
刘凤见郭嘉神色肃然,不由正襟危坐道:"何事竟需爱卿亲自入宫禀报?"
他深知郭嘉素来洒脱,若非重大要务,断不会轻易入宫觐见。此人执掌隐秘卫多年,此番前来必有要事。
"典韦,先送王子公主回寝宫。"刘凤沉声吩咐。待侍从尽数退下后,殿内只剩君臣二人。
郭嘉压低声音道:"启禀王上,臣有要事二者。其一关乎洛阳朝局:何进联合世家大臣,正施压天子早立储君,意在扶持皇长子刘辩。"
"刘辩乃何进外孙,且性情优柔,正合世家掌控朝政之需。更因其嫡长身份,天然占据大义名分。"
"天子渐感不支,似有意召王上返京,欲借皇室之力为皇次子刘协造势。"
刘凤听罢轻叹:"此事......寡人早有预料。"
哈!想让本王回洛阳坐镇?怕是行不通。若真回去,朝堂局势怕是要翻天?
看来得想办法让陛下尽早打消召我回京的念头才行。
刘宏这小子居然想召我回洛阳?开什么玩笑!
真要去了洛阳,我苦心经营的北疆基业怎么办?
回去就等于自断爪牙,变成没牙的老虎!
更重要的是,若我回去,董卓那魔王还怎么带兵进京开启乱世?
要是西凉军不能入主洛阳开始乱政,我这几年的布局不就白费了?
未来的历史走向岂不是完全失控?
刘凤甩开脑中杂念,继续问道:"那第二件事是什么?"
郭嘉揉了揉太阳穴:"主公,第二件事其实与第一件有关。"
"新任冀州牧刘虞大人似乎是想避开洛阳的储君之争,才主动请求外放。"
"不过他听说主公正推行新政,朝中多有非议。"
"刘虞想来蓟城实地考察新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估计这几日就会到了,该如何接待,请主公示下。"
听说刘虞要来,刘凤嘴角微扬:"我这叔父倒有意思,居然懂得躲开储君之争。"
"来就来吧,好好招待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