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幽州与冀州接壤,刘虞与刘璋这对叔侄自然结成同盟。两人联手之下,皇族集团的势力大增,在朝堂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即便遭遇变故,他们也能从容应对。

刘虞在蓟城停留七日,与荀彧、蔡邕、郑玄、荀攸等重臣商议新政细节,对新政有了透彻理解。随后他率领数百精骑返回邺城,准备在冀州全面推行新政。

洛阳城暗流涌动,百官私下议论储君人选,猜测燕王是否会奉召回京。

大将军何进在府中召集心腹密议。他得意道:"本官联合百官向陛下施压,要求立皇长子刘辩为储君。陛下恐怕支撑不了多久了。待太子继位,我必大权在握,到时诸位皆可加官进爵,平步青云。"

书房内的谋士多出自世家大族,与何进结为同盟。这些人对何进的狂言早已习以为常,有人甚至面露喜色,仿佛看到自己飞黄腾达的景象。但几位深谋远虑之士却隐现忧色。

一名身着锦绣华服、相貌堂堂的中年男子上前低声道:"将军,此事恐有变数。听闻圣上欲召燕王入朝......"

这位年约三旬、气度不凡的谋士继续进言:"燕王乃宗室领袖,身份尊贵。其封地燕国更坐拥八万精兵,若当真奉诏入京,只怕会干扰将军的大计。"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虽说二皇子刘协深得圣上与太后宠爱,却缺乏朝臣支持。倘若得到以燕王为首的皇族力挺,再加上与之交好的百官拥戴,顷刻间便能与我等分庭抗礼。"

何进闻言,原本志得意满的神情骤然凝固。这位大将军面色阴沉,显然被说中了心事。

他之所以联合百官奏请立皇长子刘辩为储,正是担心日久生变。随着燕王刘凤势力日盛,加之刘协年岁渐长——若届时内有圣宠,外有宗室支持,再凭借那孩子的聪慧懂事,立储阻力必将大减。

"绝不能让刘协登上储位!"何进暗自咬牙。当年刘协生母王氏之死与何家脱不开干系,若让刘协得势,外戚集团必将万劫不复。

正因如此,他才要趁刘协年幼、燕王尚未能左右朝局时,逼迫天子立自己外甥为储。可万万没想到,皇帝竟会召燕王入京抗衡。

何进长叹一声,看向谋士:"本初所言极是,眼下确实不是庆功之时。"

(采用文言风格

袁本初抚膺而问:"吾等当何以自处?"

此人乃日后雄踞河北之袁绍,时任中军校尉,掌西园新军数千劲卒。汝南袁氏历四世三公,冠绝当世,今更与大将军何进结为盟契。

西园新军之设,本为汉帝刘宏制衡何进兵权而立,由上军校尉蹇硕统之。何进洞若观火,虽明面不阻,却安插心腹于军中,袁绍即为其中翘楚。

袁氏既显赫,绍又居八校尉次席,故何进对其言甚为倚重。绍沉吟良久,方道:"燕王入京之事虚实未辨,若陛下仅一时兴起,大将军寻由劝阻即可;若圣意已决,则需早谋良策。或阻其行,或延其期,皆当预作筹谋。"

何进拊掌称善:"本初之言甚妥!"虽未能根除隐忧,然在当下已属上策。唯今之计,当先探明圣意,再谋应对。至若燕王刘凤,何进思之切齿,然暂不可轻动。

只可惜,以眼下的实力与权位,除非率举国之兵北伐,否则依陛下对燕王刘凤的倚重,自己根本奈何不了他分毫。

最稳妥之策,便是将燕王刘凤困于北疆封地,使其不得擅离。如此,他便无法插手朝堂大局。

正沉思间,一人上前拱手道:"大将军,本初所言虽有理,却只能暂缓局势,难解根本。若陛下执意召燕王入京,我等必将陷入被动。"

"为今之计,不如在陛下决断前,先给燕王殿下添些绊子,令他无暇赴京。这般拖延时日,方可全力劝谏陛下立皇长子刘辩为储。"

何进闻言目光骤亮,凝视眼前之人:"孟德可有良策?"

进言者正是燕王刘凤的旧识,亦是他此生劲敌——曹操曹孟德。当年黄巾之乱时,曹操曾与刘凤有过交集,更在南阳战场立下战功。平乱后,曹操因功受封济南相,将封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三年后,被何进召回洛阳任大将军府幕僚,后因家世出任西园新军典军校尉。

虽不及袁绍"四世三公"的显赫门第,但曹氏乃开国功臣曹参之后,亦是天下名门。此刻堂中众人皆望向曹操,连自 ** 好的袁绍也盯着挚友——这位同任西园八校尉的中军校尉,正期待他能提出何等妙计来 ** 己见。

袁绍和曹操都效力于大将军麾下,二人常常暗中较劲,谁也不甘心落后。此刻袁绍颇感兴趣,想看看这位老友能拿出什么妙计。

曹操察觉到众人投来的目光,心中暗自得意,嘴角微微上扬。不过他很快收敛心神,继续沉稳地说道:"大将军,要阻止陛下召回燕王,就必须让燕王无暇分身。燕王不仅是燕国藩王,还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幽州牧等职。作为幽州牧,确保疆土完整本是他的职责,但现在的幽州并非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何进闻言眉头紧锁,怀疑曹操是否知晓公孙瓒投靠自己之事,脸色略显不悦:"孟德,有话直说。"

曹操不慌不忙,露出些许狡黠的笑意:"大将军,北疆地域辽阔,可并非尽归我大汉掌控。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部分土地长期被外族占据,而辽东太守亦有异心传闻。燕王既被尊为'大汉战神',麾下八万精锐号称天下第一强军,何不让他率兵收复失地?既能替朝廷开疆拓土,又可使其无暇回京,岂非一举两得?"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然而何进仍有顾虑:"此计虽好,但终究只能拖延一时,无法彻底解决啊?"

众人闻言,纷纷将视线投向主座上的何进,眼中满是困惑。

曹操神色从容,不因提议被否而恼怒,反而谦逊地问道:"大将军,莫非下官所议有何不妥?"

何进放下酒樽,轻叹一声:"刘凤此人虽令人憎恶,但其统兵之能确实令人叹服。燕国八万精锐之师,堪称百战雄师。"

"帝国战神之名,绝非虚传。"

"自其领兵以来,每战必以寡击众,且皆速战速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