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这等残酷现实,令郑玄、蔡邕、荀彧、荀攸、麋竺等汉室忠臣简直痛彻心扉。可世间之事,又岂会因个人意愿而改变?
端坐御座的刘凤将臣子们痛心的神情尽收眼底,朗声安抚道:"诸位不必多虑,且静观其变。当务之急,是要决定究竟入京角逐,还是坐镇蓟城以待天时?"
"依寡人看,若有野心之辈在洛阳兴风作浪,必会激起各方诸侯同仇敌忾。那时才是我燕国真正出手的良机。"
郭嘉、贾诩、荀攸等谋士闻言相视苦笑。在自家主君面前,他们总觉得自己如同稚童面对智者,燕王永远这般算无遗策。
郑玄注视着自己的君主,低声请教:"依王上之见,我们燕国和北疆地区该采取什么策略?还有,王上认为哪位地方官员最可能借机生事,这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冲击?"
刘凤的目光掠过远方,转向自己的老师:"应对之策?老师,这其实是个简单的选择。我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此刻谁先跳出来,谁就会首当其冲。"
"因为本王的关系,燕国和北疆本就引人注目。眼下形势未明,我们更要谨慎行事。最稳妥的做法就是维持现状。"
"我们坐拥北疆,周边暂时没有强敌。即便有些不安分的势力,也会忌惮燕国的军威,不敢轻举妄动。洛阳城即将爆发的纷争,短期内不会波及我们这里。"
"说到野心家,首先得手握兵权,其次还得是利益受损之人。洛阳那些既得利益者暂时不会妄动。"
"依本王观察,第一个跳出来的很可能是并州牧董卓。广宗之战时本王亲眼见识过此人,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必定会率先发难。"
"不过董卓也猖狂不了多久。朝堂诸公绝不会容忍一个西凉武夫把持朝政。到时候,好戏才真正开场。"
刘凤对历史走向了然于胸。在这东汉末年生活了四五年,他深知史书记载未必可信。
史书说董卓暴虐无道,引发众怒才招致十八路诸侯讨伐。但其中也有矛盾之处,比如董卓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些事。
董卓之所以如此行事,竟是因为嫌弃刘辩过于软弱,认为他不足以担起 ** 的重任。
相比之下,陈留王刘协天资聪颖,举止得体,反倒更符合 ** 的标准。
若董卓当真存了效仿王莽的心思,为何不干脆选一个庸碌之人,反而要挑一位贤明的 ** ?
在刘凤看来,汉末的世家豪族与洛阳即将上演的权谋大戏,本质上便是那些朝臣与世族无法接受董卓的寒门出身,更不甘心让他独揽大权,损害自身利益。
正因如此,日后才会爆发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的乱局。
而董卓或许正是在独掌朝纲后,尝到了权倾天下的滋味,野心急剧膨胀,最终彻底堕落为世人眼中的魔王,留下千古骂名。
——
对于洛阳即将掀起的权力风暴,刘凤早已洞悉一切。此刻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在这场乱局中谋取最大利益。
按兵不动虽是最稳妥的选择,但对刘凤而言却并非上策。
他心中已有盘算:与其坐观其变,不如暗中添一把火,推动局势按自己熟知的历史轨迹发展。如此既能从中得利,又可掌控未来大局。
思绪收回,刘凤目光如炬扫过殿内众臣,肃然下令:“诸位且先退下,即刻备战!燕国即日起进入战时状态。”
“奉孝、文和——”他转向两位谋士,“命隐秘卫与黑衣卫全力盯紧洛阳动向,一有消息,速速来报!”
“臣,遵命!”贾诩与郭嘉起身拱手。
“散了吧。”刘凤挥袖示意。
“臣等告退。”众大臣齐声应和,依次退出大殿。
待郑玄、蔡邕率众臣离去后,典韦龙行虎步踏入殿中,抱拳沉声道:“王上!”
(
刘凤慢慢睁开眼睛,目光落在殿下的典韦身上:"典韦,都安排妥当了吗?"
典韦神色肃然,拱手答道:"回禀王上,隐秘卫已按计划行动,御林铁卫部分精锐也已潜伏到位,只待王令一到,便可立即执行任务。"
"很好。"刘凤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他心中清楚,若非形势所迫,自己绝不会贸然开战。既然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便绝不能浪费这份优势。
洛阳城风云骤起,储君之争让刘宏与何进两大势力剑拔弩张。刘凤早已察觉历史的轨迹并未改变,于是暗中部署,将隐秘卫与御林铁卫伪装成商队潜入洛阳,静待时机。
若能借这场皇权之争谋得利益,自是再好不过。若非身为一国之君,不便轻易涉险,他甚至想亲自前往洛阳掌控局势。毕竟,唯有他最清楚这场权力角逐中将发生什么,仅靠军报传递指挥,难免会有疏漏。
"典韦,退下吧。"刘凤挥了挥手。
"臣告退。"典韦躬身行礼,转身大步离去。
刘凤独坐御座,眉头微皱:"洛阳这场大戏,我岂能缺席?北疆有文武众臣坐镇,倒也不必太过忧虑。况且,我已有三年未踏足洛阳,想必无人能认出我来......应该吧?"
他素来雷厉风行,当即起身前往甄姜的寝宫。
踏入殿内,甄姜、蔡琰、张宁三女正在品茶闲谈。甄姜最先发现刘凤到来,连忙拉着两位妹妹起身行礼:"妾身拜见王上!"
暖阳轻洒殿阶,刘凤唇角微扬:"都起身吧。"他略作停顿,交代即将远行之事,嘱托众人打理宫务。
甄姜眸光如水却透着坚毅:"王上放心,妾身与众姊妹定将宫闱整顿有序。"
"有劳诸位。"刘凤展开臂膀轻拥三位佳人,旋即转身迈出宫门,玄色披风在廊柱间划出凌厉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