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何进轻蔑摆手:"公节多虑了。本将军统领天下兵马,岂会忌惮地方官吏?就依本初之策。"
这位大将军的真实意图,实为防范燕王刘凤挥师进京。唯有借四方之兵,方能与藩王抗衡。自然,这般心思他绝不会宣之于口。
待否决陈琳谏言后,何进当即签发调兵檄文。
韩忠将密报呈于案前。刘凤览毕轻笑:"来得正好,一切皆在掌控。好戏就要开场——只不知那些人,可会照着命定的戏本演下去?"
他突然转头问道:"眼下有哪些诸侯已入洛阳?"
"禀王上。"韩忠示意隐卫上前,"据报已有两路兵马抵达:并州牧兼河东太守董卓,并州刺史丁原。"
洛阳局势风云变幻,各方势力明争暗斗。
董卓统领的西凉铁骑十万雄师驻扎城外,丁原率领的并州劲旅同样拥兵十万。其余州郡守军多则万余,少则数千,在两大军事集团面前不足为虑。
刘凤仔细分析局势后,认为西凉与并州两股力量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他当即颁布新令:"即日起,洛阳城所有军政要务皆由本宫直接统辖,不必再请示蓟城。"
"除重要军情需飞鸽传书外,洛阳据点即为指挥中枢。诸位当恪尽职守,不容有失。"众将肃然领命,齐声应诺。
布置妥当后,刘凤命密探重点监视皇宫、大将军府等要地,同时密切关注西凉军与并州军动向。他深知这场洛阳之争不在于正面交锋,而在于暗中的权谋较量。
与此同时,十常侍依附何太后,开始暗中布局。张让等人深知宦官与外戚势不两立,便怂恿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以拖延何进独揽大权。他们期待燕王率军入京,扶立刘协登基。
太皇太后本就对何进专权不满,经宦官挑拨,当即采取行动:先是册封其弟董承为骠骑将军,分何进兵权;又封皇次子刘协为陈留王,以制衡外戚势力。
何太后见婆母如此举措,心中大为不快,二人嫌隙愈深。
何婉心底涌起强烈不满:这江山社稷本就是她亲儿子的,岂容旁人在金銮殿上肆意妄为。
她强压怒火前去拜见婆婆,柔声规劝道:"朝堂政务理应交给皇上与诸位大臣处置,我们妇道人家实在不宜干涉朝政。"这番话语确是发自肺腑,她不愿将本就紧张的婆媳关系推向绝境。
然而太皇太后向来厌恶这个儿媳,对**离奇身亡之事早有疑心。想到**曾有意立皇次子为储君,她更不可能轻易放弃垂帘听政之权。
谈判最终不欢而散。何婉寒着脸回到椒房殿,刚踏入宫门便摔碎数件珍品,怒骂道:"老不死的!既然你都不顾情面,本宫又何须顾忌!"
她转身对贴身宫女厉声道:"绿柳,速去大将军府传话,让他设法把那老妇赶出皇宫!"
绿柳领命后直奔大将军府邸,将太后的暗喻悄然传达。
翌日早朝,何进党羽集体发难,以"太皇太后原为渎亭侯夫人,不宜久居内宫"为由,强行将其遣返封地。
(
大汉朝堂群臣皆以太祖遗训为由进谏,纵使太皇太后亦无言以对。
凤驾在羽林卫簇拥下黯然离京。大将军何进密令部曲假扮黄巾余孽,于官道突袭鸾驾。待除却心头大患后,何进旋即剑指骠骑将军董承,以军功不显为由褫夺其兵权。
昔日倚仗太皇太后威势的董承,此刻竟在府中悬梁自尽。当尚书令前来收缴印绶时,只见朱门内白绫高悬。
肃清宫闱后,何进冷眼睨视着十常侍。他暗中联络各州牧守,只待边关铁骑入京,便要彻底血洗宦官集团。
十常侍此刻如坐针毡。张让在密室里将青铜酒爵摔得粉碎:"何屠夫先是弑杀太皇太后,又逼死董车骑,如今竟敢对咱们动手!"
赵忠战战兢兢道:"不是有太后娘娘..."话未说完便被张让厉声打断:"愚不可及!那屠户不过碍于太后情面,你真当他不敢屠尽咱们?"碎瓷片在青砖地上迸溅,映着众人铁青的面容。
何屠夫及其党羽对十常侍与宦官集团积怨已久,如今外戚与朝臣联手施压,何屠夫岂能饶过我们?"
张让沉声道:"刚获密报,何屠夫欲调外地将领率兵入京。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实则要铲除十常侍。"
众宦官闻言色变。宋典战战兢兢道:"张公,此事当真?若消息属实,我等岂非坐以待毙?"
"千真万确。"张让环视众人,"此乃燕王安插在何府的密探所获。本欲待燕王入京再行动,如今只能先发制人!"
他眼中闪过狠厉:"何屠夫既不容我等活路,明日便假传太后懿旨,在宫中设伏取他性命!"
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韩悝担忧道:"即便事成,外戚报复又当如何?"
张让冷笑道:"不杀何屠夫,我等必死无疑。与其任人宰割,不如拼个鱼死网破!"
洛阳城南城,大将军府邸内。
何屠夫近来志得意满,全然未觉察到危机将至。
"诸位宽心,只需借太后之名将其诱入宫中,何进便插翅难逃。"张让阴恻恻地说道,"待事了,即刻护送陛下与太后北上蓟城,投奔燕王。"
十常侍纷纷附和:"谨遵张常侍之命。"
不多时,宫中禁军已布置妥当。一纸矫诏悄然送出,称太后急召大将军入宫议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