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右侧首位的关羽正襟危坐,抱拳禀道:"王上,三军将士已整装完毕,随时可出征战场。只待王上令下,我燕国将士必将势如破竹,直取洛阳诛杀奸贼董卓。"
"甚好!"刘凤闻言满意颔首。
随后将目光转向两位军师,温声问道:"奉先、文和可有补充?军情方面需多加留意,战略部署是否需调整?"
闻言,两位谋士交换眼神。郭嘉执礼禀道:"禀王上,隐秘卫与黑衣卫正密切监视酸枣、洛阳动向。战略部署已拟定草案,会盟之事由王上亲自主持,自当由王上定夺。只是会盟之事,臣略有异议。"
见郭嘉欲言又止,刘凤摆手示意:"奉孝但说无妨。"
郭嘉沉吟道:"据密报显示,若我燕国参与会盟,将有十七路诸侯齐聚。诸侯联盟势必要推举盟主。臣建议,王上不必角逐盟主之位,亦无需与其他诸侯结盟。"
刘凤眉头微蹙:"此话怎讲?诸侯联合讨董,结盟乃大势所趋。推举盟主更便于调度三十万大军。奉孝为何反对结盟?又为何劝阻寡人竞争盟主之位?"
郭嘉毫不避讳地陈述己见:"王上容禀,以您的赫赫威名与尊贵身份,加之燕国雄师劲旅,这盟主之位自然非您莫属。然则..."
他略作停顿,语锋一转:"燕国若与众诸侯结盟,实乃弊大于利。"
郑玄闻言面露疑色:"奉孝何出此言?会盟讨董乃大义之举,对燕国岂非有益?"
郭嘉从容应答:"郑公明鉴。如今会盟诸侯中,位阶最高不过州牧,余者多为郡守。恕嘉直言——其中不少人的官职还是董贼所授。依朝廷规制,刺史、太守原无统兵之权,此番出兵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反观我燕国,"他挺直腰背,"王上乃一国之君,身兼骠骑大将军、太尉、幽州牧等要职,何必与这等诸侯平起平坐?反倒折损我燕国威仪。"
郭嘉环视殿内群臣,继续剖析:"若王上屈尊结盟,说句不客气的话——既贬损自身,又抬高了诸侯身价。他们借我燕国大义名分行事,谁知是否真心为国?"
"更紧要的是,"他目光凝重,"一旦王上出任盟主,三十万联军粮秣供给重担必将落在燕国肩上。北疆虽经数年经营仓廪充实,也经不起这等消耗。此举对我燕国百害无一利!"
最后他沉声道:"倘若盟主之位旁落,岂非要用王上的威名为他人作嫁衣裳?"
燕国朝堂之上,郭嘉拱手进言:"微臣以为,结盟之事弊大于利。若参与联盟,我大燕将士须听外人调遣,王上亦要受制于盟主,实非良策。"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议论纷纷。关羽、张飞等将领率先表态:"郭军师所言极是!我燕军天下无敌,岂能任人摆布?"荀彧等文臣亦附议支持。唯有蔡邕等老臣保持中立。
在场众臣各怀心思:文官们盘算着名声与实利的得失;武将们则骄傲于"帝国第一军"的威名,不屑与外省杂牌军为伍。在他们看来,那些诸侯统率的不过是乌合之众,怎能与燕国铁军相提并论?
御座之上,刘凤嘴角含笑。他本就不愿与诸侯结盟,更看不上那些临时拼凑的地方武装。让他与这些人为盟?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在众多诸侯之中,唯有曹操堪称雄才大略,其余诸侯皆非成事之人,刘凤根本不愿与他们结为盟友共伐董贼。
那些诸侯统率的士卒,不过是临时征召的农夫,毫无军阵素养可言,堪称乌合之众。岂能与燕国百战精锐相提并论?燕军将士皆是历经沙场的铁血之师。
这般言论虽显狂傲,不免有轻视天下英雄之嫌,但确实道出了事实。以刘凤尊贵的身份地位,自然远超那些庸碌诸侯。
然而过于张扬终究不妥,恐失天下大义。刘凤内心虽认同郭嘉建言,却不宜直抒胸臆。
永宁殿内群臣议论纷纷之际,刘凤目光威严地扫视众臣:"诸位爱卿以为奉孝之议如何?"
关羽代表众将正色道:"启禀大王,军师所言极是。我燕国雄师号称天下第一,岂能屈从诸侯盟主调遣?此举既有损国威,亦抬举了那些诸侯。臣附议不与诸侯结盟。"
刘凤颔首示意,继而向左首的荀彧问道:"文若有何见解?"
荀彧从容奏对:"禀大王,臣亦赞同军师之议。若不能担任盟主之位,供养三十万联军粮草既耗费国力,又损我国威。"
刘凤环视群臣:"众卿是否皆持此见?"
殿中文武百官齐整肃立,向御座上的君王躬身应答:"臣等附议军师所言。"
"好。"刘凤略一颔首,继而肃然道:"既然众卿一致决议,孤便收回与诸侯会盟之念。此番南征既已定夺,诸位可还有未尽之言?"
郑玄执礼进言:"禀王上,清剿奸佞、讨伐董贼确需王上亲征。然则燕国及北疆防务,当如何安排?"
刘凤闻言陷入沉思,片刻后环视群臣:"此次南征,孤拟统兵五万,另五万驻守边境以防不测。国中政务,当由郑玄、蔡邕、荀彧三位爱卿共掌。"
三位重臣闻言出列,执礼应答:"臣等必不负重托,保疆土安泰。"
"甚好。"刘凤满意颔首,"议事至此,众文臣可先告退。奉孝、文和与诸位将军留下,孤另有军务相商。"
文官们行礼告退,偌大殿堂仅余郭嘉、贾诩及一众将领。
贾诩率先进言:"敢问王上,此番南征部署当如何安排?哪些将领随行,哪些驻守?"
刘凤脸上浮现一抹狡黠的笑意,轻轻抬手制止了军师的询问,压低声音道:"文和莫急。今日特意留下诸位,是因为本王心中有个谋划,想与诸位仔细参详。"
殿下群臣闻言心思微动,联想到先前王上提及的五万精兵另有安排,不禁暗自揣测。
众臣当即躬身齐声道:"臣等愿闻其详!"
刘凤端坐御座,目光灼灼地扫视群臣,嘴角噙着意味深长的笑:"想必诸位都注意到了,本王说过那五万精兵另有用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