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张宁轻声应道:"妾身明白,君上亦需多加小心。"

------------------------

永汉元年四月廿五,刘凤亲率三千御林铁卫及五万步骑南下征讨 ** 董卓。

按矫诏所示,各路诸侯本应会盟于酸枣。

刘凤心知诸侯们已陆续抵达,却故意拖延行程。他盘算着待诸侯们推举出盟主后,局面将更有意思。

这五年蛰伏终见天日,刘凤内心澎湃。只待董卓焚毁洛阳、联盟瓦解,十七路诸侯各自征伐之时,真正的乱世便将开启。

------------------------

兖州陈留郡,酸枣会盟之地。

先期抵达的十六路诸侯已安营扎寨,作为发起者的曹操正忙着接待。联军三十万之众的营帐连绵数百里。

酒宴间,河内太守王匡率先提议:"吾等既以清君侧之名会盟,当推举盟主统一号令。"

在座诸侯皆深以为然。他们心知肚明:有资格角逐盟主之位的,唯有尚未抵达的燕王殿下。

此外,还有出身四世三公之家的袁绍与袁术两兄弟,以及最先发布矫诏、号召各路豪强讨伐董卓的曹操。

其他诸侯既无足够的声望,也缺乏实力,自然难以争夺盟主之位。

袁绍和袁术凭借家族世代累积的显赫地位、庞大的人脉和影响力,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而曹操则因曾孤身行刺董卓,又率先发起讨伐董卓的联合行动,同样具备争夺盟主的资格。

那些自知无望的诸侯们纷纷起哄,各自推举心中理想的盟主人选。

袁绍、袁术和曹操三人,作为真正有资格争夺盟主之位的人物,皆是目光坚定,志在必得。

他们深知,若能得到盟主之位,便意味着掌握天下大义的名分,并能统领三十万诸侯联军。

此外,盟主之位还能带来难以估量的声望,吸引大批有才能的谋士和武将前来投奔。

早有野心的袁绍见状,立刻向支持自己的诸侯使了个眼色。

魏郡太守韩馥曾是袁氏门生,又与袁绍交好,自然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支持:“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出身四世三公之家,乃汉朝名相后人,可立为盟主。”

山阳太守袁遗是袁绍的亲属,东郡太守乔瑁亦是袁氏门生,二人纷纷出声附和,公开推举袁绍为盟主。

其他与袁绍交好的诸侯也接连表态支持。

而在旁的袁术则脸色阴沉,他自认才是袁氏的正统继承人,代表汝南袁氏的唯一人选,因而向来轻视出身卑微的兄长。

然而当着众诸侯的面,他也不好发作,毕竟家丑不可外扬。

加之自己也清楚名声不佳,只得强压怒火,勉强表态支持袁绍担任盟主。

袁氏兄弟肩负着汝南袁氏的荣耀,若让旁人坐稳诸侯盟主之位,他们恐将成为家族之耻。眼见众诸侯纷纷拥护袁绍登上盟主之位,曹操面色阴沉如墨,所幸他本就肤色黝黑,旁人难以察觉异样。

曹操内心实则渴望那盟主之位,但面对众人对袁绍的拥戴,他只得缄默不语。毕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显赫威望,确实能为联盟带来更多利益。想通此节后,曹操起身公开支持袁绍。

袁绍假意推辞,声称自己德薄才浅,难当大任。待见群雄再三 ** ,便不再推诿,坦然接受了盟主之位。

公元188年四月二十八日,高耸的会盟台上旌旗猎猎。袁绍独自登临高台,望着象征盟 ** 柄的兵符将印,顿生豪情壮志:"待我平定董卓之乱,必将如周公般名垂青史......"

他率领众诸侯焚香盟誓,朗声宣读讨贼檄文:"董卓逆贼祸乱朝纲,荼毒生灵。今我等誓师讨逆,共扶汉室。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鉴此心!"

歃血为盟后,袁绍端坐盟主席位,各路诸侯各归其座。会场上金戈铁马之气弥漫,一场

曹操跨前一步,朗声道:"既已歃血为盟,共奉盟主,自当听令行事,同心辅佐汉室,切莫因各自强弱而生异心。"

此时曹操怀揣赤诚,誓要匡扶汉室,故而出言警醒众人,以防盟内生变。

袁绍作为盟主亦迈步向前,环视众诸侯,正色道:"袁某虽才疏学浅,承蒙诸位推举为盟主,自当赏罚分明。国法军纪,望诸位恪守不违。"

"谨遵盟主之命!"众诸侯齐声应诺。

见众人恭敬,袁绍满意颔首,随即下令:"公路,着你统管联军粮草辎重。"

"诺!"袁术面露喜色,欣然领命。

袁绍又道:"先锋一职需择猛将充任,先行汜水关探路......"

话音未落,孙坚已然起身。这位从荆南远道而来的诸侯忠义双全,当即 ** :"盟主明鉴,孙坚愿为先锋!"

袁绍定睛一看,正是威震江东的乌程侯,不由喜道:"文台勇冠三军,由你出任先锋,联军必能旗开得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