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孙坚忽然离席抱拳:"恕某旧疾发作,需回长沙调养。"
帐内空气骤然凝固。
袁绍把玩着青铜酒樽,忽然轻笑:"本座还以为...文台兄是得了传国玉玺,急着回江东登基?"
"玉玺?!"满座诸侯哗然,案几翻倒之声此起彼伏。
洛阳议事厅内,孙坚心头骤然一紧,面上却仍作疑惑状:"玉玺?袁公此言何意?"
袁绍案前猛然击掌,檀木几案震得嗡嗡作响:"文台何必作态!十八路诸侯共襄义举,为的就是诛董贼、扶汉室。如今你私藏社稷重器,莫非欲效王莽乎?"
列席诸侯闻言俱是一惊。袁绍继续厉声道:"传国玉玺乃天命所归,理当交由盟军处置。待迎回圣驾之日,陛下定会厚赏孙将军。"
孙坚持剑而立,青铜铠甲铿锵作响:"某确实未曾见过什么玉玺。"
袁绍眼中寒光闪烁,暗自咒骂:"江东鼠辈,真当有燕国撑腰便可肆无忌惮?"当即冷笑着揭破:"那昨日午时,孙将军命亲卫从建章宫井中打捞之物,今在何处?"
孙坚虬髯怒张,声如雷霆:"袁本初!尔这是要构陷忠良?"腰间古锭刀隐隐颤动。
"好个指天誓日的江东虎!"袁绍阴恻恻道,"此刻交出玉玺尚可留些体面,莫要..."
话音未落,孙坚已戟指苍穹:"皇天在上,若孙某私藏玉玺,愿受万弩穿心之刑!"
堂下顿时哗然。孔融、陶谦等诸侯纷纷进言:"盟主,孙将军既发此重誓,想必确有冤情。"刘岱更是指着袁绍腰间佩玉讥道:"袁公路案头那方和田玉印,倒比传国玺更惹眼些。"
袁绍见众诸侯偏向孙坚,也不多言,立即命文丑押上潜伏在江东军中的密探。
那名细作被带上后,袁绍指着他对孙坚冷笑道:"昨夜打捞古井时,此人可在场?"
孙坚见军中竟有叛徒,顿时勃然大怒,当即抽出古锭刀要斩杀此人。
袁绍见他要 ** 灭口,迅速拔剑格挡,厉声喝道:"孙文台,尔欲灭口耶?"
二人刀剑相向,营帐内顿时剑拔弩张。
颜良、文丑兄弟同时按剑而立,紧盯着孙坚。程普、黄盖、韩当三位老将也立即拔剑,与袁绍部下对峙。
眼看双方就要火并,曹操急忙率众诸侯上前调解。
孙坚被众人拉开后,二话不说便带着三员大将离开联军,率军撤出洛阳。
见孙坚果然携传国玉玺离去,袁绍怒火中烧,决意回营后立即修书,派心腹送往荆州牧刘表处,请其务必派兵夺回玉玺。
联军中军帐内,诸侯们对孙坚撤军一事浑不在意,依旧歌舞升平。
曹操见众人如此颓废,不禁扼腕叹息。如今燕王与孙坚相继离去,联军仅余十五路诸侯。讨伐董卓的重任本应落在联军肩上,可众诸侯却仍沉迷酒色,毫无进兵长安之意。
曹操仰头饮尽杯中酒,目光灼灼地望向袁绍道:“董卓逆贼挟持天子与朝臣逃往长安,此刻正是联军乘胜追击的绝佳时机。盟主,我八万雄师为何不直取长安,剿灭西凉叛党,迎陛下还都洛阳?”
袁绍心思早被传国玉玺牵绊,加之诸侯皆畏西凉兵锋,便敷衍道:“孟德,将士久战疲敝,此时强攻长安恐非良策。”
曹操拍案而起,怒斥道:“董卓焚毁洛阳,劫持圣驾!如今天下百姓殷盼义师诛逆勤王,诸公却在此畏缩不前?”
席间诸侯纷纷附和袁绍:
“盟主自有韬略,吾等唯命是从!”
“士卒尚未休整,仓促出战伤亡难料啊!”
“西凉军凶悍,将士们实在心有余悸……”
曹操冷眼扫视众人——这些冠冕堂皇的托辞,不过是为保存实力罢了!当初燕王与孙坚统精锐之师在前冲锋,他们尚可作壁上观;如今强援既去,竟无一人愿担匡扶汉室之责。
“竖子不足与谋!”曹操掷杯长叹,甲胄铿锵踏碎满堂虚伪。
曹操怒容满面,疾步踏出盟军大帐。
帐内诸侯闻言哗然,纷纷斥责其狂悖无礼,有失士人风范。
......
曹操作沉思状,足下生风向本阵疾行,心中暗忖:"虽举义旗聚十八路诸侯,然吾麾下仅万余兵卒,若独战西凉雄师,无异以卵击石。燕王破敌建功,已尽收天下美名。若再无作为,他日迎驾还洛,某不过碌碌无功之辈。"
思及此处,梆声骤响于青石:"倘若九州烽烟四起,豪杰择主而事,某却无尺寸之功,何来逐鹿之资?"忽驻剑于地,眸中精光暴涨:"不若孤注一掷!纵使兵败身死,亦当留忠义之名于竹帛!"
心意既决,当即擂鼓聚将。夏侯元让、妙才、子孝、子廉诸将顶盔贯甲而至。曹孟德亲率万余精兵,旌旗西指函谷雄关。
......
此时函谷关内,西凉军经昨日箭雨洗礼,十万铁骑竟龟缩不出。城楼之上,董仲颖踞坐胡床,众将环立。
董叔颖出列道:"兄长,燕军整日不见踪影,莫不是空营之计?"段忠明亦进言:"相国何不遣哨探出关查勘?"
董卓肥硕身躯微微前倾,拈须沉吟:"传令三军......继续悬免战牌!"
西凉诸将听闻相国之令,皆拱手应命,各自加强函谷关防务。
午后时分,数名败兵自曹阳城逃归,报知战况。董卓与帐下将领方知徐荣伏兵之计败露,其人更被燕军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