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最新章节。
曹操依旧纵声大笑,挥手安抚众将:"诸位且宽心!汝家主公岂会被西凉军打得失了心智?不过是遭遇敌军伏击罢了,怎可能击垮我曹孟德?我之所以开怀大笑,正是心有所悦啊!"
听闻此言,帐下将领士卒皆面面相觑。万人大军折损七千,分明是惨败,主上反倒欣喜若狂......
夏侯惇乃曹操堂弟,当年曹操之父曹嵩未过继曹家时本姓夏侯。他与曹操自幼一同长大,性情刚烈如火,此刻按捺不住质问道:"主上,我军伤亡七千之众,这难道值得庆贺么?"
见周遭将士皆露愤懑之色,曹操心知已成功激起三千残部士气。他环视众人,坦然笑道:"尔等有所不知。早在洛阳发兵之时,我便料到此战必败。诸位且细想,我军与西凉军孰优孰劣?"
"我军不过仓促纠集的步骑混编之师,而西凉三万铁骑乃帝国精锐,威名堪比黄金火骑兵。无论正面交锋还是奇袭突袭,如此悬殊之势,岂有不败之理?"
"今虽折损些许将士,然诸将皆全身而退,岂非幸事?况且此番败绩可引以为戒,他日必有所成,岂非更值庆贺?"
三千将士闻言,纷纷露出顿悟之色。原来主公早有盘算,细想之下确有几分耐人寻味之处。
夏侯惇仍未转过弯来,满脸困惑地问道:"主公既已料到追击西凉军必遭惨败,为何还要率军前往?"
曹操猛然起身,目光如炬环视众将,慷慨陈词:"为国尽忠,岂能贪生怕死!
今日之败,正可用我辈热血唤醒天下义士讨伐 ** 董卓之心。
纵有千难万险,亦当领兵讨逆!
若国难当头无人挺身,天下百姓皆浑浑噩噩,则社稷危矣!"
话虽说得冠冕堂皇,实则另有算计。
曹操心里明镜似的——此番诸侯联军虽由他倡议组建,盟主之位却被四世三公的袁绍所得。讨董过程中,燕王率百战精兵连克汜水关、虎牢关,收复洛阳,战功赫赫。
反观自己,除召集诸侯外竟无尺寸之功。
与燕王、袁绍相比,这点声望实在不值一提。
正因不甘平庸,他才决意进攻西凉军。胜则可扬名立万,败亦能彰显忠义,日后自有贤才来投。
以七千将士性命换取未来霸业,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众将士听罢,无不肃然起敬,皆以为得遇明主。
此时李典进谏道:"主公,此地凶险,当速返洛阳为妙。"
(
数十万诸侯联军集结,准备向驻守函谷关的董卓发起全面进攻。
军营中,将士们群情激昂,个个摩拳擦掌,誓要护送主公重返洛阳,随大军直取函谷关。
曹操见状微微颔首,抬手示意众人噤声:"不必返回洛阳了。以袁绍为首的诸侯皆非成事之人,我等无须再与其为伍!"
众将面面相觑,有人出列问道:"主公何出此言?"
曹操愤然道:"洛阳诸侯尽是庸碌之辈!他们讨伐董卓不过各怀鬼胎。当初会盟之时,袁绍便排斥燕王殿下,窃据盟主之位。袁术更胆敢克扣粮草,致使先锋大军在汜水关惨败。"
"如今燕王因北疆叛乱返师,孙坚亦率军回长沙。若袁绍真有胆略,早该亲率大军与董卓决战。这天底下,唯有燕王真心讨贼。我等何必再回洛阳?不如就此返回陈留!"
"诺!"众将士齐声应命,毫不迟疑。
永汉元年五月七日,洛阳诸侯得知曹操兵败曹阳,非但不施援手,反而暗自窃喜。在他们看来,曹操不听劝阻擅自攻伐西凉军,落得如此下场实属咎由自取。
诸侯们决心固守洛阳城,准备与董卓在此地展开持久对峙。然而在这座城中安逸度日的各路诸侯,逐渐因利益产生纷争。
兖州刺史刘岱率先打破了联盟的团结。其部众粮草耗尽后,他意图在洛阳周边征集补给。但早先董卓迁都长安时,西凉军已将周边二十一城物资洗劫一空,随后又被燕军掠走大部分,根本无粮可征。
迫于粮草危机,刘岱只得放下身段,向实力较弱的东郡太守乔瑁借粮。按常理,下属理应答应上级的请求。然而乔瑁是个固执己见之人,他以联军成员平等待之,拒绝借粮。
再三遭拒的刘岱颜面尽失,加之军中即将断粮,他当夜率部突袭乔瑁营地,击杀乔瑁后收编其数千兵马,携粮草逃回兖州。
此事震惊诸侯联盟。驻守洛阳的诸侯们人人自危,既无需讨伐盘踞长安的董卓,又面临粮草短缺困境,渐渐萌生退意,都想返回各自领地称霸一方。
洛阳城内,袁绍虽贵为诸侯盟主,却已心生厌倦。这座繁华都城令他依依难舍,此刻只能强撑驻守。
朝廷公卿们不断催促各路诸侯进兵长安,誓要诛灭董卓,迎回天子。面对这般咄咄逼人的态势,诸侯们愈发不愿久留洛阳——谁愿与西凉军拼个你死我活?
群臣的步步紧逼,终成压垮诸侯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暗下决心,定要撤离这是非之地。
身为盟主的袁绍更是苦不堪言。自曹操兵败退回陈留,孙坚私藏玉玺潜逃,刘岱攻伐友军兼并部众后,他早已无心讨伐董卓,满心盘算着如何扩张势力,在乱世中割据一方。
此刻被众臣围堵的袁绍,神情间尽是窘迫与烦闷。碍于盟主身份与袁氏声望,他实在不便擅自撤军。
联军中军大帐内,袁绍揉着太阳穴,深陷两难之境。他环视帐下文武,长叹道:"诸君可有良策?那群公卿整日催促进军长安,可我等实在不愿与西凉劲旅交锋。眼下这般胁迫,该如何应对?"
话音未落,军师许攸已出列施礼:"主公,在下有一计,可解当前困局。"
袁绍听闻谋士的计策,头痛之感一扫而空,脸上浮现喜色,迫不及待地催促道:“子远,速速道来,有何妙计?”
许攸微微一笑,轻捋胡须,从容答道:“主公何不以粮草耗尽为由,向朝中大臣诉苦?更何况,兖州刘岱已因缺粮而袭杀东郡乔瑁,联军内部人心惶惶,不如暂且撤兵,待粮秣充足,再合兵讨伐董卓。”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主公可借盟主之威,广纳贤才,征调粮草,扩充兵力,如此,霸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