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与兴奋的卧龙、凤雏不同,知晓历史结局的他更多是抱着探究的心态。
比起二人对险关要道的关注,或许他最在意的是这张地图若流传后世能值多少钱——至少百亿起步。
若能完好保存到现代,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历史价值,更包含无可替代的军事和政治意义。《清明上河图》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至少得《永乐大典》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原稿才勉强可比。
仔细查看地图内容后,诸葛川不得不承认张松确实用心了。
他随即为刘备感到庆幸——多亏曹操得罪张松,没给他献图的机会,否则西川根本轮不到刘备插手。
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响起。
三人转头望去,本该安顿张松休息的刘备竟匆匆折返。
(作者
刘备折返并非半途而废,而是确认张松歇息后立即赶回的。若非急着与诸葛亮、庞统商议地图之事,今夜他定要与张松同榻而眠。
当刘备归来时,他发现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他随意地挥了挥手说:"你们继续办你们的正事!"
"有什么话,等会儿再聊!"
此刻的刘备感到心绪难平,喉咙发干。在年轻一辈的诸葛川面前,他也顾不上保持长辈的威严了。
他顺手抄起旁边酒席上不知是谁留下的半壶酒,仰头就灌下一大口。
看到这一幕,诸葛川觉得十分有趣。
从前在他眼中,刘备一直是位极具人格魅力的领袖和长辈,而现在这个不顾形象、豪饮美酒的刘备,倒更像是个真性情的普通人。
虽然失了为君的威仪,
却显得平易近人,
不再那么高不可攀。
主座前的诸葛亮和庞统听到主公让他们继续研究地图的指示后,立即重新投入工作。
作为刘备的谋士,他们必须尽快根据这幅地图规划出进攻西川的最佳路线。
诸葛川却没有参与其中。
他从容地离开铺展着地图的长桌,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刘备将诸葛川的举动尽收眼底。
他原以为诸葛川也会像自己的两位谋士那样认真研究地图,
却看见他回到了座位上,忍不住笑着问道:"贤侄!"
"怎么不多看看这幅西川地图呢?难道它引不起你的兴趣?"
说着,刘备向前几步,来到诸葛川面前的桌案旁站定。
接着,
他直接席地而坐,与诸葛川四目相对。
诸葛川看着突然坐在对面的刘备,惊讶之余连忙起身解释:"回禀皇叔,侄儿是因为......"
话还没说完,就被刘备抬手打断。
"贤侄,叫什么皇叔,显得多生分!"
“就我们两人,你叫我伯父就行。”
刘备让诸葛川改口,放下手示意他就座。
诸葛川顺从地坐下。
他看向等待答复的刘备,稍作思索后说道:“回伯父!侄儿不再看舆图,是因为——”
他指了指自己的头。
“图上的内容,我已全部记下。既然熟记于心,何必再看?”
语气笃定,毫无迟疑。
刘备目露讶色:“过目不忘?贤侄果然不凡!”
“不过……”
“空口无凭,伯父还得考考你。”
他略一沉吟,问:“西川六郡——汉中、广汉、犍为、巴郡、蜀郡、牂牁,治所各在何处?”
抬眼看向诸葛川,等待回应。
话音未落,诸葛川已朗声答道:
“南郑、广汉、武阳、江州、成都、故且兰。”
对答如流,未有半分停顿。
刘备见他毫不犹豫,便知答案无差。
他微微一笑,抚掌赞叹。
“诸葛贤侄,果然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今日宴席上那位张永年若知晓你与他一样能过目成诵,必定欣喜万分。”
言罢。
刘备忽然兴致盎然地追问:
“贤侄可有表字?”
诸葛川略显诧异地望向刘备。
他未料到这位汉昭烈帝话题转换如此之快。
方才还在验证他的记忆天赋,转眼竟询问起表字之事。
虽感意外,诸葛川仍恭敬答道:
“尚未有字。”
“侄年方十二,未及冠礼,故未取表字。”
真实缘由他隐去未提。
既知刘备有意赐字,若直言相告反令对方难堪。
刘备闻言,顿时龙颜大悦。
“哈哈,贤侄虽言十二岁,但观其言行气度,哪似寻常少年。”
“不知...”
“可愿让叔父为你取字?”
诸葛川自然明白其中深意。
这是皇叔对他这个晚辈的器重与亲近。
更意味着——
待刘备势力壮大后,凭此关系便可平步青云。
然而...
诸葛川并未立即应允。
目光悄然投向主位的诸葛亮。
究竟能否接受这份殊荣,
还需父亲大人定夺。
刘备顺着视线望去,
当即会意。
刘备望着诸葛亮笑道:“孔明啊,我实在喜爱你们诸葛家这位少年英才,不知能否为他取个表字?"
言语间刘备始终保持着对诸葛亮的敬意。
他并未依仗主公身份就草率行事。
军师闻言含笑拱手:"主公尽管赐字便是。"
"犬子能蒙主公赐字,实属三生有幸。"
此时诸葛亮已将近前的地图研究完毕,便移步至刘备与诸葛川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