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这些年轻的身影挺身而出,替日渐年长的叔伯们迎战强敌。
岁月流转。
他们不断成长。
渐渐展现出与父辈相同的风采。
同样的英明果决。
同样的骁勇善战,气宇轩昂。
恍惚间。
刘备仿佛听见后方传来焦急的呼喊。
他转身望去。
只见一个汗流浃背的圆脸少年。
正扛着与他手中相同的汉军旗帜追赶队伍,高喊着"川儿哥、平哥、苞哥等等我"。
仔细辨认。
那正是他的儿子阿斗。
"多好啊!"
"若能亲眼见证这一幕,玄德此生无憾矣。"
此刻。
刘备脸上浮现欣慰的笑容。
许久。
回过神的刘备迈步向门外走去。
来到郡守府前院。
看见二弟云长正在等候。
这段故事可以重新组织
那日关羽正要说话,刘备已抢先道:"云长,封儿的事就此打住吧。我已安排他回寇家了。"
刘备并未提及寇封自己的意愿,只将责任全都揽下,仿佛是他主动驱逐了刘封。
听兄长这般说,关羽到嘴边的话顿时咽了回去,只道:"兄长如此甚好!那小子确实不可久留。"
虽然感受到关羽言语中对寇封的厌恶,刘备也只是默默摇头。毕竟关羽的出发点也是为了他这个兄长着想。
接下来的日子里,江陵城重归平静。刘备每日带着西川使者张松出入同行,同榻而眠。每逢酒宴,更是不吝溢美之词。几日相处下来,张松虽未明言,内心实则已将刘备视为主公。
诸葛川旁观这一切,只是含笑不语。唯一让他意外的是,刘封恢复寇姓离去这件插曲。这恰巧使之前惊马冲突的余波未及扩散就消弭无形,如同飞瀑坠入深潭,溅起些许水花后便再无威势。
有趣的是,寇封临走前特意给诸葛川送来一封致歉信,信中解释了当初冲突的缘由。虽然说法与当初诸葛川向向宠解释的略有出入,大体上却也不谋而合。
诸葛川原本就觉得寇封可怜,对他并无多少敌意,索性也回了封信给寇封。
信中让他不必挂怀,还提到……
若将来刘备攻至江北,自己定会亲自登门拜访寇氏一族。
希望到时寇封莫要小气,因旧怨而舍不得拿出好酒款待。
如此这般。
转眼到了第五日。
正是……
张松即将离开南郡江陵城,动身返回西川的日子。
城门外,送行队伍中。
诸葛川跟在诸葛亮身后。
见张松与刘备话别完毕,正要踩着木凳登上马车……
他犹豫片刻,忽然上前一步。
“叔父且慢……”
“侄儿临别前还有一言相告。”
诸葛川突然出声,立时引来了送行众人的目光——刘备、诸葛亮、庞统、关羽、赵云、张飞、简雍等人。
他们既惊讶又好奇,不知诸葛川此刻叫住张松所为何事。
张松右脚刚悬空踏上木凳,差点因此踩空磕到车轮。
“原来是诸葛贤侄。”
“叫住我可有要事?”
“若是担心礼物,贤侄大可放心,叔父可一直记着呢。”
张松稳住身形,转身对诸葛川打趣道。
他清楚记得入城时如何被“坑”,又听闻诸葛川与刘封的冲突……
最终刘封复姓寇,被刘备逐走,更让他在心中对诸葛川高看几分。
能让刘备不惜放弃养子也要拉拢的年轻才俊,日后会得到怎样的重用?
这前程简直难以估量!
诸葛川并未察觉庞统此刻的心思,若他知道...
定会反驳一句:刘封被废与他无关,他哪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确有要事相告!"
诸葛川朗声应答。
说罢便迈步向张松走去。
在场众人虽满腹疑窦,却无人出面阻拦。
身为主公的刘备不仅未加制止,反而含笑颔首。
这个细微动作,已然彰显出他对这位年轻后辈的绝对信任。
不多时。
诸葛川来到张松面前。
未及开口,目光先扫过车驾旁的马夫以及随行护卫。
张松见状虽愈发好奇,却也领会其意。
"尔等且退下。"
"我这侄儿想必有要事相商。"
待众人退出十丈开外,诸葛川立即压低声音:
"临别之际,小侄有三件事相告。"
"其一,叔父返蜀后务必谨慎行事。"
"若与荆州书信往来,务必派遣心腹口传,切不可落于笔墨。"
"越是紧要关头,越需谨记此节。"
张松听罢先是一怔,继而失笑:
"贤侄莫非以为老夫不知此事关乎性命?"
"即便无人提醒,老夫亦当如此。"
对此反应,诸葛川早有预料。
毕竟这番提醒确实像是老生常谈。
诸葛川这番话不过是抛砖引玉,他本人也并不当真。
他接着说道:"叔父的话,侄儿自然深信不疑。"
"但侄儿最想说的是第二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听闻叔父的兄长张肃对益州牧刘璋忠心耿耿,而叔父所为却有背弃刘璋之嫌。若此事被张肃知晓..."
"您觉得他会否大义灭亲?"
诸葛川图穷匕见,低声提醒:"所以侄儿特此告诫叔父——"
"此事万万不可让令兄知晓,否则不仅叔父性命堪忧,更会功败垂成。"
言毕,诸葛川后退三步。
不等张松回应,他已保持安全距离,拱手行礼。
"侄儿在此恭祝叔父一帆风顺!"
说罢,诸葛川退回送行队伍,重新站到父亲诸葛亮身后。
而张松...
却被这番耳语彻底扰乱了心神。
"兄长当真会大义灭亲?"
"这位贤侄莫非能未卜先知?他怎会料到兄长将来会告发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