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马超瞥了眼血泊中的身影,提缰转身。

"令明,捆了!"

"其余将士——随某破关!"

主将昏厥,关内曹兵瞬息溃不成军。

当联军洪流涌入城门时。

残存的抵抗。

犹如螳臂当车。

尚有曹卒在睡梦中惊醒,未及摸到兵刃,便被寒光斩下首级。

......

破晓时分。

"嗒。"

凝在铁甲尖角的血珠砸入黄土,绽开暗红霜花。

经整夜鏖战。

潼关内万余曹军,十不存一。

有个细节耐人寻味——

那位地位仅次于曹洪、徐晃的司隶校尉钟繇,昔日能逃离长安,此夜却困死潼关。

终是与徐晃一道。

成了阶下囚。

残旗翻卷的曹营旧址上。

曹洪的中军大帐中灯火通明。

马超身着染血战甲端坐首位,其余诸将分列两侧。韩遂、诸葛川、庞德等将领神色肃穆,唯有几名文士模样的人稍显平静。帐内杀伐之气弥漫,就连关平、张苞等年轻将领都已杀红了眼,甲胄上血迹斑斑。

"此战我军已夺潼关,斩曹洪,擒徐晃、钟繇。"马超沉声道,"然父仇未报,誓与曹操不死不休。探知曹操正率十万大军前来,我欲趁其不知潼关易主,连夜东进设伏。"

韩遂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暗忖:连取长安、潼关已属侥幸,岂可再三行险?用兵之道,最忌急躁冒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韩遂正欲开口之际,忽然瞥见含笑的诸葛川,蓦地收住脚步,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帐内众将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那位白袍少年,眼中不见惊异,唯余期待——比起主帅马超的鲁莽,这位昨夜立下奇功的"小军师"显然更令人信服。

马超察觉众人神色,眼角微颤,终是敛起傲气沉声道:"伯治以为如何?"这一声表字相称,标志着西凉雄狮已向少年低头。

诸葛川眉梢轻扬。

他本欲再施手段驯服这匹烈马,未料对方竟主动卸下骄矜。

迎着满帐灼灼目光,少年唇角微勾:"为何不东进?"

马超正欲挥师东征,诸葛川的回答却让他始料未及。

"伯治,你也支持我出兵?"马超甚至怀疑自己听错了,又追问了一遍。

韩遂见状急忙劝阻:"二位还请三思!联军刚经历彻夜激战,此时即刻东进是否太过仓促?"

说话间,韩遂忽然恍惚了一瞬。这场景似曾相识——当年攻下长安后,他就这样劝过马超。只是如今,多了一个需要说服的对象。

帐中,马超听到叔父的劝诫,眉头又拧了起来。他明白韩遂是好意,但反复的劝阻总让他心生不快。

察觉到马超的情绪变化,韩遂暗自苦笑,只得将期待的目光投向诸葛川。

诸葛川明白韩遂的顾虑,却另有考量:"韩将军过虑了。虽经历夜战,但......"

昨夜潼关之战,联军仅半数兵力投入战斗,尚有十万将士未曾出动。

马超将军若欲挥师东进...

依在下浅见,可从未参战的十万大军中挑选三万精锐继续东征。其余部队可暂留潼关休整,待恢复战力后再行进军。

不过...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未敢轻言万事顺遂。若马超将军的前锋遇挫,留守大军随时可供支援。即便战况不利,亦可退守潼关与主力会合,徐图后计。

听闻韩遂疑问,诸葛川忽然朗声大笑:

"当日若不如此说辞,怎能令二位将军对在下另眼相看?当时联军缺少谋士,曹操确是大敌。恕我直言..."

"韩将军虽以谋士自居,但比起曹操麾下荀彧、程昱等谋士,终究略有不及。仅凭持重难以取胜,因曹操不仅稳重,更善出奇制胜。"

"在下虽年方十二,自问谋略之道..."

"孟起将军与曹操及其谋士团尚可一较高下。"

诸葛川的一席话令马超颇为受用。

若非顾及叔父韩遂的情面,他真想当面质问——

这才叫真正的军师谋略!

真正的谋士不该止于劝谏,更要运筹帷幄为主分忧。那些喋喋不休的规劝,徒惹人烦罢了。

这些为臣之道,马超在韩遂身上全然未见。两相比较之下,他恨不得诸葛川再多言几句。

"伯治但说无妨。若不能说服叔父,他始终难以安心。"

诸葛川遂转向韩遂:"在下之所以赞同孟起将军,另有缘由——我军攻取潼关之神速!"

"正可借此战 ** 曹军个措手不及。待曹操醒悟过来,以其多疑本性必会步步为营。届时再觅战机难如登天,两军只能在潼关长久对峙。"

"短期对峙尚可维持,若旷日持久......诸位将军以为胜算几何?单是粮草辎重,坐拥中原之地的曹操就能拖垮我军。"

这番话掷地有声。史书所载,马超兵临潼关便再难寸进。即便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终究败于离间之计,溃败之速连"拖"字诀都未及施展。

诸葛川指向马超说道:"我认为,正如孟起将军不视曹操为对手,如今曹操在心态上也未将孟起将军与韩遂将军放在眼里。若他真将二位视为大敌,前来迎战的就不会是性情急躁的曹洪,而应是夏侯渊或夏侯惇了。"

这番分析彻底说服了韩遂。因为诸葛川不仅考虑到了他能想到的,还额外指出了诸多他未曾留意的隐患。

韩遂不禁赞叹道:"诸葛先生,听说令尊诸葛孔明曾在江东舌战群儒。今日观先生表现,更胜令尊啊!就算曹操百万大军当前..."他摇头笑道:"纵使不被你说死,只怕也会闻声而降!"

诸葛川闻言大笑:"哈哈哈,知我者韩将军也!我平生夙愿,就是在两军阵前说得三公吐血而亡。可惜..."他惋惜道:"曹操废除三公制度,自领丞相之位。如今连说死三公的机会都没有了,实乃人生憾事。"

众人想象着诸葛川骂死三公的场景,都不禁莞尔。

笑声稍歇,马超肃然道:"既然如此,就这么决定了!即刻挑选三万精兵,半个时辰后出发东进潼关!叔父,马岱!"

“此处的防务就托付给你们了,我再留下马玩、杨秋二将协助统领剩余部队。”

“本将亲自领兵为先锋,先去会会那曹操。”

众人听令,当即应诺。

随后,

各将领出帐准备去了。

趁马超整军之际,诸葛川寻到向朗与韩遂。

“向叔父、幼常,你们二人留下!”

“接下来的战事,有我与黄老将军、定国、兴国跟随马超即可。”

对于诸葛川的安排,向朗点头示意明白。

马谡眼中却闪过一丝抵触。

他自幼熟读兵书,岂愿留守后方?唯有亲临战场,方能印证所学。

诸葛川自然察觉,

随即解释道:“幼常,留你在此自有考量。”

“潼关乃联军根基,不容闪失。”

“韩遂虽老练却拙于谋略,马岱虽稳重也不过寻常将才。”

“恐曹操避实击虚,暗施诡计!”

“有你与向叔父坐镇,我在前线方能无后顾之忧。”

这番话说罢,马谡神色渐缓,

郑重应道:“谡明白了!”

“伯治放心,我定会谨慎防范。”

诸葛川微笑颔首:“幼常之能,我自然信得过。”

“若察觉异状,可多与马岱将军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