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

凌晨的厅堂里,只剩微醉的诸葛川和面色如常的徐庶。

"伯治,陪我出去走走?"徐庶忽然提议,"在许都那些年......实在厌烦了憋闷的屋子。"

这句话让诸葛川心头一紧。

他听出了话里的落寞——这些年徐庶是怎样在不得志中苦熬过来的。

这种煎熬,远非身体上的折磨。

其实是……

心灵的折磨。

"行!"

"徐伯父相请,川儿定当从命。"

见诸葛川同意,徐庶缓步朝外行去。

片刻之后。

在潼关最高的箭楼之上。

诸葛川让驻守的西凉军士退下,二人携手登临。

举目四望。

万里山河尽入眼帘。

脚下。

正是雄关潼关。

不远处。

曹军大营犹如暗夜巨兽蛰伏原野。

"呼——"

夜风掠过。

带着白日残留的闷热。

凭栏而立。

二人皆默契地保持着沉默。

许久。

徐庶轻声道:"伯治,子瑜将你过继给孔明,确实出人意料。"

"如今,令尊......子瑜怕是要懊悔了吧。"

诸葛川闻言微怔,未料徐庶突然提及此事。

他莞尔答道:"世事难料!"

"寻常百姓家,断不会将嫡长子过继,多是择次子或庶子相承。"

"但。"

"谁让我们琅琊诸葛氏......"

"专出奇才呢!"

"生父诸葛谨,至少是郡守之才!"

"现为父孔的明,可比肩管仲乐毅,当世无两。"

"即便那位隐居隆中,尚未出仕的小叔......"

"亦是天资卓绝。"

"哈!"

"诸葛氏行事特立独行,倒也寻常。"

"关键是......"

诸葛川远眺群山,目光柔和似水。

"我是长兄,怎能日日守在父母身边,却让年幼的乔弟、恪弟漂泊异乡?"

"这对他们太不公平!"

"我这个做兄长的怎能心安?"

"至于过继养子的陈规旧俗......"

诸葛川嘴角扬起一丝讥诮。

"能填饱肚子吗?"

"规矩,就是 ** !"

说到激动处。

诸葛川言辞略显粗鄙。

他丝毫不担心这番言论会惹恼徐庶——他深知:

这位故交本就不是墨守成规之人。

若徐庶当真循规蹈矩。

年少时就不会混迹市井任侠,更不会一怒拔剑染血。

后世常言治国之道。

儒表法里。

身旁这位徐元直,何尝不是如此?

青衣佩剑。

正是对他最贴切的写照。

果然。

听得诸葛川这番话。

徐庶朗声应和:"伯治此言大善!"

"世俗礼法,尽是虚妄!"

"相较家人亲情......"

"只要不违忠信大义,做人但求问心无愧,何必在意世人眼光。"

"这些道理。"

"也是你徐伯父在许都蛰伏多年方才参透!"

"若是在当初初投刘皇叔帐下时......"

"听你这般言论,少不得要摆出长辈架子训诫几句。"

徐庶这番话说得诸葛川心头发烫。

他含笑问道:"如此说来,徐伯父这是返璞归真了?"

"从当年快意恩仇的市井游侠,到襄阳求学后以文驭武的谋士,再到现在超然物外、不拘礼法的当世大侠?"

"川儿,你身上仿佛带着市井气息,又像一位从乱世走来的铁血统帅。"

"论文略!"

"能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为君王出谋划策。"

"论武略!"

"亦能在战场临机决断,更兼冲锋陷阵的勇气。"

"看似儒雅文士,实则...藏着将帅的锋芒!"

"依侄儿之见。"

"伯父当得起'军神'这个称号!"

"不然..."

诸葛川调侃道:"面对家父卧龙、庞叔父凤雏的名号..."

"您这称号岂不是稍逊一筹?"

"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军神徐庶!"

"您看!"

"这三个称呼多般配!"

徐庶听闻诸葛川给自己冠上"军神"之名,不由面露无奈。

"伯治,这话在我面前说说便罢了!"

"在外人面前..."

"还望给你徐伯父留几分颜面!"

"这'军神'之称..."

"伯父我实在愧不敢当。"

徐庶坚决推辞后,突然话锋一转。

"那么。"

"伯治你呢?"

"此次关中之战,你可是声名大噪!"

"天下诸侯、各地世家大族,无人不知你的威名。"

"难道!"

"你不想取个像你父亲孔明、庞统那样的雅号?"

面对徐庶的询问,诸葛川没有立即回答,而是认真思索片刻。

片刻后。

诸葛川含笑说道:"'军神'之名已归伯父所有。"

"'兵仙'之称,除了韩信无人能当。"

"'战神'听起来不顺口,小子不太喜欢。"

"伯父觉得..."

诸葛川轻挑眉梢,缓缓吐出二字:

"兵圣!"

"兵圣又如何?!"

望着郑重其事自封兵圣的诸葛川,徐庶额角微不可察地抽动。

好个狂妄后辈!

竟敢与孙武争辉!

前有诸葛孔明自比管乐,今有诸葛川觊觎兵圣之名....

莫非诸葛氏族人都有这古怪脾性?

更荒唐的是——

他徐元直何时成了兵主?

这虚名他可从未想要!

徐庶当即话锋一转:

"伯治此来关中助马韩抗曹,莫非孔明已劝玄德图谋益州?"

这记转折令诸葛川眸光微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