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之我乃诸葛大兄》最新章节。

再如——

待云长与张鲁交锋后,二度入川的刘玄德所遣兵力及行军路线,诸葛子瑜皆与法孝直详述,并达成共识。

至于忧虑法孝直背盟?

诸葛子瑜毫不在意。

缘由很简单:这位法先生同样胸怀韬略。

说来有趣,此番情形与当初他向家父诸葛子瑜吐露计划时略有不同。其父乃顾全大局之人,之所以守密,纯粹因父子至亲。

诸葛子瑜深信:若连生身之父都会背叛,此生岂非彻底失败?

三刻钟后。

当诸葛子瑜将"取蜀方略"全盘托出,缄口静立时——

法孝直听完,脸上惟余震撼。

他思及之处,对方早有筹谋;

他未虑之事,对方算无遗策。

布局之精妙,令其自惭形秽。

法孝直暗忖:纵使身为刘季玉,亦寻不出推拒之由。

思及此处。

法孝直心潮翻涌,终下决断。

但见其突然向刘玄德大礼 ** 。

"臣 ** ,愿效死力!"

"主公若取益州,正必鞠躬尽瘁!"

这番投效——

看似突兀,实则水到渠成。

"善!"

"得孝直相助,如龙得云尔!"

皇叔欣喜难抑,连忙搀 ** 士。

诸葛川、诸葛亮、徐庶三人面带欣慰地看着确定君臣关系的刘备与 ** ,真心为刘备感到喜悦。

唯独庞统注视着 ** 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无形的压力。

随后,谋划西川的核心人物变成了 ** 。

刘备主动开口询问:"孝直认为...若我应刘益州之邀,先让云长率军入川,何时启程最为合适?"

** 从容答道:"三日后启程正当时机。不妨让关将军随我同往益州面见刘璋,既能消除其疑虑,又可化解黄权、王累等人的猜忌。"

"若皇叔不亲自前往而派关将军,黄权等人仍在刘璋面前进谗言..."

"我自有办法让刘璋与他们离心。届时主公率大军入川时,阻力自然大减。"

归顺后的 ** 改口称刘备为主公,对旧主刘璋的称呼已变得疏离。

"让云长三日后随你入川?甚好!"刘备颔首认同,继而问道:"那孝直认为我何时进军西川为宜?"

** 不假思索:"待开春后关将军与张鲁交战时,主公便可暗中准备。待关将军在汉中'受挫'之时..."

说到"受挫"二字, ** 与众人相视而笑——这需要关羽精湛的演技来配合。

刘备若不尝败绩,便无缘入主西川。

**"待前线失利,永年与正和定会力劝刘璋邀您入蜀,主公只需见机行事!"**

"若能成事。"

"永年与正和将说服刘璋亲赴军营犒赏三军……"

言至此处,**眼中精光乍现。

**"望主公果决行事!"**

"擒获刘璋便可直取成都,再安抚各方势力,西川瞬息可定!"

"若顺势剿灭汉中张鲁……"

"益州上下再无人敢质疑主公之位。"**

**手段更为凌厉!**

不仅要引刘备入蜀,更要将刘璋送至其面前任其宰割。

思及此,

诸葛川侧目瞥向庞统——当年正是此人献策,欲借犒军之机生擒刘璋。

可叹刘备因虚名错失良机,

终致烽烟四起。

凤雏殒命,刘璋反目,

兜转数年仍不免兵戈相见。

早知今日,

何不当初扼其咽喉?

这一世,

诸葛川决不容历史重演。

当缚则缚!当斩则斩!

至于刘备仁德之名?

若有必要,

他自会提刀胁迫陈寿篡改史册。

在诸葛川眼中,

那陈寿何曾有过文士风骨?

(书房内,

诸葛亮等谋士听罢**谏言皆深表赞同,

唯刘备摇头苦笑——

这般话语,

他早已不是初次听闻。

昔日诸葛川,

便如此告诫过他。

---

"孝直放心,我自有分寸。"

刘备语气坚定。

"仁义之名虽重,但也不可优柔寡断。若时机得当,我必当机立断。"

这番表态让屋内众人会心而笑——正是这般既有仁义又不迂腐的主公,才值得他们誓死追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