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开局绑架貂蝉,我成大反派》最新章节。

“但有一点——只许胜,不许败。”

“若损我威名,休怪我军法无情。”

马超昂首应道:“主公宽心,末将必不负重托。”

“待主公正位称王之日,末将定以攻破乌桓山的捷报为贺!”

林辰放声长笑:“若真如此,你马超之名必将响彻九州!”

马超眼中烈焰升腾,战意如虹。

…………

漳河北岸,邺城依河道天然凹势而建,形如铁瓮。

南岸高坡上,曹操与戏志才、孙策、周瑜、曹仁、许褚等人肃立远眺。望着百丈宽的湍急河水,众人神色凝重。

“邺城据险而守,实难强攻。”

“欲破城,必先渡河。”

“然河面宽阔,对岸更有岳飞神出鬼没的背嵬军……”

“渡河绝非易事!”

连日遭背嵬军袭扰,许褚早已怒发冲冠,闻言虎目圆睁:“明公!某愿率猛虎营为先锋,配合虎豹骑牵制背嵬军。纵不能全歼敌军,亦要其不敢妄动!”

“若以死相拼,某何惧之有!”

曹操缓缓摇头:“仲康虽勇,然兵者国之大事,非一人武勇可定乾坤。”

虎豹骑与猛虎营同背嵬军、先登兵相比,实力悬殊明显。

要渡过漳河,必须制定周全方案。

说话间,目光转向孙策身旁的周瑜:"公瑾虽年轻却以机智着称,伯符常向我提起你。今日邀你前来,不知可有良策?"

周瑜凝视漳河,沉声道:"背嵬军和先登兵自从突围后愈发谨慎,难以捕捉其破绽。但如今我军兵临邺城,敌军必借漳河做文章。不妨采用声东击西之策。"

"具体如何实施?"

周瑜从容分析:"敌军兵力有限,难以控制整条漳河。可派主力在正面大张旗鼓渡河,同时派遣精锐绕道后方。若岳飞选择撤退,其骑兵便失去作用;若继续抵抗,则可前后夹击,至少能重创敌军锐气。主动权完全掌握在岳飞手中。"

曹操稍加思索,赞叹道:"此计甚妙!只要奇兵渡河成功,岳飞唯有撤退或被围两条路。难怪伯符对你赞誉有加。"

周瑜谦逊道:"曹公过奖了,不过是粗浅之见。"

曹操转而询问戏志才的意见。

戏志才沉思片刻后提醒:"我军虽距邺城较近,但孤军深入恐中埋伏。若能等刘备从北面牵制,再联合进攻,效果更佳。"

北方幽州虽无林辰音讯,想来战事仍呈胶着之势。

"咱们时间充裕得很。"周瑜轻抚茶盏。

"公瑾之计虽佳,若得玄德相助更为稳妥。"

孙策剑眉微蹙正欲反驳,忽觉袖口被周瑜暗中扯住。

曹操朗声笑道:"志才谋略更为周全。刘备连战皆捷,现已攻克内黄县,距邺城仅两日路程。待其北面施压,正是我军渡漳河良机。不过公瑾之策亦可并行,多手准备总是稳妥。"

"明公提点,瑜受教了。"周瑜拱手致谢。

孙策见周瑜受嘲,面沉如水。却在周瑜频频眼色示意下强压怒意。

议事毕,二人独处时孙策愤然道:"曹孟德如此折辱,公瑾何必忍让?"

周瑜捻须浅笑:"伯符可知木秀于林之理?我军势弱,正该韬光养晦。今日故意不提刘备,就是要让曹操与岳飞精锐相争。表现得越是庸碌,越能松懈其戒心。"

孙策恍然大悟:"难怪公瑾先前坚持待刘备至再渡河,今日却转变口风。"

"正是如此。"周瑜望向远处烽火,"如今咱们势力最弱,更要藏锋守拙。其实...我已有悔北上之意。那林辰犹如参天巨木,岂是现下能撼动?"

孙策问道:“公瑾认为此战凶险?”

“莫非联军敌不过林辰?”

周瑜轻叹:“并非此意,只是隐隐感到不妥。”

“自北上以来,我军始终被岳飞左右。”

“他进退自如,来去如风。”

“每每我军刚欲接战,他早已远遁。”

“这段时日行军迟缓,士卒们更是士气消沉。”

“倘若林辰未及回援,或许还有攻破邺城的希望。”

“但若范阳战事先行结束,局势便再无转圜余地......”

“届时我等处境将万分艰难。”

孙策皱眉:“若此时撤军,会如何?”

周瑜沉声道:“此刻退兵必将激怒诸侯,恐难活着回到江东。”

“虽知追随曹操危机四伏,却不得不为之。”

孙策神色焦灼:“我们根基浅薄,难道真要在此葬送好不容易积攒的兵马?”

“公瑾,我实在心有不甘!”

周瑜略作思忖:“明面上不便动作,但可暗中行事。”

“不妨令心腹部众伪装斥候。”

“斥候在激战中常有意外,便于掩护。”

“可令其暗中返回江东,对外宣称战死。”

“虽只是权宜之计,但我料定邺城战事不会轻易结束。”

“至少能为江东保留火种,存续根基。”

“伯符以为如何?”

孙策沉思片刻,颔首:“便依此计。”

“能撤走多少是多少。”

“你来安排,我命各营将领配合。”

周瑜郑重道:“好!”

“我即刻着手布置。”

“但愿这'金蝉脱壳'之计能瞒过曹操耳目。”

“否则......”

周瑜轻叹一声,快步离去准备军务。孙策凝望邺城方向低声自语:"这场战事,早些了结吧!"

"实在不堪这般煎熬!"

随着一声长叹,孙振作精神,昂首阔步向军营走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