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开局绑架貂蝉,我成大反派》最新章节。
"听闻貂蝉、蔡琰与甄氏五姝皆是闭月羞花之貌,今日得见八位绝色同现,真乃几世修来的福分!"
"谁说不是?唯有中州王林辰这般天选之人,方能同娶八位天仙。"
"林将军神勇无敌,所向披靡,当世谁人能挡?"
"今日过后,当称中州王了。"
"腐朽汉室早该倾覆,那些蛀食江山的佞臣早该伏诛!"
"听闻五路诸侯联军来犯,又有崔氏等冀州世家暗中作乱,内外交困之下,仍被中州王杀出重围。"
"那些盘踞百年的世家大族,在中州王手中不过土鸡瓦狗。"
"百姓心里明镜似的,谁人不说中州王好?"
"只盼雍凉二州也早日肃清这些蠹虫。"
"快了!必不久矣!"
......
"闲话少叙!"
人群忽然骚动起来:"快看!林辰将军登上城北祭天台了!"
"同去同去!"
城北那座巍峨的祭天台上,正午阳光为林辰的身影镀上金边。原本狄仁杰等人建议增设祖宗牌位,但林辰再三思量后,最终只保留了祭天仪式。
台下人潮如海:投降的郡守们不安地攥着官袍袖口,雍凉世家代表们不时擦拭额角冷汗——自从河北世家那桩传闻传来,再无人敢缺席这等场合。而长安城的百姓们眼里闪烁着笃信的光芒,他们永远记得那个神龙绕空的黎明,更见证这位天选之子在数月间连破董卓、袁绍、公孙瓒的传奇。
"天下动荡久矣。"林辰的声音忽然响彻云霄,他俯瞰着脚下如麦浪般低伏的人群,剑锋般的眉宇间激荡着浩荡之气:"自黄巾祸乱起,苍生饱受煎熬。今我林辰持五州之地..."
苍天在上,厚土为证。
我林辰承天地之意,自立中州王。他日必率铁骑驰骋中原,荡平四海,开创煌煌盛世。
话音未落,台下将士齐刷刷跪倒一片,眼中燃起炽热光芒。
"杀!杀!杀!"
震天呐喊响彻云霄,燕云十八骑玄甲生寒,背嵬军战旗猎猎,先登兵刀戟如林。虽仅千余精锐,却迸发出十万雄师般的肃杀之气。
围观百姓目睹这支铁血之师,无不骇然。
"当年邺城血战,三千背嵬军硬撼曹军二十万!"
"白沟河畔,十八骑随中州王破敌十重围!"
"有此虎狼之师,何愁大业不成?"
欢呼声浪此起彼伏:"中州王 ** !愿为王爷效死!"
台角处,沮授轻抚长须,狄仁杰目光如炬,贾诩含笑不语。
林辰登基大典上,三位谋士仰望高台,神色各异。
贾诩捋须笑道:"公与兄,当初投效主公可谓是明智之选吧?"
沮授颔首称是:"中州王雄才大略,智勇双全,与他为敌实乃不智之举。天下苍生正需这般明主。"
狄仁杰环顾四周,忽然发现岳飞、秦琼等将领均未到场,不禁疑惑道:"今日大典,诸将为何缺席?莫非..."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深意:"怀英素来料事如神,此番竟也有猜不透的时候?"
狄仁杰苦笑道:"主公只说让我静候佳音,这番哑谜实在令人心痒难耐。"
"哈哈哈!"贾诩抚掌而笑,"且稍安勿躁,好戏即将登场。"
沮授望着旌旗招展的校场,意味深长地说道:"看来主公另有安排啊。"
林辰登基大典上,贾诩负手而立,对狄仁杰殷切的目光恍若未觉。狄仁杰叹了口气,转而望向高台 ** 的林辰。
高台之上,林辰豪情万丈,俯瞰着四方跪拜的百姓。他手臂一扬,喧嚣的广场顿时鸦雀无声。
“自今日起,本王统辖冀、幽、并、雍、凉五州,当施新政,福泽万民!”林辰声若洪钟,“五州境内,所有世家田产尽数收归官府,再按户丁重分土地。此后不论贵贱,赋税一视同仁。未录入户籍者,速至各郡县登记,凭册领田!”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尽管早有传闻,但亲耳听闻分田之策,百姓仍激动难抑——这可是破天荒的壮举!多少代人求而不得的“按丁授田”,竟被这位中州王悍然推行。
“王爷竟要把田地分给咱们?”有人颤抖着抹泪。
“往后有了地,还愁饿肚子?”“均赋税、减民负,朝廷富了,咱日子就好过了!”欢呼声中,亦有迟疑:“可那些豪族……”
“怕什么!”立即有人拍腿高喝,“王爷神威盖世,又有咱们撑腰,看谁敢闹!”
百姓们对林辰赞不绝口,分配田地的举措让他们欢欣鼓舞。
然而官员和世家大族却面色阴沉,此举无疑动摇了他们的根基,令他们积累的财富如空中楼阁。
虽然慑于林辰的威严不敢明言,但窃窃私语声渐起,终于有人壮着胆子质问:"中州王,为何要将我等祖传的合法田产分给他人?这些地契分明都是正当所得!"
"世代积累的家业岂能平白分人?"
"此事不公!"
"望中州王三思而行,莫要触怒天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以免民怨沸腾!"
世家阵营中 ** 声此起彼伏,却无人敢站出直面,皆畏缩于林辰的威势。
站在高台旁的狄仁杰眉头紧锁:"主公此举是否过于仓促?此事本该徐徐图之,如今激化矛盾,恐不利于雍凉二州安定。这些归顺的世家何必急于处置?"
贾诩意味深长地笑道:"怀英且静观其变。若无十足把握,主公会选在此刻发难?别忘了诸位将军,更别忘了冀州、幽州的前车之鉴。"
狄仁杰闻言目光一闪,若有所思。
高台之上,林辰对底下的反对声充耳不闻,只是噙着莫测的笑容望向远方。
“中山甄氏全力支持中州王的政令。”
“自愿献出全部田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