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心湖微澜(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山脊线》最新章节。

何明远在王门镇与朋友们小聚,并经徐若杭一番透彻剖析后,心中迷雾尽散,前路豁然开朗。他没有多做停留,分别向宋清河和杨声东请了几天假,理由是要到北京处理一些私事。宋清河正希望他稍作缓冲,自然无不应允,只嘱咐他处理好事情尽快到省公司报到。杨声东更是乐得清静,巴不得他晚点来,免得一来就搅动风云,回复得更是爽快。

飞机呼啸着降落在首都国际机场。何明远随着人流走出到达厅,嘈杂的人声和广播声瞬间涌入耳膜。他下意识地抬眼寻找,几乎立刻就看到了那个在接机人群中格外醒目的身影。

林沪宁正高高地挥舞着她的双手,跳跃着,生怕他看不见。她今天穿了一件宽松的奶白色粗线针织毛衣,下身是一条水洗蓝的牛仔背带裤,脚上踩着一双浅粉色的帆布鞋,头上还歪戴着一顶同色系的毛线帽,长长的马尾辫从帽檐后甩出来,随着她的动作活泼地摆动。一身装扮青春洋溢,色彩明快,再加上她本就高挑的身材和明媚灿烂的笑容,在周遭或疲惫或匆忙的旅客中,真真是鹤立鸡群,像一道温暖活泼的光,瞬间照亮了何明远因旅途而略显疲惫的双眼。

何明远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加快脚步向她走去。

林沪宁也看见了他,像只欢快的小鹿般蹦跳着冲了过来,在他面前站定,仰起脸,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上下打量他,眼神里满是欣喜和关切。她伸出手就想替他拿行李:“明远哥!一路辛苦啦!累不累?包给我吧!”

何明远侧身一让,笑着拍了拍自己肩上那个唯一的、并不算大的双肩背包:“就这么一个包,哪用得着你拿。你看我像需要帮忙的样子吗?”

林沪宁这才注意到他确实轻装简行,只有一个背包,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随即又围着他转了小半圈,像是在确认他是否完好无损:“嗯!气色不错!看来没被清江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压垮!”她显然也从某些渠道听说了他最近的风波。

看着她这副天真烂漫、全心关怀的样子,何明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想起背包里特意准备的礼物,便取了出来,是一个细长形的、包装很雅致的纸盒。

“喏,给你的。”何明远将盒子递过去,“庆祝你顺利毕业。”

“呀!还有礼物!”林沪宁惊喜地接过,迫不及待地小心拆开包装。里面是一支设计极其精美的木杆钢笔,笔身是温润的深色紫檀木,镶嵌着细细的银丝,笔帽顶端有一颗小小的、打磨光滑的青金石,在灯光下泛着深邃的蓝色光泽。既显品位,又不失年轻活泼。旁边还有一套与之相配的彩色墨水套装。

“这是……写字用的?太好看了吧!”林沪宁小心翼翼地将钢笔捧在手心,爱不释手,眼睛亮得像星星,“我还以为你们直男只会送口红呢!这个礼物太特别了!我好喜欢!”她乐得合不拢嘴,脸颊兴奋得红扑扑的。

“希望它能陪伴你记录下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何明远看着她开心的样子,心情也格外舒畅。这份礼物是他精心挑选的,既符合她大学生的身份,寓意又好,不俗气,正配她青春又带点书卷气的模样。

正当两人一个笑靥如花,一个满眼宠溺地看着时,一个带着笑意的、熟悉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哎,老厉,我说什么来看?远远看着就像,果然是她们小两口儿在这甜甜蜜蜜呢!”

何明远和林沪宁闻声回头,都是又惊又喜。只见厉竞潮和佟秋晚夫妇正笑吟吟地站在不远处看着他们。厉竞潮依旧是那副儒雅中带着锐气的学者模样,佟秋晚则穿着考究的大衣,挽着丈夫的手臂,气质温婉。

“厉大哥!佟姐!你们怎么在这?”何明远连忙上前握手问候。林沪宁也乖巧地跟着打招呼。

“竞潮要去青海出差调研,我正好攒了年假,就跟着去玩一圈儿,顺便看看高原风光。”佟秋晚笑着解释,目光在何明远和林沪宁之间流转,带着长辈般的慈爱和了然,“刚下飞机取行李,远远就看见沪宁这丫头蹦得老高,再一看旁边是明远,可不是巧了嘛!”

厉竞潮也笑着点头:“是啊,真是缘分。”

“是,我第二次来北京,两次都能遇到厉大哥和佟姐。”何明远答道。

厉竞潮显得很高兴,主动邀请道:“那正好!晚上一起吃饭!咱们也有些日子没见了,好好聊聊。我知道一家不错的馆子,做老北京涮羊肉一绝,这个天气吃正合适!”

这样的邀约自然无法拒绝,何明远和林沪宁欣然应允。

晚餐的地点选在一家颇有年头的胡同涮肉馆子,铜锅炭火,热气腾腾,气氛格外融洽。席间,自然聊起了工作。厉竞潮知道何明远在能源国企,便很自然地谈起了他这次青海之行的见闻。

“明远啊,这次去西部,感触很深。”厉竞潮放下筷子,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尤其是青海、甘肃这些地方,绿电产业的发展势头非常猛,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他呷了口茶,详细说道:“现在那边真是风光无限好啊。大片大片的光伏板,像蓝色的海洋一样铺在戈壁滩上,一眼望不到头。风力发电机组更是成群结队,耸立在山脊风口,叶片转起来,蔚为壮观。国家‘双碳’战略的推动力是实实在在的。”

“但是,”他话锋一转,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问题也同样突出。最大的瓶颈就是消纳和外送。本地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消耗不了这么多绿电。而西电东送的大通道建设虽然一直在推进,但毕竟周期长、投资巨大,跟不上电源建设的爆炸式增长。这就导致了比较严重的‘弃风弃光’现象,宝贵的清洁能源白白浪费掉,非常可惜。”

何明远听得非常认真,这正是他感兴趣且未来工作中可能涉及的领域:“厉大哥,那目前主要的解决思路是什么呢?加大储能配套?”

“储能是一个重要方向,但成本和技术成熟度仍是制约因素。”厉竞潮分析道,“现阶段,更现实的路径可能是就地转化。比如,发展高耗能的绿色产业,利用低廉的绿电价格优势,吸引电解铝、多晶硅、大数据中心这些产业向西部转移,实现‘绿电就地消纳-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循环。当然,特高压外送通道的建设也必须加速,这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了。”

何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也对我们传统能源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转型方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