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洪荒:我,通天徒弟,成圣斩天!》最新章节。

通天教主看到,许林手中竟然有十余道先天一炁流转。

“大战将至。”

“劳烦老师,为我那三位……炼制几件先天灵宝。”

看到那十几缕先天一炁,通天教主忍不住笑了。

“好小子,把我当苦力使?”

炼制先天灵宝,即使是圣人也不容易。

哪有人像许林这样,张口就是一批——简直像在进货。

偏偏,通天教主也无法拒绝。

那三人都是他的徒孙,而且许林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来历,

教主早已把他们当作截教复兴的希望。

更何况,通天教主心里清楚,

如果许林这次计划成功,

阐教势必倾巢而出。

正如许林所说——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因此……

“……”

通天教主最终还是伸手,接下了那几缕先天一炁。

看着许林站在原地笑呵呵的,他袖袍一挥。

“走吧走吧,怎么就收了你这么个不省心的家伙!”

话音未落,已将许林送出碧游宫。

眼不见心不烦。

“……”

与此同时,被丢到东海上的许林一脸无奈。

怎么就生气了?他问题还没说完呢!

比如他一直好奇的娲皇界的事情,还没来得及问。

可此刻,他也不敢再回碧游宫了。

谁知道那个被抓去当苦力的老头子,会不会直接给他两下子。

“算了,算了!”

许林只能摇头。

“终究还是正事要紧。”

“娲皇界的事情,改天再问吧。”

许林心里想着,随即驾云返回泉山。

自从在碧游宫定下后续计划后,三界之中,十五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对许林这样的大罗金仙而言,十五年不过弹指之间,但对他个人来说,却是一段相当漫长的“休整期”。

这段时间里,他巩固了修为,适应了造化法身与混沌钟等新底牌。

此外,每日也指点三位**修行。

其实也不需要太多教导,他的三位**天赋惊人,短短十五年,便全部达到了太乙真仙巅峰。

除此之外,许林还顺便提升了泉山的整体配置。

首先是山中的那口造化泉——如今已被玄螭当作水府。小祖龙总觉得这灵泉配不上他的身份,许林便取来月桂神树和扶桑神树的叶子,融入泉水中。

虽然未能使其晋升为先天灵泉,但其中灵气却大大提升,隐隐蕴含阴阳造化之力,可以洗涤肉身、启迪灵智,极为玄妙。

灵泉的范围也扩大了,几乎成了一片湖泊,如今不能再称作“造化泉”,而应称为“造化湖”。

时光就这样悄然流逝。

鲁国,陬邑。

自从老聃证道圣贤,创立道家学说之后,陬邑便声名远播。

当时无数人亲眼看到老聃骑着兕兽化作太清圣人,飞升而去。

世人都知道,老聃曾在陬邑的求道阁担任守藏吏多年。

因此,陬邑乃至整个鲁国,都笼罩在一层神圣的光辉之下。

虽然自老聃成为圣贤后,求道阁作为“圣贤悟道之地”已封闭,不再对外开放,但仍有许多贤士迁居鲁国,渴望追寻老聃留下的足迹。

鲁国也因此日渐兴盛,国运蒸蒸日上。

此时,在求道阁以东九百步的一条路上——

作为老聃昔日成道之处,求道阁早已成为天下有识之士心中的圣地。能够住在求道阁千米之内的,都是鲁国最显赫的士大夫。

其中一座府邸中——

“祖父!孔丘有一事请教!”

一个身穿白色儒衫、手捧经卷的男孩恭敬地站在书房中。他看起来只有七八岁,言行举止却如同成人般沉稳庄重,气度不凡。

这个男孩名叫孔丘,是陬邑远近闻名的神童。他三岁会说话,五岁能背诵,七岁就能把礼教经典倒背如流。如今八岁的他,已经能够与许多贤人探讨学问。

人们对此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们都知道孔丘出身不凡——他的祖父正是那位赫赫有名的伯夏,曾经是老聃的老师。

自从老聃成为圣贤、骑着青牛离开后,原本被贬到驺城的伯夏,因曾是圣贤之师,被国君召回。更令人称奇的是,伯夏年过知命之年,但二十多年过去,他依然精神饱满,身体康健,甚至白发又变黑了。

众人皆感惊奇,认为这是老聃成道时赐予伯夏的福分。

如今伯夏已不再任职,他的儿子叔梁纥在鲁国做官。而伯夏则在家专心研读典籍,并负责教导孙子孔丘。

由此可见,有伯夏亲自教导,孔丘被称为神童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伯夏是世人敬仰的贤者。

然而——

“唉……”

书房中,伯夏站在孔丘面前,发出一声叹息。

只有他自己最清楚,这个孙子的聪明才智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那种智慧,甚至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老聃。

可是——

“仲尼,你回去吧,祖父已经为你启蒙,不能再教你了。”

他只是轻声说道。

“祖父为何这样说?”

孔丘摇了摇头:“祖父学识渊博,在礼教上着书立说,是周朝数一数二的贤者。”

“我不过是个年幼的孩子,怎会教不了呢?”

他恭敬地行礼,认真问道。

但看着孔丘一举一动都严格遵循礼教,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伯夏却再次叹息。

“仲尼,你告诉我,这世间什么才是根本?”

他问了一个问题。

“自然是礼教!”

孔丘毫不犹豫地回答。

听到这话,伯夏脸上露出一丝苦笑。

“仲尼。”

他叹了口气,“当年也有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你知道吗?我当时也是这样回答的。”

“可那人却说,礼法并非他追求的道,把我驳得哑口无言,只能羞愧离开。”

见祖父神情如此,孔丘也不由睁大了眼睛。

他心中隐约明白,祖父所说的那个人是谁。

“没错——就是老聃。”

伯夏闭上眼睛,仿佛看见李聃那坚定的目光仍在眼前。

此刻的情景,与当年如出一辙。

那时的老聃,就像现在的伯夏一样,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而今天的孔丘,给出了和当年伯夏一模一样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