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苏早第一次正眼看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今天真的不想加班》最新章节。

“凤凰”项目的后续优化工作,在林眠直接向吴总汇报的新模式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推进着。

没有了李强和张强那些冗余的汇报层级和充满内耗的会议,林眠只需要专注于技术本身。ZZZ系统提供的【代码效率优化碎片】让他如虎添翼,原本需要反复调试和斟酌的细节,现在往往能直觉般地找到最优解。

他每天依旧准时下班,雷打不动。但交出的成果,却让所有暗中关注的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一次次超出预期。

吴总那边反馈极少,通常只是一个“已阅”或者简单的“可”,但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威慑和支持。李强和张强虽然憋屈,却也不敢再明目张胆地使绊子,只能眼睁睁看着林眠独立于他们的体系之外高效运转。

而苏早那边,沟通则变得频繁且极其……高效。

她的要求依旧严苛到变态,眼光毒辣,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方案中最薄弱或者最不优雅的环节。但她不再使用“垃圾”、“废物”这类侮辱性词汇,而是改用极其精简、精准的技术术语指出问题,偶尔甚至会附上她认为可行的参考方向或文档链接。

这种沟通方式,对林眠来说,反而比之前更容易接受。就像两个高手过招,省略了无意义的谩骂和情绪发泄,直接亮出兵器,比拼的都是硬核的内力和技术底蕴。

这天下午,林眠遇到了一个关于数据流实时同步机制的瓶颈。现有的方案要么延迟过高,要么资源消耗太大,无法满足苏早那边提出的毫秒级响应要求。

他在几个主流的技术方案间权衡,感觉都有些差强人意。

ZZZ系统提供了几个思路,但都需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深度定制和优化,计算量不小,而且存在一定的试错风险。如果按照常规流程,可能需要拉通后端、运维等多个部门开会讨论,扯皮几天,搭建测试环境,反复验证,耗时耗力。

林眠看着屏幕上的架构图,沉思片刻,做了一个有点大胆的决定。

他打开内部通讯软件,找到苏早,直接发了一条消息: “苏总,关于实时同步机制,现有常规方案存在延迟或资源瓶颈。我有一个基于新型边缘计算节点的初步构想,可能更优,但需要确认底层基础设施是否支持分布式部署模式V3.2及以上协议。能否提供目前‘凤凰’项目分配的服务器集群的具体配置清单和网络拓扑图?”

这条消息,直白,专业,并且直接索要了相当核心的基础设施信息。这在等级森严的大公司里,有点越级的意味。

消息发出去后,林眠等了一会儿,对面没有立刻回复。

周瑞正好晃过来想请教个问题,瞥见林眠的聊天窗口是苏早,吓得一缩脖子:“眠哥……你直接问苏总要这个?这……这能行吗?这算不算机密啊?”

“基于技术方案最优化的必要信息需求。”林眠回答得理所当然,“如果她不给,我再想其他办法。”

周瑞咂舌,觉得眠哥的胆子真是钛合金做的。

几分钟后,苏早回复了。

没有文字。 只有一个压缩包文件。 文件名是冷冰冰的“基础设施配置.rar”。

林眠眉梢微挑,点了接收。文件不小,传输需要一点时间。

周瑞眼睛都看直了:“给……真给了啊?!苏总今天这么好说话?”

传输完成。林眠解压压缩包,里面是详细到令人发指的服务器配置、网络拓扑、权限说明,甚至还有几份相关的运维部署手册。信息之全面,远超他的需求。

这与其说是满足他的需求,不如说是一种无声的信任和放权。

林眠快速浏览着这些文档,ZZZ系统同步进行着信息处理和分析,脑海中那个模糊的新型方案迅速变得清晰、具体,并且自动适配了现有的基础设施环境。

他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开始撰写新的方案设计文档,将脑海中的构思转化为严谨的技术语言和图表。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下午四点左右,林眠将一份长达十几页、图文并茂、细节饱满的新方案文档发给了苏早。

这一次,他等了稍久一些。

直到临近下班前十分钟,苏早的回复才跳出来。

依然言简意赅,但内容却让一直偷偷关注这边的周瑞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思路新颖。可行性高。可详细论证。下周一下午两点,A1会议室,组织后端、运维、测试负责人开会评审。”

不仅通过了,还直接让他来组织跨部门评审会!

这意味着,苏早完全认可了他的技术方向和方案架构,并且赋予了他直接推动落地的权力!

“卧槽……眠哥……你要主持会议了?还是跨部门的?”周瑞的声音都在发颤,“那……那都是各部门的头头啊……”

林眠倒是没什么感觉,回复了一个“收到”,然后开始收拾东西。开会而已,只是推进工作的必要流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下班时间到。

林眠起身,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他的内部通讯软件又响了一下。

还是苏早。

“等一下。”

只有三个字。

林眠动作顿住。周瑞也瞬间屏住了呼吸,紧张地看着屏幕。苏魔女又要干嘛?临下班了追加任务?这是要打破眠哥准时下班的金身?

在技术部少数还没走、正偷偷目送林眠下班的同事注视下,林眠重新坐了下来,回复:“?”

苏早那边显示“正在输入…”,显示了足足十几秒,才发过来一条消息: “新方案里提到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参考的是ACM哪篇论文?或者是你自研的?”

原来是对技术细节产生了兴趣。

林眠恍然,手指敲击键盘:“基于一篇三年前的会议论文做了大幅改进,核心思想是引入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来预判流量峰值,动态调整权重。改进部分是我自研的。需要我发你论文链接和改进思路文档吗?”

“发。”

林眠很快将论文链接和一个简要的改进说明文档发了过去。

对面又陷入了沉默,似乎在快速阅读。

林眠也不急,耐心等着。他对自己的技术有自信,也乐于分享和探讨——只要不占用他睡觉时间。

大约过了五分钟。

苏早的消息再次过来:“改进点很有价值。可以考虑申请专利。”

林眠:“暂时没空。先解决项目问题。”

众人:“……”专利都不急着申请?这是何等的自信(或者说佛系)!

然后,聊天窗口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就在林眠以为对话已经结束,再次准备起身时,一阵清脆而急促的高跟鞋敲击大理石地面的声音,由远及近,从技术部门口传来。

这个脚步声……技术部的人都太熟悉了!

是苏早!

她居然亲自来技术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