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主管的新策略:捧杀与孤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今天真的不想加班》最新章节。
王主管感觉自己像吞了一只苍蝇,还是那种在咖啡杯里泡发了的。
林眠的崛起,对他而言不啻于一记响亮的耳光,火辣辣地疼在脸上,更堵在心里。那个他原本打算用来当替罪羊、随意拿捏的年轻人,不仅没被压垮,反而以一种近乎魔幻的方式,一跃成了苏总跟前的红人,项目实际的技术核心。
硬碰硬,看来是行不通了。会议上被当场怼到哑口无言的惨状还历历在目。王主管混迹职场十几年,深谙“打不过就加入,加入不了就搞垮”的厚黑哲学。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他决定换一种策略。
周一上午的部门周会,气氛微妙。
王主管坐在主位,脸上挂着一副沉痛又带着几分欣慰的复杂表情。他照例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任务,语气平稳。但在会议接近尾声时,他话锋一转,目光“不经意”地落到了角落里的林眠身上。
“最后啊,我还要特别表扬一下林眠同志。”王主管的声音提高了八度,显得格外语重心长。
全体同事的目光,唰地一下聚焦过来。林眠正低头在笔记本上敲着什么(实际上是在完善设计文档的某个细节),闻声只是指尖微顿,并未抬头。
“林眠同志加入我们项目组时间不长,但进步神速,工作效率更是惊人呐!”王主管侃侃而谈,语气里的“赞赏”几乎要溢出来,“‘凤凰’项目这么复杂的系统重构,他一个人,短短几天,就拿出了远超我们预期的方案,得到了苏总的高度认可!这份能力,这种效率,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他挥舞着手臂,试图调动气氛。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出风口的嗡嗡声。几个同事下意识地交换了眼色。这话听着是表扬,但怎么品都觉得有点怪怪的。
“大家看看林眠同志!”王主管继续他的表演,手指几乎要指到林眠鼻子上,“人家从来不搞无效加班,到点就下班,效率却比我们这些熬通宵的人都高!这说明什么?说明方法比努力更重要!说明我们很多人啊,可能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这话就有点刺耳了。几个平时以“勤奋”自诩、没少加班的同事脸色变得不太好看。
“所以啊,”王主管图穷匕见,目光扫过全场,意味深长地说,“我希望大家,尤其是某些平时看起来也很‘努力’的同事,都好好向林眠同志看齐!别一天到晚磨洋工,要拿出真本事,真效率!如果我们项目组每个人都能有林眠同志这样的效率,何愁项目不能成功?何愁公司不能发展?”
他刻意加重了“每个人”、“真效率”这几个词的读音。
会议在一片诡异的沉默中结束。
同事们低着头,收拾东西,鱼贯而出,没人说话。但空气中弥漫开一种难以言喻的压抑和疏离感。
王主管最后看了林眠一眼,脸上带着一种“我为你好”的虚伪笑容,背着手,心满意足地走了。他这招“捧杀”加“孤立”,看似抬举,实则把林眠架在火上烤。你林眠不是效率高吗?不是特立独行吗?那我就把你捧得高高的,让你成为所有“效率低下”、“需要加班”的同事的对照面和假想敌。职场里,嫉妒是毒药,孤立是钝刀。他倒要看看,这个只会写代码的小子,怎么应对这种软刀子割肉的局面。
林眠是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室的。他对王主管那番话的深层意图洞若观火。ZZZ系统甚至在他视野里给出了一个简短的分析:【语言信号分析:表层为赞扬,深层蕴含挑拨离间、制造对立意图。目标:引发群体嫉妒,对宿主进行社会性孤立。】
低劣的手段。但不得不说,在某些环境下,往往有效。
效果立竿见影。
回到工位区,气氛明显不同了。
之前,虽然大家也会好奇围观、偷偷议论,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强者”或“异类”的好奇与敬畏,时不时还会有人来请教技术问题。但现在,那种微妙的氛围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声的壁垒。
当林眠走过时,原本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的几个同事会立刻散开,回到自己工位,假装忙碌。 他去接水,茶水间里正在说笑的人会瞬间安静下来,然后找个借口匆匆离开。 中午去食堂,原本偶尔还会有人试探性地问他“要不要一起”,现在,他周围三张桌子都会自动空出来。 甚至在他专注工作时,都能隐约感觉到从四面八方投来的、带着复杂情绪的目光——那里面有审视,有不服,有嫉妒,还有一丝被王主管话语挑拨起来的、自身焦虑转化而成的迁怒。
“向林眠看齐”?说得轻巧。他那效率是正常人能有的吗? “不搞无效加班”?活干不完不加班怎么办?难道都像他一样等着天上掉灵感? “真本事”?合着我们加班加点都是没本事、磨洋工呗?
王主管的话,像一根毒刺,巧妙地扎进了很多人敏感而焦虑的内心。
下午,技术讨论的氛围也变了。
当林眠就某个技术难点,在部门群里提出一种解决方案时,回应者寥寥。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同事不阴不阳地回了一句:“林大神的方法肯定高级,我们这些笨人得慢慢消化。” 另一个接口:“是啊,我们得‘努力’学习,不然跟不上林大神的‘效率’。” 然后群里就冷了场,没人再说话。以往,这种讨论总会引发一些积极的技术碰撞。
显然,公开的技术交流渠道,正在对他关闭。
项目经理也感到了这种变化。当他需要协调其他同事配合林眠的方案进行开发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老王啊,不是我不配合,我手头自己的活都堆成山了,实在抽不出人手啊。”一个小组长诉苦。 “他那方案太新了,我们组的人怕搞砸了,负不起这个责任。”另一个接口。 “能不能让林工自己先搞个demo出来?我们学习学习再说?”第三个提议,明显是想拖延。
项目经理急得嘴角起泡,来找林眠:“林工,你看这…大家好像有点…情绪?”
林眠从屏幕前抬起头,眼神平静无波:“情绪是他们的内部事务。排期是项目管理的职责。协作是合同规定的义务。”
项目经理被这三句硬邦邦的话砸得晕头转向:“话是这么说,可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