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数据打脸:效率与工时的反比关系(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今天真的不想加班》最新章节。

林眠切换了下图表。这是一张散点图,覆盖的时间范围更广,是过去一个月部门所有大小任务的汇总数据。 X轴是任务实际耗时(扣除等待、会议等无效时间后的纯工作时)。 Y轴是任务后期发现的重大BUG数量(取自BUG管理系统,更为客观)。 每个点代表一个任务,点的大小代表投入人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图表显示, points(数据点) 分布极其分散,但整体趋势线(一条缓缓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清晰表明:任务耗时与后期产生的BUG数量,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即,耗时越长的任务,平均来看,后期发现的BUG反而有略微更多的趋势!

虽然相关性不强,但这彻底粉碎了“工时越长质量越高”的幻想!

图表标题:【长期任务耗时与质量关联分析(过去30天)】

王主管目瞪口呆地看着屏幕上的图表,嘴唇哆嗦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感觉自己脸上火辣辣的,仿佛被那张图表隔空抽了无数个耳光。

林眠的声音在一旁平静地响起,如同在做学术报告: “数据显示,对于本次‘用户行为分析’任务,我组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核心价值输出,且经校验错误率为零。” “长期数据亦表明,工时与任务质量并无正相关关系,甚至可能存在极微弱的反比趋势。这可能与长时间工作导致的疲劳、注意力下降、以及无效沟通损耗有关。” “因此,‘速度快等于质量差’的假设不成立。效率,应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有效价值产出’,而非单纯的工作时长。”

他甚至在最后补充了一句:“如果您需要,我可以将图表和数据分析过程发送给您,以供汇报。”

王主管看着那清晰无比、无可辩驳的数据图表,又看看林眠那张毫无表情却仿佛带着无尽嘲讽的脸,只觉得一股血气直冲头顶,眼前阵阵发黑。

他原本想用数据打林眠的脸,结果却被对方用更硬、更全面、更科学的数据反抽了回来,抽得他晕头转向,体无完肤!

他还能说什么?他还能质疑什么?难道要质疑客观数据吗?在老板那里,这只会让他死得更惨!

“……不…不用了!”王主管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脸色灰败地抓起那张被他拍在桌上的原始数据表,几乎是踉跄着转身逃离,连屏幕都没敢再看一眼。

他回到办公室,看着那张汇总表和林眠那张无形的、却无处不在的数据图表,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他怎么敢把这份东西原样交给老板?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证明自己管理无能、判断愚蠢?

最终,他只能硬着头皮,将数据表上“C组错误数”那一栏的“0”偷偷改成了一个“1”,然后昧着良心在汇报邮件里写:“…各组成绩均良好,C组效率较高,但也存在个别细微瑕疵…体现了团队整体认真负责的态度…”

这份邮件发出去后,他如同虚脱一般瘫在椅子上,冷汗湿透了后背。

而林眠,则在王主管离开后,平静地将刚才生成的两张图表保存了下来,归档备注:【用于应对“工时-质量”谬误指控的实证数据】。

ZZZ系统的日志更新: 【事件:应对基于错误假设的质量质疑。】 【策略:用客观数据生成可视化图表,进行实证反驳。】 【结果:对方指控被彻底粉碎,无法回应。】 【收获:巩固“效率优先”论点,获得实证数据包一份。】

中午,林眠准时去午睡。 经过前台时,小白偷偷对他比了个大拇指,眼神里充满了崇拜——显然,王主管吃瘪的消息已经光速传开了。

林眠面无表情地走过,但ZZZ系统记录了一条: 【信息源【白】情绪反馈:积极。关系稳固度+1。】

下午,风平浪静。老板没有再追问报告的事。王主管一整个下午都没敢出办公室门。

下班时分,林眠准时离开。 经过王主管办公室时,玻璃门紧闭,百叶窗也拉得严严实实。

数据不会说谎。 而谎言,在数据面前,总是显得格外苍白无力。

【林眠的睡前日记】 用数据回应质疑。 生成耗时-错误率关系图,及长期任务质量散点图。 实证表明:“工时长=质量好”是谬误。 效率的正确定义应是单位时间有效价值产出。 王主管试图篡改数据(将0改为1),行为低效且风险极高。 无需揭穿,其自身已承受压力。 数据是戳破偏见的最有力工具。 保存图表,纳入知识库。 希望未来的争论能更多基于数据,而非情绪。 现在,进行系统维护。 今日大脑进行了不错的逻辑锻炼。 晚安。愿世界更理性,更依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