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跨部门协作的泥潭(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今天真的不想加班》最新章节。

苏早心中的疑团尚未解开,一个注定会将林眠和她强行捆绑在一起的项目,已如同命运的齿轮,带着不容抗拒的力道,轰然启动。

周二上午,公司高层紧急会议。CEO亲自拍板,为了应对突然出现的市场机遇(或者说,是某个竞争对手的挑衅),必须火速推出一个名为“火种计划”的综合性营销项目。项目目标宏大:整合产品功能更新、市场推广、品牌造势,力求在三个月内实现用户数据和市场声量的双重爆破。

项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被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而项目的负责人,经过一番微妙的博弈,落在了以执行力强悍、追求极致效率着称的苏早身上。她麾下的市场部精英团队,自然是项目的主力军。

然而,“火种计划”涉及核心产品的功能侧演示和优化,这离不开技术部门的深度参与。于是,技术部需要指派一个小组与苏早团队进行无缝对接。

技术部的总监是个老油条,深知苏早团队的风格和这个项目的压力程度。他不想把自己手下的精锐主力完全陷在这个注定劳心劳力的泥潭里,影响其他“更重要”的(在他看来)技术项目。但高层指派的任务又不能敷衍。

这时,他精明的小眼睛瞄到了刚刚因为“效率不错”而进入他视野(或者说,是作为潜在风险被标记)的林眠小组。这个小组最近表现“稳定”,完成了几个不痛不痒但也没出岔子的任务,而且组长林眠是个“有办法”的人(无论这办法是什么),或许能扛得住苏早的碾压?就算扛不住,牺牲掉也不心疼。

于是,在一番冠冕堂皇的“委以重任”的谈话后,林眠及其麾下包括刚刚“脱胎换骨”的小李在内的寥寥数人,被正式划入“火种计划”技术对接组。名义上是由一位资深项目经理牵头,但明眼人都知道,具体的活,得林眠这个小组来干。

消息传来,林眠小组内部一片哀鸿遍野……除了林眠本人和小李。

其他组员脸都绿了。和苏早的团队合作?那简直是小白兔误入狼窝,还是饿了三天的狼!谁不知道苏早是“加班狂魔”、“细节控”、“人性效率粉碎机”?跟她合作过的项目组,哪个不是脱层皮?以前只是听说,现在要亲身体验了!

“眠哥!这……这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啊!”一个组员哭丧着脸。 “是啊,听说苏总那边,凌晨三点发邮件,要求五分钟内回复是常态!” “他们的需求文档比民法典还厚,而且说改就改,根本不给人活路!”

小李虽然也有点紧张,但想到周末林眠传授的“心法”,又莫名生出一丝底气。他看向林眠,想从组长脸上找到一些指示。

林眠正慢悠悠地给那盆放在电脑旁、据说能防辐射的仙人掌浇水,闻言头也没抬:“项目来了,就做。慌什么。”

他的平静像是有某种感染力,组员们的躁动稍稍平息了一些,但忧虑依旧写在脸上。

第一次项目启动会,在周三下午举行。会议室里,气氛泾渭分明。

苏早带领她的团队坐在长桌一侧,清一色的西装笔挺,妆容精致,每人面前一台最新款的高性能笔记本电脑,笔记本旁边是打开的笔记本(纸质的),手上拿着笔,眼神锐利,坐姿挺拔,如同即将出征的战士。空气里弥漫着高级香水和咖啡因混合的、代表“专业”和“高效”的气息。

林眠小组坐在另一侧。画风截然不同。林眠依旧是那副休闲打扮,带着他的紫砂杯。小李努力想显得专业,但略显紧张的坐姿出卖了他。其他组员更是眼神飘忽,有些甚至没带笔记本,只拿了支笔装样子。整体氛围透着一股“被迫营业”的懒散。

苏早作为总负责人,首先发言。她打开一份结构严谨、视觉华丽的PPT,语速快而清晰,逻辑缜密,从市场背景、项目目标、核心指标、阶段规划到风险预案,层层推进,滴水不漏。她团队的成员不时点头,快速记录,眼神里充满了对目标的渴望和执行力。

“……综上所述,‘火种计划’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需要技术部门在以下关键节点给予最强有力的支持……”苏早的目光扫向林眠这边,带着审视和不容置疑的压力,“第一,产品演示环境的搭建和稳定性保障,必须在五天内完成;第二,根据市场反馈,产品功能可能需要快速迭代,技术侧需要预留弹性,响应时间必须控制在24小时内;第三,我们需要技术同事全程参与我们的脑暴会和用户访谈,深度理解业务需求……”

她每说一条,林眠这边组员的脸色就白一分。这要求,简直是把他们当成了可以7x24小时待命的机器人!

苏早讲完,看向技术部那位挂名的资深项目经理:“王经理,技术侧有什么问题吗?”

王经理是个滑头,立刻笑着打哈哈:“没问题!苏总规划得非常好!我们技术部一定全力配合!林眠,你们小组是具体执行的,有什么困难现在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他巧妙地把锅甩给了林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林眠身上。

苏早也看着他,想看看这个能让实习生“起死回生”的男人,面对真正的压力会作何反应。

林眠放下茶杯,语气平淡地开口:“苏总,有几个点需要明确一下。” “第一,演示环境搭建,五天时间可以,但需要你们提前两天提供最终版的需求清单和测试用例。目前我们收到的还是初版,变动太大。” “第二,24小时响应快速迭代,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明确‘快速迭代’的定义。如果是修复致命BUG,24小时没问题。如果是新增或修改功能,需要走标准的需求评审和开发流程,否则会影响系统稳定性和代码质量。这个时间无法保证。” “第三,全程参与脑暴会和用户访谈,理论上有利于理解需求。但我需要评估投入产出比。我的组员精力有限,如果所有会议都参加,可能会影响核心开发进度。建议改为关键会议参与,或通过会议纪要同步信息。”

他不卑不亢,条理清晰,每一句都点在关键处,不是拒绝,而是提出协作的前提条件和边界。

苏早团队的成员们露出了诧异甚至是不悦的神情。他们习惯了技术部门唯唯诺诺的答应,很少遇到这样直接、冷静地设定界限的。

苏早眼神微眯。林眠的反应,既在她意料之中(毕竟他是个异类),又在她意料之外(没想到他如此直接且切中要害)。她不喜欢这种失控感。

“林经理,”她用了正式的称呼,语气冷了几分,“‘火种计划’是公司当前最高优先级的项目,一切资源都要为此让路。你所说的标准流程,在特殊时期需要特殊处理。我们需要的是结果,是速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