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四合院:开局被截胡,反手拿暴击》最新章节。
11
空着也是空着。其他保卫科的人还觉得李适够意思,因为他不仅给自己弄了办公室,还给大家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区域。
他完全照搬了前世军队的编制:
15个办公室分别是:
保卫科办公室、
保卫科联合参谋办公室、
保卫科政治工作办公室、
保卫科下设多个职能部门:
后勤保障处、
装备发展处、
训练管理处、
国防动员处、
战略规划处、
改革编制处、
军事合作处、
审计监察处、
机关事务处、
纪律检查处、
政法事务处、
科学技术处。
如今,保卫科全体人员不再松散无序,职责明确,个人价值与集体责任感明显增强。
一个小小的工厂保卫科仅有15人,机构设置却比龙**还要细致。
李适此举并非单纯恩赐,背后另有打算——
原本团结的团队被拆分成**部门,彼此竞争,矛盾随之产生。下属内斗,反而形成相互牵制。
驾驭人心只是其中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扩编计划。
李适已与李怀德、陈处长商议,借陈处长之口向李怀德建议:
“目前敌特活动频繁,形势严峻。参考和协医院**事件的教训,建议抽调精锐力量加强轧钢厂的保卫力量,保护生产成果。”
汇报时特意渲染和协医院的惨重伤亡,暗示领导班子最容易成为敌特目标——
“正如和协医院管理层全军覆没,敌特专挑领导干部下手,破坏单位运作。”
陈处长的野心和好大喜功正好为李适的计划背书。
李怀德听后心生畏惧,仿佛特务已经潜伏在暗处。他立刻放权,表示无需再向陈处长请示,提案迅速通过。
更出人意料的是,李怀德并未设定人数上限,招多少由李适自行决定。
虽然李怀德已批准,理论上无需再向陈处长汇报。但深谙官场规则的李适明白,自己之前借用了陈处长的名义,若不提前沟通,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仍会落在自己身上。
令人意外的是,陈处长得知后不但没有怀疑,反而大加称赞。李适推测,这可能与陈处长的军旅背景有关——他曾任侦察排长和连长。
刚退伍不久的陈处长,骨子里的战斗欲望依旧存在,他对支持这项计划感到兴奋。早在担任科长时,他就多次申请扩大保卫力量,但始终未获批准。
这次能成功,一是因为敌特制造了几起大案,让领导们警觉;二是要感谢李适这个“福星”,每次见面总能带来升迁的机会。
李适特意请教这位老行家:要确保轧钢厂的安全,至少需要多少人?
尽管已脱下军装,陈处长心中仍有带兵打仗的渴望,说话间流露出几分野心。他故意夸大数字,当场演示如何将七八千人的工厂“四舍五入”算作万人规模。
按照军队标准,管理一万战俘需要一比十的兵力。如果保卫人员缺乏军事素养,这个比例还得翻三倍才安全。
李适听完,后背发凉,心里暗想:老兄,你这是在玩火!
---
有野心不是坏事,但总得量力而行。
全厂正式职工七八千人,按你的算法得配出103人的加强团。
这主意太离谱了!
全厂七八千人,你打算让三千人当保卫科干事?
活谁来干?脑子进水了?
没文化真可怕,简直胡闹!
光会蛮干有什么用?现在讲科学管理。
李适想了想,照他这么折腾迟早要完蛋,不如提前谋划出路。
不是退路,而是更进一步的跳板。
以退为进!
既然你自寻死路,就别怪我使手段了。
李适委婉提到李怀德对此事高度重视,并表示已把功劳全算在陈处长头上。
陈处长暗自得意,觉得李适识时务,果然是得力干将。
刚来就送上大礼,陈处长欣然笑纳,所有文件都签了自己名字。
冷静下来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哪有一半人当干事,一半人干活的?
他多了个心眼,没填具体人数,准备先招人再说。
倒是李适又献计:想不影响生产,就按二八开!
所谓二八开?
六百人从厂里调,两千四百人外招。
两类人待遇不同:六百人保持原福利,两千四百人按最低标准。
陈处长听完豁然开朗,连称呼都变成“李适贤弟”。
但他也不傻,追问日后有人质疑怎么办?
李适再度展现急智,抛出一个一箭三雕的说法。
一是为了解决大龄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
二是通过化解群众内部矛盾,确保工厂正常生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