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长矛卒作为最基础的兵种,在帝国时代体系里造价最为低廉,仅需耗费木材与粮秣,价值比农夫略高——这还是因木材产出有限而粮草供给充足之故。实质上二者的耗费几无差别。

这类枪卒本是最弱战兵之一,寻常唯有对阵象兵时才会启用。但当游戏规则映照现实,长矛方阵的威力已不可同日而语。

相较需耗费黄金锻造的剑士团,长矛兵的性价比显然更胜一筹。眼下刘耕虽黄金储备不足,木材粮草却堆积如山。七千长矛战阵,正是他迎击南蛮的底气所在。

当世除却北疆胡骑,余者皆不足虑。即便是最基础的兵种,亦能形成碾压之势。这七千兵力实为保险起见——若按史书记载,或许两千精兵便已足够。

这里是一段

关于叛乱的具体经过已无从考证,但最终结局却是注定的。士燮成功守住交州,很快便正式接任交州太守一职。

若按原本历史轨迹,没有他这支 ** 的长矛军队,交州本就能守住。如今增加了这支精锐,即使历史发生改变,局势也完全能够掌控。

刘耕对此表现得十分泰然,但城内却人心惶惶。无论是州府的汉人百姓还是原有驻军,都明显感受到局势正日益紧张。

士燮在太守府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沉。纵然得到秦王刘耕的支持,情况依然不容乐观。短短数日内,南蛮军队已连破七城。这些虽多是南蛮聚集地,但能如此势如破竹,可见敌军规模之大。

如今城中虽有大批青壮,终究不是正规军。面对来势汹汹的南蛮大军,这些临时征召的平民能否形成有效战力还很成问题。

"殿下..."士燮喃喃自语,目光投向远方。但很快又暗自摇头。理智告诉他,秦王应该没有更多隐藏力量了。这几日展现的数千流民和两千精兵已足够惊人。若还有更多兵力,光是粮草供给就是大问题。

精锐士兵的培训更非朝夕可成。以秦王的年纪,即便身边能人众多,短时间内也难以组建更多部队。"实在不行,就只能与那些蛮族谈判了。"士燮长叹一声,开始考虑最坏打算:用钱财换取和平。只要能暂时稳住南蛮,给秦王争取时间,不仅交州可保,将来北上中原也未尝不可。

四十二

至于需要支付的代价,士燮早已做好承担的准备。

若说先前他抱定与城共存亡的信念,如今却要为刘耕筹谋了。对于自身定位,士燮看得通透,亦明白该如何抉择。

然而事实证明他多虑了。

尤其是当他迈出太守府,望见城墙上突然多出的持矛士兵时,士燮嘴角不由微微抽动,发出一声轻叹。

他再次低估了这位殿下。

更低估了这位殿下暗中积蓄的力量。

短暂的惊诧过后,便是难以抑制的振奋。

没错,就是振奋。

局势在这一刻彻底逆转。

七千——

这已是个不可小觑的数字。

此刻他心中唯有十足把握,以及连自己都未察觉的雀跃,或者说狂热。

那是激荡,更是曾经不敢奢望的憧憬。

——————

(此处当增补战役描写,否则前期铺垫漫长,仅两战收场,未免头重脚轻)

祝融部落。

作为毗邻汉土的南蛮大族,史上其首领孟获曾叛蜀汉,终为诸葛亮所 ** 。

如今孟获尚在襁褓,但祝融部落的凶悍却丝毫未减。

短短五日便连破数城,兵锋直指州治。

大有鲸吞交州之势。

两万余众集结,纵使多数人不过摇旗助威,声势依旧骇人。

城头。

刘耕清晰望见远处烟尘蔽日,耳畔充斥着古怪的蛮语嚎叫。

"来了!"

士燮低声自语,神色凝重。

但此刻的他已无先前忧虑——坐拥七千精锐及众多青壮,莫说南蛮,纵使百越举族来犯亦有一战之力。

"威彦,此战交由你了。区区两万之众,当难不倒你。"

刘耕收回目光,凝视士燮淡淡说道。

既已归附,便只需君臣相称。

"殿下放心。"

士燮干脆应命。如其所料,手握此等兵力,面对城外乌合之众已胸有成竹。

无数御敌之策在脑海中翻涌而起。

"我明白,但我要的是一网打尽,至少九成的叛乱者,全部——格杀勿论。"

平静的话语缓缓吐出。

士燮的瞳孔骤然收缩。

"属下领命。"

他身形微震又迅速恢复如常,面容肃穆。

未曾想刘耕竟如此果决。

不过作为下属,他只需执行命令。

应声后,他立即开始调兵遣将。

全城士兵迅速集结。

长枪兵更是完全听命于他——若非刘耕授意,这些精锐根本不会服从他的指挥。

城外。

黑压压的南蛮大军停下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