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 次日清晨,一些未参与叛乱的异族按捺不住好奇,悄悄前往事发部落查探。

这些部落中,既有大族,也有心怀鬼胎之徒。

祝融部落的叛乱并非秘密,昨夜的厮杀声更是清晰可闻,令他们心惊胆战,尤其是想起祖辈关于汉人恐怖的传说,更是不寒而栗。

然而,当他们靠近时——

所有人,无论是南蛮各部落还是百越族人,瞬间瘫软在地,魂飞魄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部落中弥漫着刺鼻的恶臭。

血腥气混合着腐烂的味道扑面而来,几乎让人窒息。

浓烈的死亡气息冲击着他们的感官,视线都变得模糊。

「他、他们......」

有人试图开口,却发不出完整的声音。眼前的景象令他们毛骨悚然——那看似古怪的建筑,竟是由一颗颗血淋淋的头颅堆砌而成。

"咕噜!"

"咕噜!"

此起彼伏的吞咽声在空气中回荡,不少人面色煞白地连连后退。

同样的场景在诸多被平定的部族中重现。

州府城门外,持枪士兵已将周边清理得一干二净。

此刻城门处赫然矗立着一座占地百丈的庞然建筑——一座比各部族所见更为宏伟的京观。

当城中的肃清行动告终,各族监管随之解除时,南蛮、百越与羌人无不战栗。这座巨型建筑令人毛骨悚然,甚至有人当场 ** 。

震慑效果立竿见影。

在这个尚武的年代,武力往往比德教更具说服力。昔日班超仅率三十六骑便威震西域百年,如今 ** 裸的京观同样令各族肝胆俱裂,仿佛重现了大汉昔日的威严。

这正是刘耕想要的效果。他将交州视为根基之地,决不容许任何异动。摆在异族面前的唯有两条路:臣服或毁灭。

他既不需要反抗者,也不需要奴隶——系统就是他最大的倚仗。

太守府内,刘耕闭目凝神,脑海中浮现数据:

宿主:刘耕

粮食:

石料:0

木材:

黄金:

人口:

农民:7985

长枪兵:7000

剑士:30

尽管粮食储备明显减少,但刘耕并不忧虑。南蛮之患既除,根基已稳,外敌暂平。接下来该轮到他主动出击了。

粮食问题很快就会解决,当下要务是全面规划。

"系统,招募四千农民。"

眸光一闪,刘耕当即做出决断。

刘耕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边缘——整整二十万单位的粮食,此刻只剩下三万出头。即便算上今日应收的份额,粮仓里的储备也不会超过五万,仅够支撑一日之需。

但这些对刘耕来说已经足够。

随着州府局势全面稳定,发展计划正式启动。若不是为了留些应急粮草,那剩余的三万单位粮食早该全部转化为生产力。此刻他眼前闪过系统光幕,城镇中心正源源不断产出新农民。

农民数量很快突破一万大关,城镇中心随之开始蜕变。在莹白光芒笼罩下,这座核心建筑完成升级,全新数据面板随即展开:

【城镇中心】

等级:5

耐久:2000

防御:300

升级需求:农民

生产消耗:50粮食/单位

新增设施:伐木场

【伐木场】

建设需求:100木材

功能:木材存储中心

————————

(第三更,感谢**的588打赏)

州府外那座精心堆砌的京观,逐渐成为令人胆寒的地标。随着战报流传,周边异族部落无不噤若寒蝉。特别是当那些参与叛乱的部族接二连三遭遇灭顶之灾后,南逃竟成了他们唯一的生路。

往南——那片遍布瘴气与毒虫的未开化之地,此刻却成了异族们争相逃往的避难所。留下必死无疑,南逃尚有一线生机。七八个部落的覆灭已经证明,刘耕的清剿行动远未结束。

这正是刘耕设下的局。

南方广袤的蛮荒之地,正需要第一批开拓者来开疆拓土。

哪怕是人造的农民,刘耕也舍不得让他们白白牺牲在开疆拓土的道路上。于是,这些南蛮异族便成了绝佳的替代品。

有了他们披荆斩棘开路,日后汉人的脚步若要继续向南,甚至直达大洋彼岸,都将事半功倍。至于这些南蛮异族会死多少人,又有多少部落从此湮灭在历史长河中,刘耕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此时的南蛮异族,与后世的少数民族截然不同。他们当中许多连种族都与汉人迥异,正因如此,刘耕下手时更无半分犹豫。何况,这丝毫不妨碍他的计划。

第一次出兵纯属报复,之后便只是驱赶为主。毕竟杀光了就没人替他探路了。这也是给士兵们找点差事做——接下来他打算休养生息,专心发展根基。

既然能稳扎稳打攀上巅峰,刘耕自然要先发制人。如此一来,闲置的士兵正巧派上用场。此举既能未来谋划,又能磨练兵卒。上回大战后,他发现士兵可以晋升。如今多数已是长枪兵,多经历战事,定能再上层楼,何乐不为?

安排好这些,他便不再过问,全身心投入建设。特别是七天后,当后续粮草陆续运抵,刘耕更是心潮澎湃。

士家虽是小门阀,在中原世家中微不足道,却终究是能掌控整个交州的世家。其资源调配能力远超想象。即便分流部分,依旧惊人。

第七日收到五千石粮,第十五天又有三千石入账。往后每个季度预计还能稳定获得三千石左右。这些粗粮在中原养兵远远不够,但对刘耕已绰绰有余。

他只需将粮食转化为特定单位。譬如一千石即三万一千单位粮食,可供万人一日之需尚有结余。三千石约十万单位,若仅养万人,足可支撑十日。虽说依旧有限,但别忘了,他自有渠道获取食物。农民最根本的用途,本就在于采集资源。

战后,农户生计很快恢复常态,第三天便已重回往日水平。随着务农人手增多,粮食收成日益丰足。虽然增长终有上限,但别忘了他的良田尚未开垦,待根基稳固后,粮食问题将不复存在。

眼下关键在于如何延续发展势头。看似岁月悠长,实则光阴飞逝——他或许能躲过黄巾之乱,避过诸侯讨董,可之后十年间若不能壮大实力,终将难以为继。十年光景对治国而言,不过弹指一挥。

刘耕胸中自有丘壑。短短两月便能统御一州、坐拥数万之众,再过十年又当如何?或许不待十年期满,便可横扫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