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的都城虽为王城,但其规制远不及大汉郡城。城墙由夯土草料堆砌而成,防御能力与中原高墙坚城相差甚远。

能在草原腹地筑此城池,足见**的雄心。

此刻的王宫内,扶余吴正皱眉翻阅奏章。这位**君主听着大臣禀报,面色愈发凝重。竹简上记录的皆是近期国中异状—— ** 境内突然涌现大批流民,多来自三韩半岛。

"右大臣,此为何故?"扶余吴掷下竹简,"三韩民众为何尽数北逃?莫非彼处有变?"

心腹右大臣立即出列。他早对此事探查详实:"禀大王,流民皆言海上突现恶魔之师。此辈嗜杀成性,据传兵力数万..."

见君主脸色骤沉,右大臣话锋陡转:"依臣之见,不过是支无名之军盘踞三韩。虽存威胁,但我**今有精兵数万——"他忽然伏地跪拜,"以大王神武,荡平此军易如反掌!届时既可拓疆三韩,更可剑指中原,成就先祖未竟之业!"

这番谀辞令扶余吴龙心大悦。想到开疆拓土、问鼎汉地的宏图,他不由纵声大笑:"善!右大臣真乃股肱之臣!传令重赏!"

得到心灵慰藉的扶余吴当即展臂示意,侍从们立即捧着琳琅满目的翡翠玛瑙来到右大臣面前。虽对这些珍宝垂涎三尺,但深谙君王脾性的右大臣清楚哪些该收哪些不该收。

"王上厚赐,臣惶恐难当!方才所言宏图尚属纸上谈兵,实在愧不敢受!"察觉到右大臣推辞时扶余吴眼中掠过的赞许之色,这位大臣连忙补充道:"王上明鉴!"

"甚好!右卿果然忠心!"扶余吴抚掌大笑,"那就命你即刻集结大军,为本王征服三韩之地!"

右大臣闻言暗叫不妙。一介文官统兵出征岂非自寻死路?想到可能暴尸疆场的结局,他急忙伏地进谏:"时值秋收过后,凛冬将至。当务之急应是筹措粮秣赈济子民,来年开春再图征伐。"

这番话说得扶余吴频频颔首:"倒是本王心急了。今日盛宴,当与众卿同乐!"随着王令下达,大殿即刻摆开酒宴。看着成功转移话题的君王,暗自抹汗的右大臣终于松了口气。

表面平静的国度里,时光悄然流转至光和六年九月。距离黄巾之乱爆发仅剩五个月光阴。刘耕必须在这段时日全力积蓄力量——此刻气候尚且正常,待寒冬过后便是用兵良机。届时挥师荡平疆域,剑指幽州,方能参与即将到来的天下变局。

暗潮汹涌的大汉疆域内,世家大族对太平道的活动心知肚明。秉持"千年世家,百年王朝"的信条,只要不触及根基利益,这些门阀都选择冷眼旁观,只顾着培植自家势力。

春寒料峭之际,诸世家暗中布局,广撒网以待新主。

子弟分流各镇,不将筹码押于一处,此乃千年门阀存续之道。

残冬尽褪时,汉室气数已烬。

纵春回大地,亦难医这株将倾之朽木。

【平壤城外尘烟蔽日,五万铁骑甲光耀天。

扶余吴抚鞍长笑:"有此雄师,三韩之地尽入吾彀中!"

马蹄声震野,右大臣眉间隐现忧色。

主君骄狂,此战恐生变数。然谏言当诛,惟有默随军阵。

三十里外,数骑如箭离弦。

"报——!扶余吴亲率铁骑来犯,三个时辰后兵临汉城!"

刘耕掷谍报于案,玄甲映出唇边冷笑:

"区区蛮夷,也敢视我中原无人?"

"本座尚未兴师问罪,尔等倒急着来送死!"

刘耕眸中寒光乍现,指尖在青铜酒樽边缘轻叩。这五个月来,他昼夜不停地推进着庞大计划——交州治所每日新增三百座水碓,瀛洲岛上传来的造船声昼夜不息,夷洲盐场堆积如山的盐包正通过新修的海路运往各地。

最令人惊异的是交州人 ** 增。三百万青壮在籍册上勾画出的墨痕尚未干透,这个数字已超越动荡时期任何诸侯领地。刺史士燮捧着竹简的手都在颤抖,这位曾矜持的岭南大族首领,如今每日清晨必面北行大礼。

【城池中枢已达十阶】

【解锁疆域图志功能】

淡蓝色光幕展开时,刘耕正凝视着士燮的属性面板:

「士燮(威彦)」

「死忠·丹心不贰」

「韬略值:79」

「弓马造诣:63」

「治军之才:46」

光幕映照下,连案几上的蜜饯都泛着幽蓝。刘耕忽然低笑出声,当初那个在接官亭试探他的士家家主,如今属性面板下方竟缀满忠诚度破90的士族名录。

"报——扶余吴五万铁骑已破玄菟!"

军报在青铜灯盏上燃成灰烬。刘耕振袖起身时,整座殿堂的地砖都在微微震颤,那是城外二十万重甲士同时跺响战靴的声浪。

"击鼓。"

"把辽东的雪原..."

"...变成鲜卑人的坟场。"

汉城如同一座精密启动的巨型机械,在刘耕的指令下高效运转。传令声刚落,城外便扬起漫天烟尘——被拆分成小队特训的轻骑兵正快速集结。

这些经历过系统进阶的战士已脱胎换骨:

▌兵种:精锐轻骑兵

▌特性:淬炼过生死的老兵,兼具 ** 力与机动性

▌战力数值:生命200/攻40/防7+4/射程30

原先的皮甲轻骑如今尽数化作寒光凛冽的战刃,射程倍增的骑弓更令其成为移动的死亡风暴。刘耕按剑立于城头,眼见钢铁洪流在号令中整齐翻身上马。

"隐锋三秋,今朝试芒!"

他望着席卷向敌境的铁骑洪流,嘴角噙着胜券在握的冷笑。此时东南方百里外,扶余吴正懒散地驱策着五万大军。这名自负的将领全然不知,自己眼中"除汉匈外皆不足惧"的傲语,恰恰将成为刘耕破敌时最辛辣的讽刺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