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流放交州,我靠帝国系统暴》最新章节。
可眼前这座寂静得可怕的汉军大营,却让他脊背发凉。
就在阿史那图鲁率军逼近大营时——
埋伏多时的汉军轻骑兵突然万箭齐发。
密集的箭矢从营寨中倾泻而出,宛如暴雨降临。
"混账!快撤!"
"阿史那沙必这蠢货已经全军覆没了!撤回王庭!"
眼见箭雨造成伤亡,阿史那图鲁当即醒悟。
那十万大军早已葬身汉营,现在不过是白白送死。他当机立断带着部队仓皇撤回王庭。
王庭内的气氛凝重如铁。
鲜卑举族五十万大军,尚未与汉军照面便折损十万精锐——这二十万精锐本是全族命脉,如今竟折损过半。
"混账东西!"
"你们两个废物为何不早说汉军如此强悍?!"
鲜卑王暴跳如雷,将怒火发泄在匈奴单于二人身上。
面对这般倒打一耙的指责,匈奴单于二人气得几乎呕血。
当初不听劝的是你,现在推诿罪责的也是你!
(
草原上,曾经的匈奴王庭早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位匈奴首领和六万余残兵败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对鲜卑王的责难,他们只能忍气吞声。
"是是是,鲜卑王教训得对!"两人点头哈腰地认错,"汉军实在太狡猾了,我们确实没想到他们这么厉害。我们愿永远臣服鲜卑,以弥补自己的过错。"
见匈奴人服软,鲜卑王总算松了口气。作为一族之长,若不能保全族民性命,难免会动摇统治根基——毕竟王座之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正虎视眈眈。
待推卸完责任,鲜卑王望着远处汉军大营,眼中闪过忌惮之色。十万精锐一朝尽丧,谁能不惧?更可怕的是,至今连敌军的真面目都没见过。未知,往往最令人胆寒。
"不行!"他暗自盘算,"虽然还有四十万大军,但绝不是这些汉人的对手。必须找援军!"
突然,他想到了乌桓王蹋顿。当初正是此人提议三族联盟。听说乌桓已经重新征召三十万大军,连能骑马的男子都悉数入伍。
"你们即刻去见蹋顿,"鲜卑王转头对匈奴首领下令,并递过信物,"让他率军从后方袭击汉军。届时我们前后夹击,必能全歼敌军!"
听说能 ** 雪恨,匈奴人顿时来了精神。若不是这支汉军,他们何至于沦落至此?两人当即带着数万骑兵绕道草原,直奔乌桓王庭而去。
待他们离开,鲜卑王立即下令紧闭城门,全军戒备,严防汉军突袭。
(
当前局势风云变幻,踏顿援军即将抵达,鲜卑王已部署完毕,只待两军合围剿灭汉军。安顿军务后,鲜卑王独自返回王帐,十万精锐的折损虽已将罪责推脱,却仍令其威望受损。为稳固统治,他必须立即着手整顿部族事务。
与此同时,幽州境内一片安宁祥和。在刘耕的妥善安排下,归乡汉民得以安居乐业:愿留者分得田宅落户幽州,欲返乡者皆获资助遣返故里。这些重归家园的百姓无不感恩戴德,更将刘耕大破乌桓、横扫匈奴的赫赫战功传颂四方。捷报如野火燎原,顷刻间席卷大汉疆域。
"最新消息!"
"何事?"
"大皇子殿下在幽州歼灭乌桓大军数十万!"
"此话当真?!"
幽州大捷经由口耳相传,在十三州之地不断发酵。从田间耕作的农夫到割据一方的诸侯,乃至迁都长安的朝堂,无人不知刘耕创造的军事奇迹。各郡县童谣四起,传唱着这位皇子不朽的战绩。
"你说什么?!"
"乌桓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连匈奴王庭都灰飞烟灭?!"
董卓接到密报时惊骇欲绝,险些从龙椅上跌落。自迁都长安以来,他最畏惧的便是刘耕的动向。如今这位大皇子不仅击溃入侵的乌桓大军,更一举摧毁匈奴王庭,展现出的军事实力令人胆寒。
"文优!这可如何是好?"
"若刘耕挥师西进,我等岂有招架之力?!"
面对董卓的惊恐,李儒亦觉脊背发凉。四十万乌桓铁骑尚且不堪一击,任何计谋在这等绝对实力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岳父大人!正面交锋虽不可取,但可智取周旋!"
"刘耕的幽州牧名不正言不顺,不过是刘虞私相授受,从未得到朝廷认可!"
"我们大可以正式册封他为幽州牧。况且他已是秦王,不如再赐予开府之权,三品以下官职可自行任免,无需请示朝廷。"
"这般厚待,足以让刘耕安心做他的藩王,论权势已不亚于天子了!"
李儒详尽分析后,董卓当即拍板。一封册封诏书很快拟就,快马加鞭送往幽州。
此时天下诸侯各怀心思。曹操尤为钦佩,在他眼中,大皇子刘耕始终是大汉中兴的希望。听闻刘耕的赫赫战功,曹操不禁感叹:
"大皇子殿下真乃中兴明主!"
"我曹操愿效犬马之劳,但求能做殿下帐下的征西大将军!"
犹记讨董联盟时刘耕的非凡气度,如今曹操心中已有决断。
时移世易,当年 ** 复兴汉室的孙坚已命丧荆州,死于刘表乱箭之下。其子嗣蛰伏江东,蓄势待发。中原诸侯则是烽烟四起,征战不休。
令人意外的是,刘耕的战绩传来后,各路诸侯竟不约而同地止戈休兵,都在思索如何应对这位大皇子。
董卓的伪朝廷可以不放在眼里,但刘耕贵为嫡长子,名正言顺,又手握重兵。若其此时登高一呼,他们将何以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