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影清廷(6)(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盗墓之卿非池中物》最新章节。

自从敦肃皇贵妃病逝后,紧接着就是甄嬛自请甘露寺,宫里的日子也是得过且过。

直到有一天,前朝有消息传出,皇上准备找适龄的女子与蒙古和亲。

此时宫里的几位公主,抛开年幼的淑和温宜,还有刚出生的胧月,适龄的只有言云一人。

那日午后,景仁宫的金丝楠木屏风映出细碎日光,皇后捏着密报的手指微微发颤。

当"推昭宁公主和亲"几个字落入言云耳中时,她正将最后一块梅花酥喂进嘴里,甜腻的滋味瞬间化作喉间的苦涩。

窗外的玉兰花簌簌飘落,竟像是提前下起了葬花雨。

沈眉庄打翻了案上的茶盏,滚烫的茶水在青砖上蜿蜒成河:"公主金枝玉叶,怎能远嫁草原?"

她攥着言云的手冷得像冰,眼底映着多年后胧月险些被送去和亲的惊惶。

安陵容倚着门框,绣帕绞得发皱,嗓音比秋风还轻:"皇上...皇上定是一时糊涂..."

养心殿内烛火忽明忽暗,雍正反复摩挲着奏折上"和亲"二字,指腹将宣纸上的墨迹都晕染开来。

苏培盛大气不敢出,只听殿外秋雨砸在青瓦上的声响愈发急促。

"去传礼部尚书。"皇帝的声音像是从胸腔最深处挤出来的,带着令人心惊的沙哑。

七日后,乾清宫钟声回荡,明黄圣旨缓缓展开:"赐固伦昭宁长公主与科尔沁部扎萨克多罗郡王之子于十一年完婚。"

旨意末尾,雍正特意用朱砂批注:"特赐公主府于京城,准长居留驻,承乾宫永为公主栖所。"

这朱批力透纸背,仿佛要将对妹妹的亏欠都刻进圣旨里。

而此时的承乾宫,言云正对着新赐的公主府图纸发呆。

图纸边角密密麻麻写满小字,从暖阁的朝向到厨房的位置,全是雍正亲自批注的修改意见。

明黄圣旨垂落在承乾宫的青玉案上,朱砂批注的字迹刺得言云眼眶生疼。

她伸手触碰冰凉的卷轴,恍惚间还能感受到兄长挥毫时的滞涩,可这道凝结着疼惜的旨意,终究还是将她推向了既定的宿命轨道。

窗棂外的海棠花瓣扑簌簌落在圣旨边缘,像是为这场别离提前撒下的碎玉。

言云倚着紫檀雕花榻,现代社会关于婚姻自由的记忆与眼前的金册诏书激烈碰撞。

她曾以为凭借先知先觉的智慧,能在深宫中走出别样的路;也曾天真地以为,作为备受宠爱的长公主,总能守住属于自己的人生。

然而此刻,即便她熟知历史走向,即便皇帝兄长满心不愿,封建王朝的铁律仍像无形的巨网,将她牢牢困在"和亲"二字之中。

"原来穿越时空,也跨不过三纲五常的鸿沟。"

她自嘲地轻笑,指尖抚过诏书上"金尊玉贵,联姻固疆"的字句,丝绸特有的触感竟比塞外的寒风更刺骨。

那些精心维系的情谊、小心翼翼规避的悲剧,在皇权与祖制面前,终究敌不过轻飘飘的一道旨意。

铜镜中,她看见自己鬓边的珍珠步摇微微晃动,恍若泪滴将坠。

原来在这个时代,即便是尊贵的公主,也不过是棋盘上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这边科尔沁的毡帐里飘着酥油茶的香气,黑瞎子盯着案头金灿灿的圣旨,喉结上下滚动了两下。

羊皮袄下的手掌沁出薄汗,将圣旨边缘捏得发皱——他分明记得,前一刻自己还在雪山古墓里摸黑探路,下一秒就成了扎着羊角辫的蒙古小王爷。

穿越回自己小时候不打紧,要命的是,自己莫名多了个远在紫禁城的未婚妻。

"世子爷?"侍从的声音惊醒了他的思绪。黑瞎子扯了扯嘴角,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上辈子在刀尖上舔血的倒斗生涯他都游刃有余,可现在要面对封建包办婚姻,还要应付那位不知深浅的公主未婚妻,他突然觉得比解地宫墓里的机关还头疼。

目光扫过圣旨上"昭宁公主"四个字,先帝最小的公主,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人。

黑瞎子摸了摸腰间的弯刀,脑海里突然浮现出某个穿着旗装的小姑娘。

会不会也是和他一样,被困在这陌生的时代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