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影卫陈七的困惑(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最新章节。

赵恒找到林昭的时候,已是三日后的午后。

小院里,林昭坐在木凳上,手握一根竹竿,鱼线垂入池中。

他穿着普通的青衫,身侧摊开一本《论语》,整个人安静得像是与世隔绝。

微风吹过,书页轻轻翻动,他纹丝不动。

赵恒站在院门口,看着眼前这个悠闲垂钓的少年,心里泛起一丝疑惑。

数日前,这少年还在公堂上与京官针锋相对,在密室中布下惊天棋局。

如今却如此平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林兄。”赵恒压下心中杂念,脚步放轻地走进院子。

林昭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落在水面的浮漂上,只淡淡地说了一个字:“坐。”

赵恒在他身旁坐下,从怀里取出一沓文书,放在一旁的石凳上。

“京里的圣旨和各方反应,我都带来了。”他顿了顿。

“冯大人高升为正四品左佥都御史,老师也得了从三品的加封和便宜行事的权力。

兴业司的头三批蜂窝煤已经送往北地,兵部开了五十万两的军械凭条。”

说到这里,赵恒的声音里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兴奋。

“还有马料饼,军中几位宿将亲自派人来验,当场就签了百万斤的订单!

定国公府的名号,这次算是在军中重新立起来了。”

赵恒说得起劲,可林昭只是偶尔应一声“嗯”,目光始终没离开过那根浮漂。

见他如此平静,赵恒渐渐收起了兴奋,转而皱起眉头。

“林兄,三皇子在荆州折了陆沉这枚棋子,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还有陛下那边,赏赐如此之轻,态度暧昧不明…我担心这局面维持不了多久。”

池塘水面平静如镜,浮漂纹丝不动。

林昭终于收回目光,转头看向赵恒,脸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

“赵兄。”他指了指手中的鱼竿,“你说,钓鱼最重要的是什么?”

赵恒愣了一下,想了想道:“耐心?”

林昭摇摇头:“是懂得收放。”

“钓鱼的诀窍,在于什么时候放线,什么时候收线。”林昭的声音很轻。

“蜂窝煤是线,军用马料饼是饵,兴业司的章程是钩。现在,线已经放出去了,饵也撒下去了。”

“那些闻到腥味的鱼儿,会自己凑过来咬钩。三皇子要分一杯羹,其他皇子也不会放过,朝堂上的各方势力都会盯上这块肥肉。”

林昭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丝笑意:“他们会争,会斗,会把这池水搅得越来越浑。

而我只需要坐在这里,安安静静地读书,等着线被他们一寸寸拉紧。”

“等他们斗得筋疲力尽时…”

“便是收线之时。”

赵恒怔怔地看着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并非看不出林昭的布局——献策、立司、分利,每一步都在撬动京城的利益格局。

但真正让他心惊的,不是这份谋划本身,而是眼前这个十一岁的少年,竟能如此从容地将这盘棋推到这一步。

那些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的老狐狸,恐怕都做不到如此举重若轻。

赵恒看着林昭那张清秀的脸,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少年变得陌生起来。

那张面孔下,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心思?

就在赵恒心神激荡,以为林昭接下来会说出更加惊世骇俗的谋划时,林昭却忽然站了起来。

他拍了拍青衫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动作随意而自然。

那双仿佛能洞穿人心的眸子,此刻也恢复了少年应有的清澈。

“走吧。”林昭开口,语气平淡,“别聊这些虚无缥缈的天下大事了。”

他转头看向赵恒,脸上甚至带上了一丝属于学子的认真。

“乡试的考题范围已经由学政衙门下发了,陪我对一对经义。

比起那些八字没一撇的事情,我现在更关心《春秋》的三种注解,哪一个才是今科主考官的偏好。”

赵恒站起身,神色郑重了几分:“林兄,定国公府这条线,我会盯紧了。

京城那边若有动静,我第一时间知会你。”

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有一点我想提醒你。三皇子那边,陆沉虽然跪了,但绝不会真心归附。这条线迟早会出问题。”

林昭笑了笑,没有多言,只是拎起鱼竿往回走。

赵恒看着他的背影,心里百感交集。

带着满心的震撼与思索,赵恒离开了小院。

他来时意气风发,走时却步履沉重,仿佛肩上扛起了一座无形的大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