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高郁献策,颖水潜锋(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最新章节。

李烨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冰冷的弧度。

“朱节帅所虑甚是。”他声音低沉下去,“正因为艰难,正因为秦宗权想不到,才是我等唯一破局之机。他以为我李烨只会守着陈州?他以为他的粮仓在后方就万无一失?”

他猛地一拳砸在许州那个点上,震得舆图上的笔筒都跳了一下。

“至于粮草……”

李烨的目光转向赵猛和刘知俊,这两位以剽悍勇猛着称的骑将眼中,瞬间燃起了炽热的火焰。

“沿途那些小股的秦军,他们抢来的、囤积的,不就是最好的粮草补给?”

李烨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冷静,“以战养战,吃掉他们,一路吃过去!”

朔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抽打在陈州节度使府议事堂紧闭的窗棂上,发出“沙沙”的声响,更衬得堂内一片死寂。

“吱呀”

厚重的堂门被轻轻推开,一股寒气涌入。

文书营判官高郁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李烨组建文书营将近一年,最终发现了这个博闻强记精于计划的人才,任命其为文书营判官,总领文书营事务。

他身形清瘦,裹着一件半旧的青色棉袍,脸色因长期的案牍劳形而显得有些苍白,唯有一双眼睛,在昏暗的光线下亮得惊人。

他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厚油布包裹的长形物件,步履沉稳地穿过肃立的将领,走到李烨身后数步处停下,躬身行礼,声音不高却清晰入耳:

“卑职高郁,奉大帅前令,日夜推演,今有颍水潜锋之策,呈请大帅钧裁!”

李烨霍然转身。

他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刀锋,瞬间落在高郁和他怀中那看似普通的包裹上。

“讲!”

高郁没有多余的话语。

他快步走到堂中那张巨大的的方桌前,将油布包裹小心翼翼地放下。

解开系绳,掀开油布,里面竟是一个长方形的、用硬木精心制成的扁平木匣。

匣面没有任何装饰,唯有用浓墨书写的八个大字:“颍水潜锋 绝密”。

他深吸一口气,手指扣住匣盖边缘的暗扣,轻轻一拨。

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哒”声,匣盖弹开。

他没有立刻取出里面的东西,而是从袖中摸出一个小小的皮囊,倒出一点深红色的粉末在掌心,又从亲兵手中接过一支点燃的松明火把。

在众人惊疑的目光注视下,他竟将那点红粉凑近火把,瞬间,“嗤”的一声轻响,一股带着奇异甜香的青烟袅袅升起。

“此乃特制驱虫防蠹之药烟,以防图籍受损。”高郁平静地解释了一句,这才伸手,从木匣中取出了一卷……不,是数卷拼接而成的巨大皮纸!

两名亲兵立刻上前,一人一边,小心翼翼地将那巨大的皮纸地图在方桌上完全展开。

当它完全呈现在众人眼前时,连久经沙场的葛从周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是一幅极其详尽的手绘地图。

中心位置,陈州与许州赫然在目,其间山川、河流、城镇、村落、道路,甚至桥梁、渡口、废弃的驿站、大片密林的轮廓,都纤毫毕现。

一条用最鲜艳的朱砂勾勒出的曲折路线,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血龙,从陈州西门蜿蜒而出,先向西南,再折向南,继而向西偏北,最终直刺许州东南!

沿途,用细密的蝇头小楷标注着里程、可能的驻军点(如“南顿:驻约八百,警惕中”、“项城:重镇,驻两千以上”、“商水:驻三百乡兵,松懈”)、可涉渡的隐秘河段(“此处河宽三丈,枯水期可涉,底多卵石”)、适合隐蔽休整的密林(“老鸦林,纵深五里”),甚至标注了某些村落可能的存粮情况(“王庄,上月曾见秦军粮队出入”)。

在地图下方,还有数张小幅的附图:一张是颍水商水至临颍段的水文详图,标注了水流缓急、水深及几处冬季可能残留冰面的区域;一张是许州城及城外屯粮基地的推测布局图,粮仓区围墙、望楼位置、甚至标注了“西墙外草垛堆积,或可遮蔽”!

“嘶……”刘知俊盯着那条朱砂血线,尤其是它刻意绕开的南顿、项城等重镇,以及最终选择的隐秘渡河点,眼中精光爆闪,“好一条潜锋之路,高判官,此图鬼斧神工!”

李烨的指尖已经按在了地图上,沿着那条朱砂血线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标注着颍水隐秘渡口的位置,沉声问道:“此渡口,确凿?”

高郁立刻从木匣中取出另一卷稍小的文书,双手奉上:“回大帅,此乃卑职综合三份《水经注》残卷、五名曾往来此道的行商口述(已分别安置于文书营密室)、以及三日前冒险派出的斥候小队以命换回的最新水文探查所绘。此段河床为砂石底,水流在此形成回旋,相对平缓。去岁寒冬酷烈,今虽开春,上游冰凌尚未完全消融,此段河道中心冰层或尚存三尺以上,经斥候小队以重物试探,可堪承受骑军快速通过。然,此为最大变数,需天时相助,亦需先锋精锐不惜代价,速战速决!”

他语速极快,却条理分明,每一个判断都有依据支撑。

“以战养战,粮秣何以为继?”李烨的目光扫过沿途标注的蔡军小据点。

高郁指向地图上几个用墨圈标记的点:“西华、商水,守备薄弱,若时机得当,可作血食之地,取其仓禀,焚其衙署,乱敌耳目,补我所需。沿途,凡遇秦军小队、粮队、乡兵据点。”

他的声音陡然转冷,带着一股文书吏少有的狠绝,“如大帅前令:雷霆扫灭,不留活口,夺其粮秣箭矢,马匹驮畜,以为资粮,卑职已核算,六千精锐,配双马,携三日干粮为底,若沿途能成功猎食三至五股百人以下秦军小队,取其十日之粮,则足以支撑至许州!”

“若渡河遇阻?若许州守备远超预期?若陈州有失?”李烨的问题如同连珠炮,每一个都直指核心命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