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踏白军出击!目标:朱温的粮道(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踏平五代,我建最强帝国》最新章节。

汴州,宣武军节度使府。

帅堂之内,气氛森然。

朱温高坐帅位,面色阴沉地听着堂下斥候的禀报。

他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闪烁着猜疑与残忍的光芒。

“你是说,李烨那小子,当真接了皇帝的诏书,在濮州点兵聚将,号称要与我决一死战?”

朱温的声音沙哑,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压迫感。

堂下跪着的斥候头目浑身一颤,叩首道:“回禀主公,千真万确。属下亲眼所见,濮州城外,忠义军营寨连绵十里,旌旗蔽日。那赵猛更是日日在阵前操练兵马,叫骂不休,声称要为主公您‘送终’。市井之间,皆言李烨不日将亲率十万大军,南下汴州。”

“十万大军?哼!”

朱温身侧,一位面容清瘦,眼神却如毒蛇般阴冷的文士发出一声不屑的冷笑。

正是他的心腹谋主,李振。

“主公,李烨倾巢而出,也不过四五万之众,何来十万?此乃虚张声势之举。”李振上前一步,对朱温拱手道,“依在下之见,李烨此举,看似鲁莽,实则暗合兵法。他知晓主公您大军西向,汴州兵力有所不及,故而想趁虚而入,行险一搏。”

朱温摸着下巴上钢针般的胡须,点了点头:“那依先生看,该当如何?”

李振成竹在胸地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李烨既然想打,我们便陪他打。主公只需传令西线大将丁会,让他暂缓对陕州的攻势,固守待变。同时,命大将朱珍、庞师古严守汴州、曹州一线,深沟高垒,以逸待劳。李烨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我军坚守不出,日久其粮草不济,军心必乱,届时再寻机决战,可一战而定。”

“只是……”李振话锋一转,眉头微蹙,“李烨此人,年纪虽轻,却素有智计。相州之战,五日破城;濮州立足,半年而兴。此次如此大张旗鼓,反倒不似其一贯风格。总觉得……有些过于顺理成章了。”

朱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先生是担心他有诈?”

“防人之心不可无。”李振躬身道,“主公,在下以为,除加强正面防守外,还需加派游骑,严密监控黄河沿岸各处渡口,尤其是那些偏僻的、不易察觉的浅滩。以防李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先生所言极是。”朱温深以为然,“传我将令,就按先生说的办!我倒要看看,李烨那黄口小儿,能玩出什么花样!”

朱温的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宣武军的战争机器都围绕着“防备李烨正面进攻”这一核心开始运转。

无数的探马、斥候被派往濮州方向,汴州城防被一再加固,一支支部队被调动着,填补着面向东方的防线。

朱温和李振都自认为布下了天罗地网,将一切可能都算计在内。

但他们千算万算,也算不到,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他们日夜盯防的东方,而是如同鬼魅一般,早已渗透到了他们的腹心之地。

距离汴州东南二百里外,一片荒芜的芦苇荡中。

贺德伦正匍匐在一处高坡上,仔细观察着远方。

已是深夜,但那条名为通济渠的水道上,却依旧灯火点点。

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漕船,在纤夫的号子声中,缓缓向北移动,像是一串流动的珍珠。

在他身后,三千名“踏白军”的将士,人马皆静默无声地隐蔽在芦苇丛中。

他们已经连续五天昼伏夜出,靠着精准的情报和惊人的毅力,成功绕开了朱温布置在黄河沿岸的一道道防线。

这五天,对每一个士兵来说都是一场煎熬。

他们白天躲在密林或山谷里,忍受着蚊虫叮咬;夜晚则在泥泞和崎岖的小路上急行军,时刻提防着可能出现的敌军游骑。

就在昨夜,刘知俊率领的前锋小队就遭遇了一支十余人的宣武军巡逻队。

双方在黑暗中猝然相遇,连呼喊的机会都没有。

刘知俊一马当先,手中马槊如毒龙出洞,瞬间将为首的军官穿胸而过。他身后的亲兵则如狼群般扑上,用随身携带的短弩和匕首,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将这支巡逻队无声无息地抹除。

战斗结束时,月光下,刘知俊的脸上溅满了温热的血,他却只是舔了舔嘴唇,眼中是嗜血的兴奋。

这场短暂而残酷的遭遇战,不仅没有吓倒他们,反而激起了这支奇兵骨子里的悍勇。

“看清楚了?”

刘知俊悄无声息地摸到贺德伦身边,声音压得像蚊子哼。

“嗯。”贺德伦放下望远镜,呼出一口白气。“前方三里,便是板桥仓。是通济渠沿线最大的一个官办粮仓,囤积着预备送往西线的至少二十万石军粮。守军不过八百,多是些老弱病残。过了板桥仓,再往北十里,是一处水闸,控制着上下游的水位。那里的守备,更加松懈。”

刘知俊听得双眼放光:“贺大哥,还等什么?直接干他娘的,先烧粮仓,再毁水闸,保管让朱温哭都找不到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