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莫非国尉大人以为,李斯此番只为讨酒?未免多虑了!”
李斯面露不悦。
“李某岂是那等拐弯抹角之人?”
尉缭目光如炬,沉默凝视,无声胜有声。
“罢了,确有一事相托。”李斯终是败下阵来。
尉缭轻哼一声,李斯却面不改色。
“果然无事不登门!是为今夜宫宴之事吧?”
“国尉大人真乃李某知己!既如此,为何每次谏言总推我出头?”李斯愤然拍案。
“自然因你胆量过人!”
“混账!”
“哈哈!大王从不设无谓之宴。席间不比朝堂肃穆,有些话,不正该此时奏陈?”
“那群老狐狸并非不明,偏等愣头青先开口罢了。”
“那国尉大人可愿做这愣头青?”李斯肃然相询。
“好个李斯!原来在此设局!”
“儒家那群老朽若再听我进谏,怕要血溅我府门啊!”
李斯连连摆手。
“所以便让彼辈来撞我国尉府?”
“分担一二罢了!国尉大人,非您莫属!”
“哼!你方才所言不差——能为大秦伟业献策,尉缭同样死而无憾!”
“大秦将士浴血得来的江山,岂容重蹈六国覆辙?我尉缭绝不答应!”
李斯骤然起身,长揖及地。
“得与国尉大人共事,乃李斯毕生之幸!”
楼下骤然传来喧哗,歌声入耳,令二人神色陡变:
“秦有贤公子扶稣,仁德智勇世所无”
“烽烟四起苍生苦,饿殍横陈谁人顾”
“以仁安邦平乱世,以德服民定九隅”
“百万铁甲血未冷,甲下犹存忠君意”
“忽见狂徒暗砺刃,帝星明灭荧惑现”
“乾坤倒转自兹始,诛恶何须惜刀钝”
“来人!”尉缭厉声高呼。
店小二慌忙奔上。
“二位贵客有何吩咐?”
“此诗从何处传出?”
“回爷的话,今早满城皆传,听说是在赞颂扶稣公子——公子单骑劝降齐国,活人无数呢!”
咸阳街巷之间,百姓交口称赞公子扶稣的盛况随处可见。至于那首诗,更是传遍全城,妇孺皆知。"
尉缭挥手示意小二退下,眉宇间凝结着化不开的忧虑。
"翻天覆地从今始,何须惜手劳"
"好重的杀伐之气!寥寥数语便将扶稣公子置于烈火烹油之境。"
"字字诛心啊。公子扶稣凯旋归来,满城却流传着'秦有百万带血甲,甲下深藏向君心'这等谣言。这'君心'所指为何人?
歹毒!何人竟使出这般毒计?此诗一出,扶稣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满朝文武的目光汇聚,分明是要离间君臣之情。"尉缭抚须长叹。
如今扶稣展现的雄才大略,较之王上亦不遑多让。若立为储君,大秦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谁料扶稣锋芒初露,就遭此捧杀之局!
尉缭忧心如焚,李斯却气定神闲。
"尉缭大人何必自扰?来,满饮此杯!"
李斯从容斟酒。
"此言差矣!储君乃国本所在,臣子不为国分忧,要我等何用?"
尉缭面现愠色。
"大人这是当局者迷。王上正值春秋鼎盛,立储之事自有圣断。况且比起江山社稷,储君之位不过小事。王室之事,臣子还是少过问为妙,免得引火烧身!
此诗不过是要在咸阳城中播下猜疑的种子,待满城风雨之时,王上难免心生疑虑,正好借刀 。"李斯举杯浅酌。
"哼,王上岂是易受蒙蔽之人?"尉缭冷笑。
"大人何必自欺?王上心思谁能揣度?但这颗疑心的种子已然埋下。此诗高明之处,在于前几句皆属事实,叫人不得不对后文产生联想。"
李斯轻啜美酒。
"正因言之凿凿,才是诛心之论!"
"那又如何?见招拆招便是。尉缭大人心系扶稣,此刻更该谨言慎行!
大人身为国尉,名义上统领举国兵马。虽调兵需王命,但这个身份已足够敏感。若此时为扶稣进言,岂不正应了'甲下深藏向君心'之说?
堂堂国尉不为王上分忧,反为公子说话,这叫什么话!
望大人听我一言,此局万万不可涉足。此时以静制动方为上策。"
"确是如此。若我贸然进谏,朝中半数大臣为扶稣发声,王上怎能不生疑?"
“莫再纠结此事了,晚宴才是重中之重,你且好好斟酌言辞。待你言毕,我即刻附和,速速将此议定下!”
“彩!”
与此同时,咸阳街头,秦王嬴政领着两位小公主悠然闲逛。
那首诗早已传得满城风雨,该听的、不该听的,秦王皆已入耳。
他却神色如常,依旧含笑陪着两个女儿,仿佛无事发生。
可两位小公主并非懵懂孩童,自幼熟读诗书,自然明白诗中深意。
孩童藏不住心事,一听此诗便浑身发冷——若这诗所言为真,长兄扶稣岂不是……
越想越惧,步履渐僵。
行至小摊前,三人落座点餐。秦王瞧着叽叽喳喳的女儿们,满眼慈爱。此时却见她们突然沉默。
“诗曼,为何闷闷不乐?父王陪你还不开心?”
“阴曼,你怎的也不说话?谁给你气受了?告诉父王!”
“父王~”
忽然有小贩近前低语:“禀王上,咸阳谣言四起,可要……”
“这等小事也要劳烦孤?尔等是做什么的?滚!”
待来人退下,诗曼与阴曼对视一眼,急忙凑到秦王身旁。
“父王,今日那首诗究竟从何而来?吓坏我们了!”
“就是!长兄那般人物岂会做这种事?定是有人陷害!可怜他出征在外,凯旋还要遭人诬陷……”诗曼说着便哭了起来。
秦王失笑:“不过几句歪诗,扶稣那小子岂会在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