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秦:改写历史,拓万里江土》最新章节。
"如果说尊崇儒家是怀柔之策,那么以法治国就是悬在仁政头上的利剑。既要安抚,又要威慑,恩威并施。"
"嗯。"秦王沉思片刻。
"有理。那么关于秦律的编撰,你可有人选推荐?"
"儿臣建议由廷尉李斯主持。他定能胜任此重任!"
"李斯?"
扶稣郑重地点头。他如此自信,是因为原本就是李斯主持制定了秦律,让他继续负责,不过是回归正轨罢了。
只不过,现在的秦律不再仅代表李斯一人的主张。融合墨家思想,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切实造福百姓,符合国家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大秦律法!
"第二点说得不错,继续。"
"其三,当属道家。如今天下初定,民不聊生。儿臣建议采取道家黄老学说,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轻徭薄赋,改善民生,藏富于民!施政上推行仁政,必能赢得民心。百姓安居乐业,大秦自然基业长青!"
秦王笑着问道:"那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仁政?"
"轻徭薄赋?"
"这些固然是仁政,但儿臣以为,仁政的根本在于土地。"
"土地?"秦王露出惊讶之色。他没想到儿子的见解竟如此独到。
不仅精通儒、法、墨、道四家学说,如今对土地改革也有独到见解?
“父王,儿臣以为,疆土乃国之根本。如今大秦统一,必当重新分配土地,使黎民百姓皆有田可耕!”
“理应如此!”
“此策虽善,却暗藏隐患!土地归于庶民,一旦遭遇灾祸,百姓迫于生计,只能变卖田产以求活命。虽解一时之急,却陷入长久困顿!”
“田产尽失,百姓沦为佃农,土地渐被豪强兼并。久而久之,必将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寸土立足!”
“待天下良田尽归世家之手,百姓困苦无依。若遇灾年,饥民流离失所,终将汇聚成势。若被有心之人利用,天下烽烟四起,乱世便不可免!”
扶稣言罢,秦王陷入深思。
扶稣胸有成竹,此乃后世所总结的王朝兴衰之理。千百年来,朝代更迭,皆因土地兼并之祸。
王朝末年,土地尽归豪强,百姓无田可种,走投无路之下,唯有揭竿而起。此乃地主阶层的顽疾,近乎无解。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难道分田于民,亦有弊端?”秦王心生疑虑,同时亦对扶稣另眼相看。未曾想此子眼光如此长远,竟能预见百年之后的情形。
加之先前献策,儒、法、墨、道诸家之学信手拈来,更提出新儒术之论,令秦王耳目一新。
尤其这新儒术,对大秦霸业大有裨益。秦王正忧如何处置那群顽固儒生,此法既能收服儒生之心,又可助大秦昌盛。
然土地之患,确为棘手难题。
“稣儿,既然你已洞察此局,想来已有对策?”
“儿臣确有所思。”
“速速道来!”
……
“土地之制,历来为治国首要。昔年周武 商,首重分田划地,推行井田制。王畿千里为王室之田,余者分封诸侯,层层下授。”
“然此田皆为士大夫所有,奴隶与百姓唯有耕作公田之份。”
“寡人知晓。待私田渐盛,井田反成虚设。周制已不合时宜,寡 将天下田产分授百姓,确立私田之制,使耕者有其田!”
“父王,如此一来,岂非又陷土地兼并之困?”
扶稣紧锁眉头。
“不错!兼并之事确实避无可避,既然你提到此事,那便说说你的对策!”
“父王,儿臣认为土地兼并的根本在于土地私有,百姓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田地!”
“照你的意思,土地私有反而有错?”
“正是如此!”
“儿臣以为,土地不应归私人所有,而应归于大秦国库,天下田地皆由朝廷统一丈量、登记造册!百姓虽可耕作,但土地仍归国家所有,百姓只有耕种的权力,却无权买卖。如此一来,兼并之患自然根除!”
扶稣眼中闪过兴奋之色。
土地兼并自古便是王朝顽疾,从未有人能真正解决。可在两千年后,一位伟人将此困局 ——正是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百姓能耕种,却无权买卖,此法已被证实有效!若大秦施行,土地之患必将迎刃而解!
扶稣颇为自得,如此良策,父王定会赞赏有加!
谁知秦王听完,只是微微勾起嘴角:“你的意思,简而言之,土地归大秦,百姓可种不可占,是吧?再简单些,这些土地不是私人的,而是朝廷的!”
“父王明鉴!”
“此法若成,必可保大秦万世基业!”
“嗯。”秦王点点头,目光却四下游移,似乎在搜寻什么。
“父王在找何物?”
“不必多问。”秦王摆摆手,随即摸到腰间玉带,略一停顿,将其解下。
他握紧玉带,甩了两下,似觉趁手。
“过来!”秦王一声喝令。
扶稣不敢怠慢,连忙起身——君王尚且站立,臣子岂敢安坐?见父王解下玉带,他心中疑惑:莫非是要赏赐于我?难道方才那番高论令父王惊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扶稣欣喜上前,不料玉带呼啸而来,重重抽在他臀上!
“!”剧痛之下,扶稣脱口飙出一句后世粗话。
未及反应,第二下已然袭来!
这回他彻底清醒了——父王并非震怒,而是恼怒他胡言乱语,恨铁不成钢!
“鬼主意不少!”
“出去一趟,倒学会耍嘴皮子了!”
“寡人让你国有!”
“寡人让你兼并!”
每说一句,秦王便抽一下!
扶稣咬牙忍痛,思索是否该逃——,这就是体罚啊!偏生大秦没有“体罚”一说,否则他定要据理力争!
古时父亲管教儿子实属寻常,民间更有"雨天打孩(鞋)子,权当消遣"的俗语流传。
扶稣暗自思忖:不若逃开?父王总不至于要了孩儿性命。虎尚不伤子,跑为上策!
念头一起,他足下生风,瞬间便窜出了兴乐宫。
"逆子竟敢逃!"嬴政怒喝着追出殿外。
禁卫闻声而动,却被君王一声"退下"斥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