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战地镜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模拟沙盘:铁血军魂》最新章节。

黎落的虚拟形象在淞沪战场弥漫的硝烟中逐渐凝实,仿佛从破碎的数据流里挣脱而出。

她齐耳的短发被硝烟染成灰黄色,发梢还飘散着像素化的火星,每一簇火星爆裂时都会在空中留下短暂的二进制轨迹。

那台珍贵的德制徕卡III相机斜挎在肩,镜头上的蛛网状裂痕间不时窜出幽蓝色的数据流光,像在呼吸般明灭闪烁,偶尔会投射出几帧模糊的战场影像

——有士兵在战壕中传递弹药,有医护兵跪在废墟里包扎伤口,这些画面转瞬即逝,如同记忆的碎片。

她身着深灰色西装外套,左襟上并排别着两枚截然不同的身份标识:

一枚是黄铜铸造的"军事科学院"徽章,在炮火中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徽章背面隐约可见微型全息投影仪的结构轮廓;

另一枚却是宣纸制成的"大公报战地记者证",边缘已被硝烟熏得卷曲发黄,证件照片上的她眼神锐利如刀,与现实中的虚拟形象形成微妙的重影。

当一枚炮弹在二十米外轰然炸开时,冲击波掀起的气浪让她的发丝剧烈飘动,她手中记录伤亡名单的钢笔突然震颤起来,笔尖迸发出全息投影的蓝光,在硝烟弥漫的空气中展开精密的三维坐标网格。

墨迹如同活物般自动游走,在虚拟界面上快速勾勒出《四行仓库防御弱点分析报告》的标题,随后密密麻麻的战术分析文字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某些关键位置还标注着闪烁的红色警戒标记,这些标记会自动调整位置,实时追踪着战场态势的变化。

偶尔有流弹穿过她的虚拟身躯,会在数据构成的躯体上激起一圈圈涟漪般的代码波纹,但转瞬又恢复如常。

夏河在朱日和训练场的战术动作突然滞涩,仿佛穿越时空的阻力正通过作战服传导至四肢。

他正在进行的城市巷战演练中,95式突击步枪的弹道轨迹突然与全息投影里八百壮士的汉阳造步枪形成量子态的数据纠缠

——这绝非演习预案设定的情形。

战术目镜的增强现实界面剧烈闪烁,显示两组跨越八十年的弹着点:

现代5.8mm子弹的落点呈现幽蓝色光斑,如同数字时代的萤火;

而1937年的7.92mm子弹痕迹则显示为铁锈般的暗红色,每一处弹痕都带着四行仓库混凝土剥落的真实触感。

更惊人的是,当两组弹道数据在苏州河沿岸的银行仓库外墙叠加时,竟构成完美的莫比乌斯环状战术互补图形,现代火力覆盖与历史弹道轨迹在虚拟界面上形成了超时空的火力协同。

夏河听见耳机里传来电流杂音,隐约夹杂着当年守军用湖北口音喊出的射击口令。

"注意三号窗口!"

夏河突然用民国时期的浙南方言厉声喝道,那带着温州腔调的急促发音在现代化装备环绕的战场上显得格外突兀,仿佛一道时空裂缝中传来的警示。

他身后的数字化步兵班士兵们面面相觑,战术头盔下的面部识别系统捕捉到每个人脸上凝固的错愕表情。

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每个人佩戴的AR战术眼镜的显示屏上就自动闪烁起刺目的红色标记,战术AI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目标识别,精准地锁定在四行仓库西侧一个本不该存在的气窗位置

——这个砖木结构的老式建筑细节与周围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格格不入,就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被强行拼贴进高清数字影像中。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当他们条件反射般举枪瞄准时,手中的智能突击步枪突然发出"滴——滴——"的异常系统提示音,枪身上的全息投影界面疯狂闪烁,内置的弹道计算机竟自动切换到了尘封已久的历史武器数据库。

调用了1937年德国毛瑟步枪使用的7.92×57mm步枪弹的弹道参数,连风速补偿都自动调整为当年淞沪会战时期的秋季气象数据。

士兵们的手指悬在扳机上,冷汗顺着防弹背心的缝隙滑落,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正站在两个时代的交界线上。

黎落的虚拟摄像机突然爆发出尖锐的量子干扰杂音,刺耳的声波在数据空间中激起阵阵涟漪。

取景框里那位本应永远凝固在历史档案中的国军机枪手,竟缓缓转过头来。

他龟裂的嘴唇间露出被烟草熏黑的牙齿,布满血丝的眼球以非人的精准度追踪着镜头移动的轨迹,浑浊的瞳孔深处闪烁着诡异的红光,仿佛能洞穿虚拟与现实之间的次元壁障。

"告诉后世,"

他的声音如同老式收音机接收不良时的杂音,混合着电子噪音与旧式发报机特有的滴答声,

"我们计算过机枪冷却时间......"

话音突然变得异常清晰,

"精确到每三百发必须更换枪管......否则枪管会因过热而变形......"

就在这瞬间,这个由量子比特构成的投影突然扭曲变形,数据屏障如同脆弱的玻璃般碎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只覆满硝烟与血迹的手掌竟突破了数字世界的限制,带着真实的触感和火药味重重按在相机镜头上。

刹那间,全息投影的黄浦江波涛被撕成无数数据碎片,潮湿的江风气味在量子层面被强制置换,取而代之的是量子计算机过载时散发的刺鼻焦糊味。

十二组散热风扇同时发出歇斯底里的轰鸣,那声音既像是濒死野兽最后的喘息,又像是战场上垂死士兵的哀嚎。

整个虚拟空间开始剧烈震颤,数据流如同暴风雨中的海面般翻涌不息。

相片显影液在虚拟环境中凝结成两行字:

记忆共振强度:79.4% 战术误差补偿协议启动

军事科学院的地下主控室内,全息投影在幽蓝的量子光晕中流转,将整个空间映照得如同深海般神秘莫测。

林玥正专注地监控着战术AI夏江的实时演算,突然,她的瞳孔微微收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