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老卤缸里的标准战争(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沈昭岐的手机屏幕在凌晨两点十七分亮起,陈教授的回复带着墨迹未干的温度:「明早八点,老地方茶社。」他把手机倒扣在地图旁,指节轻轻叩了叩「第一份拒签合约」的红圈——那圈红得像火,烧穿了前世所有被资本揉捏的屈辱。
次日茶社里,陈教授推来一沓泛黄的笔记,杯盏间浮着茉莉香:「小沈啊,我早想做这套标准。从前农户按经验种,贩子按心情收,中间能扒三层皮。」他翻开笔记,字迹力透纸背,「你要的种植密度、光照时长、有机肥配比,我这里有三十年的数据。」
沈昭岐的指尖划过「采收标准」那页,喉结动了动:「陈老师,冷链环节呢?我在东北见过,土豆在卡车上冻出冰碴,到市场就烂了三成。」
「冷链?」陈教授推了推老花镜,「我学生林晚在做数据建模,你找她。」
下午三点,林晚的电脑屏幕映得她眼眶发青。
她敲了敲键盘,投影幕布上跳出一串红色数字:「沈老师,我扒了三百家助农店铺的流水。表面标着‘农户直供’,实际利润到农户手里的——」她顿了顿,「平均5%。」
沈昭岐的后背抵上椅背,指节捏得发白。
前世他给某助农品牌站台,对方说「每单捐五元给农户」,后来才知道那五元是从收购价里扣的。
他抓起记号笔在白板上画箭头:「种植-采收-冷链-检测,每个环节都要透明。标准不是枷锁,是让农户知道,自己的劳动值多少钱。」
「我来做溯源系统。」林晚摘下眼镜擦了擦,眼底血丝像张网,「免费开放给农户,扫码就能看种植日志、运输温度、检测报告。」
当晚,苏曼的摄像机对准了张婶的酸菜缸。
她蹲在灶前,三脚架支在腌菜坛旁:「张婶,这缸酸菜卖多少钱?」
「收购商给八毛一斤。」张婶搓了搓沾着盐粒的手,「可超市里卖八块。」
镜头拉近,坛沿的老卤泛着琥珀色。
苏曼的呼吸透过麦克风:「中间的七块二,去了哪里?」
三天后,《一罐酸菜的钱去哪了》在短视频平台炸开。
网友扒出某头部助农品牌的股东名单——秦氏集团占股49%。
秦氏顶楼办公室的百叶窗漏进细光,周执捧着平板的手在抖:「沈昭岐联合农科院搞标准,苏曼的视频播放量破亿。董事长,我们得——」
「推‘秦农标’。」秦知语转着钢笔,笔尖在「沈氏白皮书草案」上点了点,「他要立规矩,我们就做规矩的制定者。」
发布会当天,周执站在聚光灯下,衬衫后背洇出汗渍。
他望着台下举着摄像机的记者,攥紧话筒:「没有标准的助农,是慈善表演。秦农标,唯一权威助农认证。」
「认证费多少?」后排记者喊。
周执扫了眼提词器:「基础认证十万,检测费另计。」
沈昭岐在直播间里冷笑。
他调出「秦农标」细则投影在背景板上,手指划过「认证周期90天」那行字:「小农户等得起三个月?十万认证费,够买十吨化肥。这哪是标准?是门槛。」
他转身从纸箱里掏出两颗土豆,表皮都沾着新鲜的泥:「这两颗,都来自云岭村张大爷的地。一颗送秦农标合作检测中心,一颗送国家农产品检测中心。」
等待结果的二十分钟,直播间在线人数冲破两百万。
弹幕刷着「沈老师刚到底」「秦氏割韭菜」,老刀在后台发消息:「秦氏买的水军被顶下去了,现在全是‘要真相’。」
检测报告发来时,沈昭岐的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
秦农标的报告写着「农残超标0.3mg/kg」,国家中心的报告是「未检出」。
他举起两份报告对向镜头,声线稳得像戏腔起调:「是土豆有问题,还是标准有门槛?」
弹幕瞬间被「退钱」「严查」淹没。
系统提示音在脑海里炸开:【公众监督意识觉醒,解锁‘农户直连认证通道’】。
同一时间,秦知语的手机亮着直播画面。
她望着沈昭岐眼底的光——和前世在片场对台词时一模一样,那时他说:「知语,我们要演的是人心。」
「周执。」她按下内线,「把秦农标检测费降为1元,认证周期缩到七天。」
「董事长!」周执的声音带着破音,「这会损失上亿!」
「损失的是钱,赚回来的是人心。」秦知语转动转椅望向窗外,晚霞把玻璃染成金红,「他要的从来不是打败我们,是让助农没有门槛。」
深夜,沈昭岐的手机弹出新邮件。
发件人是秦氏集团,主题「标准共建邀约」。
他点开附件,合并研讨会议程里夹着一行小字:「云岭村小学操场,备选场地。」
林晚抱着笔记本走进来,发梢还沾着实验室的冷气:「秦氏把检测标准数据全共享了。沈老师,他们......」
「他们终于明白,规则不是用来堵路的,是用来铺路的。」沈昭岐望着地图上新增的「云岭村」红圈,那里标着「助农品牌联盟发布会」。
窗外晚风掀起竹帘,吹得「第一份拒签合约」的纸飞机轻轻摇晃,像在应和某个正在生长的未来。
他摸出笔在「云岭村」旁画了颗五角星,笔尖停顿片刻,又添了行小字:「给张大爷的酸菜,找个能飞更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