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不讲武德(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退圈后,我靠直播带货成了千亿霸》最新章节。

而此刻的金茂酒店里,陆振邦的手机突然震动——秦知语的消息弹出来:“准备好应诉材料,沈昭岐这次,要的是你的命。”金茂酒店的水晶吊灯在陆振邦头顶晃出冷光,他弯腰捡文件的动作顿在半空——手机里的直播画面中,穿白衬衫的女人已经翻开了第一份合同。

“我是陈律师,受昭品监督团委托,代理三十七户农户的集体诉讼。”女人的声音如同敲在青石板上的晨钟,她用指节叩了叩合同扉页,“这是秦禾农产与农户签订的《农产品收购协议》,一式三份,我手中的复印件经农户本人确认无误。”她翻页的动作极慢,每页纸角都压出细密的折痕,“注意看第八条,‘乙方承诺本协议有效期内,不得向其他任何第三方出售同类农产品’——这是典型的‘唯一供货条款’。”

沈昭岐倚着临时搭建的木桌,指腹摩挲着牛仔裤上的草屑。

他能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音——前世被雪藏时,他在片场搬过三个月道具,见过太多类似的“不平等条约”,只是那时他以为自己的战场在镜头前。

此刻直播间的弹幕正疯狂刷屏“律师姐姐杀疯了”,他盯着陈律师推了推无框眼镜的动作,突然想起系统昨晚弹出的提示:【检测到用户需求:法律专业支持】——原来所谓的“破产系统”,早把他这些年在剧本杀里学的谈判技巧、在田埂上听的家长里短,都算进了“帝国积分”的储备池。

“根据《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六条。”陈律师抽出一张便签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法条,“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未履行提示或说明义务,致使对方没有注意或理解与其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条款,对方可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她突然抬头看向镜头,眼尾的细纹里凝着光,“这些合同的免责条款用三号黑体加粗,但签字页没有任何‘已阅读并理解’的手写确认——农户们只知道‘签了就能拿钱’,不知道这张纸会把他们捆死在秦禾的秤砣上。”

金茂酒店的新闻发布厅里,陆振邦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他听见助理在耳边小声说“秦总来电话了”,却盯着手机里突然暴涨的舆情指数——#秦禾农产合同陷阱#已经爬上热搜第三,而最顶端的话题是#沈昭岐直播审判#。

他猛地抓起西装外套,却在转身时撞翻了桌上的矿泉水,深色西装前襟洇开一片狼狈的湿痕。

同一时间,秦氏集团顶楼的落地窗前,秦知语的指尖在手机屏幕上悬了三秒。

直播切片里,陈律师推眼镜的动作让她想起自己大二时在律所实习的模样——那时她也总把法条抄在便签纸上,以为凭一张嘴就能撬动整个商业世界。

“周执。”她突然开口,声音像浸在冰水里的银匙,“你说沈昭岐只是个卖苹果的?”

站在阴影里的周执喉结动了动。

他盯着电脑上实时跳动的舆情分析图,上面红色的“情绪共鸣值”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他……把法律和情绪绑在一起打了。”他调出沈昭岐近三场直播的脚本对比,“第一场讲农药残留,用检测报告当提词卡;第二场说物流损耗,让卡车司机现场算油钱;今天……”他的鼠标停在陈律师举合同的画面,“他让法律条文变成了农民能听懂的委屈。”

秦知语的瞳孔微微收缩。

她想起今早助理送来的沈昭岐简历——重生前的他拿过金棕榈最佳男主,却在颁奖礼前夜被曝“学术造假”;重生后的他先是在剧本杀店当DM,用《雷雨》的台词教新手玩家读线索卡,后来突然转型助农,第一场直播就用戏腔唱《卖炭翁》卖红薯。

“有意思。”她指尖敲了敲桌面,水晶镇纸下压着份秦禾农产的审计报告,“继续监控,重点看他怎么接下一个证人。”

直播画面里,沈昭岐已经扶着一位穿蓝布衫的彝族大姐坐下。

阿珍的手像老松树皮,指甲缝里还沾着红土豆的泥,她怀里的竹筐散着湿润的土腥气:“我家娃去年考上中专……”她的普通话带着浓重的乡音,每说一句都要停下来抿抿嘴,像怕咬碎了字,“差八百块学费,我想多卖点土豆,可他们只收三百斤。”她从筐里掏出个塑料袋,里面装着皱巴巴的超市小票,“我卖0.9元一斤,他们卖9.8元,包装上写着‘助农精选’。”

沈昭岐伸手接过小票时,触到她指节上的老茧。

他想起上周去阿珍村里时,她蹲在田埂上哭,说超市里的“助农土豆”比她卖的贵十倍,包装上印着秦禾的logo,可她连那箱子的边都没摸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刻直播间的弹幕突然被“破防了”“这不是助农是吃农”刷屏,他能听见林晚在后台尖叫:“系统提示!情绪共振增幅激活,平均停留时长87分钟!”

变故发生在第三小时。

农视通的画面突然黑了,接着是乡音Live出现雪花点,最后连工友圈都跳出“网络异常”的提示。

林晚拍键盘的声音透过耳机炸响:“被劫流了!他们买通了CDN服务商,现在五大平台只剩绿野TV还在硬撑!”

沈昭岐没说话。

他弯腰从桌下摸出一台老式摄像机——外壳裹着胶带,镜头盖还系着红绳,是他上周在旧物市场花三百块淘来的。

“早备了物理备份。”他把录像带塞进摄像机,转头对镜头外的吴导团队扬了扬下巴,“剪成三分钟精华,标题就叫《孩子等得起吗?》。”吴导的助理立刻冲过来接设备,跑动时带翻了桌上的搪瓷杯,褐色的茶水在横幅“昭品监督团·产地溯源”上晕开一片,倒像是朵仓促绽放的花。

当晚十点,秦知语的手机在办公桌上震动。

她点开微信,朋友圈里被《孩子等得起吗?

》刷屏——阿珍捧着红土豆的画面,她皲裂的手,还有那张褪色的校服照片,像根细针直扎进眼底。

她鬼使神差地点了转发,配文:“真正的流量密码,是让弱者被看见。”

消息刚发出去,手机又震了震。

是条匿名提示,备注栏写着“系统监测”:【检测到“秦禾农产”舆情指数飙升300%,建议启动危机预案】。

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忽然想起沈昭岐重生那天的雨夜——他站在她办公室门口,手里攥着被撕碎的演员合约,眼睛里燃着她从未见过的火。

此刻,昭品监督团的临时办公室里,沈昭岐正盯着电脑上的转发数据。

二十多个社交账号同时推送的三分钟视频,转发量已经破了百万。

林晚揉着发红的眼睛凑过来:“老大,明天监督团要去秦禾的仓库溯源,你说他们会不会……”

“会。”沈昭岐打断她,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昭品监督团首次独立行动”的文档标题,“但他们没想到,我们要的不只是一个仓库。”他抬头时,窗外的月光正漫过桌上的合同复印件,在“秦禾农产”的公章上镀了层冷白的边——那是他设下的第一张网,而真正的猎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