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清明祭祀(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遗孀与忠犬小叔》最新章节。
买了糖人,又去布庄扯了几尺纯白色的柔软细棉布,两人便回到绣纺门口,赵惊弦让赵攸进去找玉娘。
没一会儿,玉娘和小攸便出来了,玉娘还拿着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她新接的绣活。
赵惊弦依旧跟在她们身后,午后的阳光将三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短短,投在青石板路上。
“这不是赵家的小娘子嘛!这么巧,和你小姑子出来买东西?”突然,一个妇人和玉娘打招呼。
玉娘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妇人正挎着篮子,笑吟吟地看着她们。玉娘觉得这人有些眼熟,一时却想不起具体是谁。
她忙客气地寒暄:“是挺巧的,我刚去绣纺拿了些绣活,正要回去呢。”
“好好好,有空上我们家来坐坐。”那妇人很热情。
“哎,好。”玉娘含糊应着,牵着赵攸继续往回走。
待走出一段距离,玉娘这才问赵攸:“小攸,你认不认识刚才那位大姐?”
赵攸舔了一口甜甜的糖人,点点头:“认得,和我们家住在一条巷子里的,就隔了两户人家。”
原来如此。玉娘恍然,想必是之前送点心那日见过她,所以才会认得。
三人沉默地走完了剩下的路。
回到家中,玉娘玉娘放下装绣活的小包袱,净过手,抱起站在竹编小推车里的小鲤,在她粉嫩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小鲤软软唤了一声“娘”,小脑袋在玉娘颈窝蹭了蹭。
玉娘脸上不自觉地漾开温柔的笑意。
赵惊弦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眉眼含笑。
“大嫂,这布拿去给小鲤做衣裳,小孩长得快,原先的怕是不合身了。”赵惊弦走上前,将手中的细棉布给玉娘,他本意想买些颜色喜庆的料子,但染色的布价格略高,手里为数不多的钱还有其他用处,只得先选了素净实用的棉布,想着待日后手头宽裕些再添置鲜艳的。
赵攸珍惜地舔着糖人最后一点甜味,见家中暂时没她什么事,转身便跑出了院门,找巷子里的小伙伴玩去了。
见她们回来了,赵母走到院落一角新翻的小菜畦旁,拿起小锄头开始松土。她盘算着种些葱姜蒜,日后灶上随手可取,省得花铜板去买。
秋闱的日子一天天逼近,赵惊弦回屋里做先生布置的课业,一篇关于民生改善的策论,还剩一点结尾没写完。
窗外,隐约传来玉娘轻声哄逗小鲤的温软细语,间或夹杂着小鲤咯咯的笑声。还有赵母在院角松土时,锄头碰到小石子发出的轻微磕碰声。
这些细碎的声音,如同背景里安稳的旋律,并未让他分神,反而奇异地让他的心境更沉静了几分。他落笔,笔尖在宣纸上稳健地行走,字字句句,皆是他对时弊的剖析与经世济民的思考。
玉娘抱着玩累了的小鲤,轻轻拍抚着,给她喂了些米糊后,小丫头便有些昏昏欲睡,玉娘抱着她回屋小憩。
日子如溪水般静静流淌,赵家几人渐渐融入了折桂巷的生活。玉娘也结识了附近的几个小媳妇,闲暇时,偶尔会抱着小鲤互相串串门,说些家常闲话。
很快到了清明,书院给学生们放了三日假。
柳枝抽了新绿,细密的雨丝时断时续,空气中弥漫着清冷湿润的泥土气息和草木萌发的生机,却也带着几分属于这个节日的肃穆与哀思。
天刚蒙蒙亮,赵家几人带着备好的祭品,雇了辆牛车,踏上了回木桃村的路。
一路颠簸,气氛比往日更加沉默。小鲤似乎也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氛围,乖乖地趴在娘亲怀里,格外安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