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无声的支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心动撞击》最新章节。
论坛的风波像一片粘稠的乌云,沉沉地压在林薇心头,挥之不去。尽管她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照常上课、去图书馆、吃饭,但那种如影随形的被窥视、被议论的感觉,却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的神经。
她变得比平时更加沉默,走路时常低着头,尽量避免与陌生人有视线接触。偶尔听到身边传来窃窃私语和意味不明的低笑,她都会下意识地绷紧身体,怀疑那是不是在讨论自己。
苏晓和沈宇航想尽办法逗她开心,痛骂发帖人,但收效甚微。这种无形的伤害,远比直接的冲突更难抵御。
周四下午,有一门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批判性思维与逻辑论证》。这门课跨度很大,从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的学生都有。林薇和苏晓一起选了这门课,她们习惯坐在中间靠后的位置。
今天上课的主题是“论证中的谬误与反驳”。老师讲完理论后,照例进行随堂练习,将全班随机分成正反两方,就一个预设议题进行小型辩论。
“今天的辩题是——‘网络匿名性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老师操作着电脑,“现在随机分组……好,分组完成,投影已显示,请各位同学查看自己的持方和位置。”
林薇抬头看向投影屏幕,寻找自己的名字。找到后,她的目光下意识地扫过名单,随即,整个人猛地僵住了!
心脏像是被一只冰冷的手狠狠攥紧!
她所在的辩方小组里,赫然写着两个她此刻最不想看到的名字——**秦雪**,以及秦雪那个经常跟她形影不离的朋友!
而她们这一组的持方是——**网络匿名性弊大于利**。
这简直……荒谬得像一场刻意安排的噩梦!
林薇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手指冰凉。她甚至能感觉到,来自斜前方不远处,两道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讽和恶意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苏晓也看到了分组,气得差点当场骂出来,压低声音道:“我靠!这什么手气!太倒霉了吧!薇薇,要不我们跟老师说说换组?”
林薇艰难地摇了摇头。随机分组,没有正当理由,老师不会同意的。而且那样做,反而显得她心虚、怯场。
辩论很快开始。
正方先陈述观点,强调匿名性对保护隐私、鼓励言论自由的积极作用。
轮到反方一辩,秦雪那个朋友率先起身。她并没有紧扣论点,而是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明显的暗示:
“我方认为,匿名性最大的弊端,在于它为某些**居心叵测**的人提供了保护伞。比如,有些人可以躲在匿名后面,**散播不实信息,进行人身攻击**,破坏网络环境,甚至……**利用这种隐蔽性,达成一些不可告人的私人目的**。”
她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林薇这边,引得不少知情的同学也纷纷侧目,教室里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
林薇的后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死死地低着头,感觉自己像被剥光了衣服扔在聚光灯下,屈辱和愤怒交织,却无力反驳。
秦雪紧接着起身补充,她笑容甜美,语气却更加尖刻:
“没错。匿名性更容易滋生**谎言和欺骗**。有些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利用虚假的人设博取同情和好处**,一旦被揭穿,还能用匿名来做挡箭牌。这种行为,难道不是对社会诚信和公平的严重破坏吗?对于这种**‘效率’至上**的行为,我们难道不应该坚决抵制吗?”
“效率”两个字,被她咬得格外重,像两把淬毒的匕首,直直刺向林薇。
教室里彻底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片小小的“战场”。气氛变得无比尴尬和紧张。
林薇感觉呼吸都变得困难,脸颊烧得厉害,眼眶阵阵发酸。她紧紧咬着下唇,几乎要咬出血来。她知道自己应该站起来反驳,应该维护自己的清白,可是大脑却一片空白,身体因为愤怒和委屈而微微颤抖。
苏晓在旁边急得直拉她的袖子,却也无能为力。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时刻——
一个清冷、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从教室的另一个方向,清晰地响了起来。
“反方两位同学的论证,犯了典型的‘偷换概念’和‘以偏概全’谬误。”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包括林薇,都惊愕地循声望去!
只见**江辰**不知何时站了起来。
他坐在靠前一些的位置,身姿挺拔,神情一如既往的淡漠,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他甚至没有看林薇一眼,目光平静地落在秦雪和她朋友身上。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
江辰?!他怎么会在这门课上?!而且……他居然起身发言了?!谁不知道江辰是出了名的讨厌这种课堂互动,除非被点名,否则绝不会主动开口!
秦雪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脸色变得极其难看。她显然也没料到江辰会突然发难。
江辰并没有理会她的反应,继续用他那逻辑清晰、语速平稳的声调说道:
“首先,你们将‘网络匿名性’本身,与‘个别人滥用匿名性’的行为混为一谈,这是偷换概念。讨论的是工具本身的利弊,而非使用工具的人的行为失范。按照你们的逻辑,菜刀能伤人,所以菜刀弊大于利?”
“其次,你们用极端的、负面的个别案例来否定匿名性整体的积极价值,这是以偏概全。匿名性在保护 whistleblower(吹哨人)、弱势群体发声、避免打击报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被你们选择性忽略。”
他的声音不高,却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带着一种学术上的绝对权威和冷静的压迫感。
“最后,”他顿了顿,目光终于扫过脸色铁青的秦雪,眼神锐利,“基于片面甚至可能是虚假的前提(unverified premises)进行论证,其结论本身就不具备可信度。这是逻辑论证的大忌。”
他说完,并没有等待对方的回应,也没有看任何人,便径直坐下了。整个过程,冷静得就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学术拆解,与他平时在实验室里指出数据错误时没有任何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