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应天雪;龙座寒(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衍启元》最新章节。
大衍王朝,景和二十七年,冬。
应天城连下了三日雪,铅灰色的云压在宫墙顶端,将太和殿的琉璃瓦盖得只剩层冷白。御座上,大衍皇帝赵珩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扶手上的龙纹,目光扫过阶下文武百官,那双眼曾亲手剜过亲兄的眼、斩过皇叔的头,此刻落在谁身上,谁便觉后颈发寒。
没人敢提“立储”二字。
十七年前,时任端王的赵珩带着三千死士闯宫,血洗东宫时,连尚在襁褓的侄子都没放过;逼先帝禅位那日,御花园的池水红了整整半月,他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敢直言劝谏的长辈,最终都成了史书上“暴毙”的注脚。如今这位皇帝登基十七载,朝堂早被他杀得服服帖帖,唯有“立储”一事,成了谁都碰不得的禁区——他不信任何儿子,正如当年没人信他会乖乖做个亲王。
阶下的寂静被内侍尖细的通报声打破:“启禀陛下,十三位殿下在殿外候旨,请示安!”
赵珩喉间发出声冷哼,指尖停在龙纹的獠牙处:“宣。”
十三道身影鱼贯而入,棉靴踩在金砖上,积雪融化的水渍洇出点点湿痕。为首的是太子少傅教养的皇长子,封“雍王”,名赵瑾,今年二十五岁,眉宇间带着刻意装出的恭顺,却藏不住眼底对御座的窥伺;紧随其后的是皇次子“靖王”赵瑜,母妃是宠冠后宫的林贵妃,他穿着一身玄狐裘,手揣在袖中,仿佛只是来宫中转了圈;接下来是“瑞王”赵琪、“贤王”赵玥、“荣王”赵琛、“裕王”赵璋、“景王”赵玮、“惠王”赵琨、“顺王”赵璘、“康王”赵顼、“寿王”赵祺、“昌王”赵翊,直到排行最末的十三皇子,封“定王”,名赵宸,年方十岁,瘦小的身子裹在过大的锦袍里,冻得鼻尖发红,却仍规规矩矩地跟着兄长们行礼。
这些儿子,有的是他为拉拢世家所生,有的是后宫争宠的产物,还有的,他连名字都记不太清。可赵珩清楚,他们每个人身后都站着势力,每个人心里都藏着和他当年一样的野心——只待他一日驾崩,这应天城的雪,便要再染一次血。
“免礼。”赵珩的声音不高,却让殿内的温度更冷了几分,“近日边境不宁,青阳关送来急报,朔漠人又犯了境。你们谁,愿替朕去看看?”
十三位皇子瞬间噤声。雍王垂着头,手指绞着玉带;靖王装作整理衣袍,避开皇帝的目光;连平日里最敢说话的三皇子瑞王,都只盯着地砖缝里的积雪。谁都知道,青阳关是绝地,去了要么战死,要么被朝中的主和派构陷,怎么都是个死。
赵珩看着儿子们的模样,忽然笑了,笑声在空旷的太和殿里回荡,带着彻骨的凉:“一群废物。朕当年像你们这般大时,早已提着刀闯过敌营……”
他的话没说完,殿外忽然传来内侍慌张的通报:“陛下!兵部急报——前兵部主事沈仲山,因‘通敌’罪贬往云州,其家眷行至沧州境内,遇山匪劫掠,其子沈砚……恐已身亡!”
赵珩的目光顿了顿,沈仲山?那个当年敢当着他的面,说“朔漠不灭,不可议和”的硬骨头。他挥了挥手,语气淡漠:“死了便死了,一个罪臣之子,也值得来报?传朕旨意,沈仲山即刻启程,不得在沧州停留。”
雪还在下,落在太和殿的屋檐上,无声无息。御座上的皇帝没再看儿子们,目光望向殿外的风雪,仿佛在回忆十七年前那场宫变的血。而千里之外的沧州古道上,一辆青布马车正陷在积雪里,车帘被寒风卷得猎猎作响。
车辕上,老管家福伯正红着眼眶给车夫递姜汤,声音发颤:“先生还不知道小公子……唉,这一路山匪刚走,小公子就烧得人事不省,要是……要是真有个三长两短,咱们怎么对得起先生?”
车夫刚要接话,车厢里忽然传来“咳”的一声轻响,两人同时一怔,猛地掀开车帘。
铺着旧棉絮的车座上,少年沈砚正缓缓睁开眼。他脸色苍白得像纸,嘴唇干裂起皮,可那双眼睛里没有半分病弱的迷茫,反倒满是现代人的震惊与无措——他记得自己明明在图书馆查南宋兵制史料,怎么一睁眼,就躺在这颠簸的马车里,脑子里还涌进一堆陌生的记忆:父亲沈仲山是兵部主事,因弹劾主和派被诬陷通敌,全家被贬去云州;原身是个十七岁的文弱书生,遭山匪惊吓后染了风寒,竟就这么没了性命。
“小公子!您醒了?”福伯扑过来,声音都在抖,“感觉怎么样?要不要喝水?”
沈砚张了张嘴,喉咙干得发疼,只能发出沙哑的气音。他看着眼前穿着粗布棉袄、头发花白的老人,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洗得发白的锦袍,脑子里乱糟糟的——魂穿?还是穿到了一个刚“死”过一次的罪臣之子身上?
就在这时,马车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伴随着几声粗喝:“前面那辆马车!停下检查!”
福伯脸色骤变,压低声音对沈砚说:“是州府的巡兵,怕是来催先生赶路的……小公子,您先躺着,老奴去应付!”
沈砚靠在车壁上,听着外面福伯小心翼翼的回话声,又想起脑海里关于“大衍王朝”的记忆——皇帝残暴,皇子争储,外敌环伺,百姓流离。他深吸一口气,冰凉的空气呛得他又咳了两声,眼底的迷茫渐渐褪去,多了几分现代人的冷静:先活下去,再想办法。
这场裹挟着血与雪的乱世,已经将他卷了进来,再无退路。
福伯刚掀开车帘要下去,手腕却被一只微凉的手攥住。
沈砚撑着车座坐起身,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声音依旧沙哑却透着镇定:“一起去。”他刚接收完原身的记忆,知道这“巡兵”来得蹊跷——按大衍律例,贬官赴任虽需赶路,却无“沿途逐赶”的规矩,且沧州离应天城千里之遥,怎么会这么快收到“不得停留”的旨意?
福伯愣了愣,见少年眼底没了往日的怯懦,反倒有种说不出的沉稳,竟下意识点了头。
两人刚下车,三匹骏马已奔到近前。马上兵卒穿着灰黑色号服,腰挎长刀,为首那人满脸横肉,目光扫过马车时带着毫不掩饰的审视,最后落在沈仲山那辆稍显体面的车厢上:“谁是沈仲山?陛下有旨,罪臣沈仲山需即刻启程赴云州,不得在此耽搁!”
话音刚落,车厢门帘被掀开,沈仲山走了出来。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青色儒衫,头发已有些斑白,原本挺直的脊背因连日赶路和忧思弯了些,却仍维持着读书人的风骨。听到“陛下有旨”四字,他眼底闪过一丝痛色,却还是拱手道:“下官便是沈仲山。只是小儿刚醒,身子虚弱,可否容我们休整半日,明日一早便走?”
“休整?”为首的兵卒嗤笑一声,拍了拍腰间的刀,“一个通敌的罪臣,还敢跟老子谈条件?告诉你,今日必须走!若是耽误了行程,仔细你的皮!”
福伯气得发抖,刚要争辩,却被沈砚拽了拽衣角。沈砚往前走了半步,挡在父亲身前,抬头看向那兵卒,声音不大却清晰:“这位差爷,我父亲是被贬官,不是钦犯。律例有云,贬官赴任途中,若家眷有疾,可凭医官文书停留三日。我虽无文书,却刚从鬼门关回来,差爷若强行逐赶,传出去,怕是对陛下的名声不好吧?”
他刻意加重了“陛下的名声”几字。原身记忆里,当今皇帝赵珩最是在意自己“得位正统”的形象,哪怕是对待罪臣,也不愿落个“苛待老臣”的骂名。
那兵卒果然顿了顿,眼神闪烁了一下。他本是沧州知府派来的人——知府是主和派首领柳承业的门生,早就想找机会给沈仲山难堪,如今得了“不得停留”的旨意,更是想趁机刁难。可沈砚这话戳中了要害,若真因“逐赶病弱”传出去,哪怕是针对罪臣,也难免有人说皇帝“失德”,到时候知府未必会保他。
“你这小子倒会说话。”兵卒脸色沉了沉,目光在沈砚苍白的脸上扫了一圈,又瞥了眼沈仲山紧绷的神情,最终啐了口唾沫,“也罢,就容你们歇到明日卯时!若是敢拖延,老子定将你们绑了送官!”说罢,他狠狠瞪了三人一眼,带着另外两个兵卒拨转马头,扬尘而去。
直到马蹄声消失在风雪里,沈仲山才松了口气,转身看向儿子,眼底满是担忧:“砚儿,你身子还弱,怎好跟他们硬争?”
沈砚扶着父亲的胳膊,将人引回马车,才低声道:“父亲,这巡兵来得太急,怕是不怀好意。咱们若真今日启程,天寒地冻,路上再遇点事,怕是更危险。”他没说破“主和派刁难”的可能——原身记忆里,父亲虽刚正,却对朝堂阴私有些迟钝,此刻说多了,只会让他更忧心。
沈仲山愣了愣,似乎没料到一向文弱的儿子会有这般心思,沉默片刻后,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是为父思虑不周了。你好好歇着,明日咱们便走。”
回到车厢,沈砚靠在棉絮上,只觉得浑身乏力。刚才那一番对峙,几乎耗尽了他仅存的力气,可脑子里却不敢停——他翻看原身的记忆,试图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父亲沈仲山当年弹劾主和派,是因为发现柳承业暗中与朔漠汗国通商,用粮食换战马,却隐瞒不报;而构陷父亲“通敌”的证据,是一封伪造的、以父亲名义写给朔漠将领的书信。
“粮食换战马……”沈砚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一个现代历史系研究生的本能让他察觉到不对劲——朔漠汗国是游牧民族,最不缺的就是战马,为何要拿粮食换?除非,这背后还有更深的谋划,比如……削弱大衍的军粮储备?
就在这时,车外忽然传来福伯的声音:“小公子,先生,前面有个驿站,咱们要不要去借宿一晚?”
沈砚眼睛一亮,驿站不仅能避寒,或许还能听到些沿途的消息。他刚要应声,却忽然想起什么,掀开帘子对福伯道:“福伯,你先去看看驿站里人多不多,若有穿着官服或是军卒模样的人,咱们就换个地方。”
福伯虽不解,却还是点头应了。不多时,他匆匆回来,脸色有些凝重:“驿站里倒没官差,可听掌柜说,昨日有一队朔漠的商队从这里经过,往青阳关方向去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朔漠商队?”沈砚和沈仲山同时皱起眉。景和年间,大衍与朔漠虽未完全断交,却也只允许在指定的边境城镇通商,沧州并非通商之地,怎么会有朔漠商队出现?
沈仲山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猛地抓住沈砚的手:“砚儿,恐怕……咱们这趟路,比想象中更危险。”
沈砚看着父亲眼中的恐惧,心中也沉了下去。他知道,这场始于应天城的阴谋,已经悄然蔓延到了沧州古道上。而他这个刚魂穿过来的“罪臣之子”,除了一具病弱的身体和满脑子现代知识,一无所有。
风雪越下越大,将马车裹在一片白茫茫的天地间。沈砚靠在车厢壁上,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必须尽快适应这个世界,找到洗清父亲冤屈的证据,更重要的是,在这场乱世的漩涡里,活下去。
驿站的灯光在风雪中摇曳,像一点微弱的星火。沈砚知道,他们没有太多选择,只能朝着那点光亮走去,哪怕前方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危险。
沈砚扶着父亲坐回马车,自己则靠在对面的棉絮上,闭眼想缓口气,可脑海里却不受控地飘回现代——他上周刚把租了三年的老房子重新装修完,浅灰色的沙发能窝着看一下午书,阳台的花架上摆着刚买的多肉,连厨房的调料都按高矮排得整整齐齐。那是他在大城市里攒了半辈力气才弄好的“小窝”,怎么转眼就成了泡影?
“要是能再看一眼就好了……”他无意识地呢喃,指尖还残留着现代公寓门把手的冰凉触感。
话音刚落,一股突如其来的眩晕袭来,沈砚只觉得眼前白光一闪,再睁眼时,鼻腔里竟飘进了熟悉的柑橘味香薰——这不是他现代公寓里常用的那款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