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岳鹏染风寒;兄弟之间的情义(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大衍启元》最新章节。

夜色像一块浸透了寒意的黑布,将铁壁关裹得密不透风。关内没有半点灯火,只有城头哨兵的脚步声轻得像枯叶落地,衬得整座关隘愈发死寂沉沉。

中军帐内,冷得像冰窖。帐帘虽用石头压实了边角,却挡不住寒风从缝隙里钻进来,卷着细小的尘土,扑在人脸上,冻得人皮肤发紧。岳鹏蜷缩在简陋的木板床上,身上盖着一床早已板结的破棉被,补丁摞着补丁,里面的棉絮硬得像枯草,根本挡不住刺骨的寒意。

他的脑袋昏沉得像是灌满了滚烫的铅块,嗡嗡作响,眼前全是重影——一会儿是弟兄们捧着粗粮饼咽不下去的愁苦脸,一会儿是沈砚举着啤酒罐的从容笑意,一会儿又是投诚士兵穿着干净军装、啃着肉包的满足模样。浑身软得没有一丝力气,四肢像被抽走了筋骨,可皮肤却烫得吓人,隔着那件磨得发亮的旧软甲,都能感受到那灼人的温度,像是要把骨头都烧透。

这已经是他硬撑的第五天了。

自从粮仓见了底,他便悄悄把自己的口粮省了下来,分给张怀瑾、刘镇川和营中最虚弱的士兵。弟兄们本就吃不饱,他是统帅,怎么能独吞那点掺着草根的杂合面?这几日,他只靠几口浑浊的稀粥续命,白天强撑着在城头巡视,夜里裹着破棉被硬扛,早已耗空了身子。前几日夜里淋了一场冷雨,风寒便趁虚而入,起初只是咳嗽、畏寒,他咬着牙没当回事,只想着扛过去就好,可病情却一日重过一日,到了今夜,竟烧得意识都模糊了。

“咳……咳咳……”一阵剧烈的咳嗽猛地撕开喉咙,岳鹏蜷缩着身子,双手死死攥着破棉被,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喉咙里像被砂纸反复打磨,又干又痛,咳得他浑身发抖,单薄的胸膛剧烈起伏,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混着鬓角的尘土和干涸的血迹,顺着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脸颊滑落,滴在枕头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痕迹,很快又被寒气冻得发硬。

他想喝点水,喉咙却干得发紧,连发出声音的力气都没有,只能从喉咙里挤出细碎的呻吟,意识在清醒与模糊之间反复拉扯。迷迷糊糊中,他仿佛看到了那些战死的弟兄,他们浑身是血,质问他“为什么不让大家吃饱饭”;又仿佛看到了关外靖安军营地的炊烟,闻到了那勾人的肉香和啤酒的清冽气息;最后,他看到了张怀瑾和刘镇川,两人正捧着一碗热饭,劝他“大哥,吃点吧”。

“不……不能……”岳鹏的嘴唇翕动着,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弟兄们……还饿着……守住……铁壁关……”

他的胡话和撕心裂肺的咳嗽声,终于惊动了帐外巡营的张怀瑾和刘镇川。

这几日,张怀瑾总觉得岳鹏不对劲——他的脸色一天比一天苍白,咳嗽一次比一次剧烈,连说话的声音都透着虚浮,可每次问起,岳鹏都只摆摆手,说“无妨,小风寒,扛扛就过”。今夜巡营到中军帐外,听到帐内传来压抑的咳嗽和细碎的胡话,张怀瑾心里“咯噔”一下,连忙拉着刘镇川轻手轻脚地推开了帐门。

“大哥?”张怀瑾的声音压得极低,帐内昏暗得只能隐约看到床上蜷缩的身影。

刘镇川快步上前,借着从帐外漏进来的一点惨淡月光,终于看清了岳鹏的模样——他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脸色白得像纸,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呼吸急促而沉重,胸口起伏得厉害,浑身都在不受控制地微微发抖,那模样哪里是“小风寒”,分明是快撑不住了!

“大哥!”刘镇川心头一紧,快步冲到床边,颤抖着伸出手,探向岳鹏的额头。

指尖刚一触到,刘镇川便像被烫到似的猛地缩回手,眼睛瞬间红了:“烫!怀瑾,大哥烫得吓人!比炭火还烫!”

张怀瑾也连忙上前,伸手摸了摸岳鹏的额头,又探了探他的脉搏。指尖传来的温度灼得人心慌,脉搏跳得又快又乱,像是要从喉咙里蹦出来,显然是高烧到了极点。他的心猛地一沉,瞬间明白了——这几日岳鹏哪里是染了风寒,分明是饿出来的、累出来的!他把自己的口粮全分给了弟兄们,自己硬扛着饥饿和寒冷,硬生生把身子拖垮了!

“快!去叫军医!”刘镇川急得声音都变了调,转身就要往外冲。

“等等!”张怀瑾一把拉住他,压低声音,“现在营中人心惶惶,大哥病重的消息绝不能传出去,否则军心必散!你悄悄去叫军医,别惊动任何人;我在这里守着大哥,找找有没有能喝的水和吃的。”

刘镇川用力点头,转身轻手轻脚地冲出帐外,脚步急促却尽量放轻,鞋底碾过碎石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他的心像被揪着似的,又急又慌。

张怀瑾留在帐内,借着微弱的月光摸索着找到一个豁了口的陶碗,又从帐角的水囊里倒出一点浑浊的水——这是营中仅剩的一点饮用水,是弟兄们省了又省才留下来的,水里还飘着细小的泥沙。他端着碗,小心翼翼地扶起岳鹏,让他靠在自己怀里,岳鹏的身体烫得惊人,重量却轻得像一片羽毛,张怀瑾的胳膊微微发颤,心里一阵发酸。

他用勺子舀起一点水,慢慢凑到岳鹏嘴边,声音温柔得像对待易碎的瓷器:“大哥,喝点水,润润喉咙……”

岳鹏的意识已经模糊,嘴唇碰到清凉的水,下意识地张开嘴,小口小口地吞咽着。浑浊的水滑过干裂的喉咙,带来一丝微弱的舒缓,他的咳嗽稍稍减轻了些,却依旧浑身滚烫,脑袋歪在张怀瑾的肩膀上,像个无助的孩子,紧紧靠着这唯一的支撑。

没过多久,刘镇川带着军医悄悄回来了。军医提着一个破旧的药箱,箱子上的锁早就坏了,用绳子捆着,走一步便发出“吱呀”的声响。他快步走到床边,借着月光给岳鹏诊脉,又扒开他的眼皮看了看,捏了捏他的脸颊,脸色越来越凝重,最后重重地叹了口气。

“怎么样?军医,我大哥他……”刘镇川压低声音,急切地追问,手心都攥出了汗。

军医摇了摇头,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愧疚:“刘将军,张将军,实不相瞒……营里早就没药了。”

“什么?”刘镇川的声音陡然拔高,又连忙压低,“怎么会没药?退烧药、风寒药,哪怕是草药也行啊!”

“早就用完了。”军医苦笑一声,打开那个破旧的药箱,里面空空荡荡,只有几包干枯的草药残渣,“最后一点治风寒的草药,前日给几个咳得厉害的士兵煮了水,现在连姜都没有了——咱们的粮草都快断了,哪里还有余粮种药、存药?”

他伸手摸了摸岳鹏的额头,语气沉重:“将军这是积劳成疾,加上饥饿过度、风寒入侵,才引发了高烧。现在没有药,只能想办法让他发汗,再逼着他吃点东西补充体力,能不能挺过去,全看将军自己的意志了。”

“发汗?没有姜,没有草药,怎么发汗?”张怀瑾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他抱着岳鹏滚烫的身体,只觉得一阵无力。

“只能用热水捂了。”军医道,“烧点热水,用布巾蘸着擦将军的额头、腋下、脚心,再让他喝点热水,或许能出点汗。至于吃的……”

张怀瑾猛地从怀里掏出一小块硬邦邦的杂合面饼——这是他省了三天的口粮,本想留着应急,饼上还沾着细小的草屑,“把这个磨碎,煮在热水里,让大哥喝点,多少能补点力气。”

刘镇川也连忙掏出自己仅剩的半块饼,饼的边缘都已经发潮发霉了,他却毫不在意,递给军医:“都用上!磨碎了煮,哪怕大哥只喝一口也好!”

军医点了点头,接过两块饼,转身去帐外那个快要熄灭的小火堆旁忙活。帐内,张怀瑾继续抱着岳鹏,时不时用衣角擦去他额头的冷汗,又喂他喝两口浑浊的热水。岳鹏的胡话越来越多,大多是关于弟兄们、关于铁壁关、关于“忠义”,可每一声都微弱得让人心疼。

张怀瑾低头看着岳鹏烧得通红的脸颊,感受着他滚烫的体温和微弱的呼吸,心里像被钝刀子割一样疼。他和岳鹏出生入死这么多年,知道他性子执拗,重情重义,可他从未想过,岳鹏会为了这份“忠义”,把自己逼到这个地步——连一口饱饭、一剂药都没有,只能在冰冷的帐内,靠着一点热水和发霉的饼硬扛。

帐外,寒风依旧呼啸,隐约能听到关外靖安军营地传来的零星笑声,还有那若有若无的饭菜香气——那是火锅的麻辣、啤酒的清冽、肉香的醇厚,与关内的寒冷、饥饿、绝望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刘镇川站在帐门口,望着关外那片灯火通明的营地,拳头攥得咯咯作响,指甲几乎嵌进肉里。他看着那片象征着富足与生机的灯火,闻着那勾人的香气,又想起帐内岳鹏昏迷不醒的模样,想起营中弟兄们面黄肌瘦、眼神绝望的样子,心中第一次对自己坚守了这么久的“底线”产生了动摇——

难道,他们一直坚守的,真的是“忠义”吗?

让弟兄们饿肚子、受冻、生病却无药可医,让大哥拼了性命去守一座空荡荡的关隘,这就是所谓的“忠义”吗?

而沈砚那边,弟兄们能吃饱饭、穿干净衣服、用上新奇的洗漱物件,能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这又算什么?

帐内,岳鹏的呼吸依旧急促,滚烫的身体还在顽强地抵抗着病痛与饥饿。可那道他坚守了许久的心理壁垒,却在高烧的模糊意识中,在弟兄们焦急又无力的目光中,在关外飘来的诱人香气中,悄然裂开了一道越来越大的缝隙。

帐外的小火堆烧得有气无力,火苗忽明忽暗,勉强将那两块杂合面饼磨成的粉末煮成了一碗浑浊的糊状物。面饼的霉味混着草屑的干涩,在温热的糊里弥漫开来,与靖安军营地飘来的肉香形成了刺目的对比。军医端着碗走进来,碗沿还沾着细碎的草渣,热气顺着碗口往上飘,没一会儿就被帐内的寒气逼得消散无踪。

张怀瑾小心翼翼地接过碗,指尖触到碗壁的温热,心里却凉得发慌。他调整了一下姿势,让岳鹏靠得更稳些,另一只手用勺子舀起一小勺糊,吹了又吹,直到温度刚好,才慢慢凑到岳鹏嘴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哥,张嘴,吃一点,就一点……”张怀瑾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眼神紧紧盯着岳鹏的嘴唇。

岳鹏的意识依旧模糊,嘴唇在触到勺子的瞬间下意识地张了张,张怀瑾赶紧将那勺糊送了进去。可刚进喉咙,岳鹏就像是被呛到了一般,猛地咳嗽起来,剧烈的震颤让他浑身发抖,嘴里的糊状物顺着嘴角溢出,顺着下巴流到脖子上,浸透了他那件破旧的软甲,又滴落在身下的床板上。

“咳咳……咳……”岳鹏咳得撕心裂肺,眼泪都被呛了出来,混着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床板上,与那些撒出来的饼糊混在一起。

张怀瑾连忙放下碗,用衣袖轻轻擦拭岳鹏的嘴角和脖子,动作轻柔得生怕碰碎了他。可刚擦干净,他又不死心,舀起第二勺糊,想再试试,可刚凑到岳鹏嘴边,岳鹏又是一阵剧烈咳嗽,不仅没吃下,反而把嘴里残留的一点也咳了出来,更多的饼糊撒在床板上。

那简陋的床板本就粗糙不平,布满了裂缝和木屑,饼糊滴在上面,顺着裂缝往下渗,很快就结成了一层干硬的痂,看着格外刺眼。

“大哥,你吃点啊……就一口,补充点力气……”张怀瑾的声音带上了哭腔,他的手控制不住地发抖,勺子里的糊晃悠着,又撒了一些在岳鹏的衣襟上。

刘镇川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急得团团转。他想帮忙,却不知道该做什么,只能死死攥着拳头,指甲嵌进肉里,疼得发麻,却丝毫感觉不到。他看着岳鹏苍白的脸,看着那些撒在床板上、衣襟上的饼糊,看着张怀瑾手忙脚乱却毫无办法的样子,一股从未有过的无助感涌上心头,眼眶瞬间就红了。

“军医,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刘镇川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压抑的哭腔,“他连一口糊都吃不下,怎么挺过去?”

军医摇了摇头,脸上满是愧疚与无奈:“刘将军,将军现在高烧不退,意识不清,肠胃也虚弱得很,根本承受不了任何食物,强行喂只会让他更难受……”

“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大哥……”刘镇川的话没说完,就被一阵哽咽堵在了喉咙里。他猛地别过头,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流泪的样子,可眼泪却像断了线的珠子,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地上的尘土里,洇出一小片湿痕。

张怀瑾喂了三次,每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岳鹏咳得几乎喘不过气,胸口剧烈起伏,像是要把肺都咳出来。张怀瑾再也忍不住了,“啪”地一声放下碗,碗底磕在床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里面剩下的饼糊溅了出来,撒在他的手上、衣服上。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了出来,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岳鹏的脸上、身上。他抱着岳鹏滚烫的身体,肩膀剧烈地颤抖着,哽咽着说:“大哥,对不起……是我们没用,连让你吃口饱饭、喝口热药都做不到……”

“大哥,你醒醒啊……”张怀瑾的声音破碎不堪,“你别吓我们……我们还等着你领着我们……可你现在这样,我们怎么办啊……”

刘镇川再也忍不住,转过身,一把抓住张怀瑾的胳膊,眼泪模糊了视线:“怀瑾,怎么办?大哥他……他要是挺不过去,我们……我们对不起那些跟着我们的弟兄,更对不起大哥啊!”

他的声音又急又哑,带着绝望的哭腔,眼泪掉得更凶了。两个在沙场上杀敌无数、从不畏惧生死的硬汉,此刻却像个无助的孩子一样,守着昏迷不醒的大哥,哭得撕心裂肺。

帐内的哭声压抑而沉痛,与帐外呼啸的寒风交织在一起,格外凄凉。军医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轻轻叹了口气,悄悄退到了帐外。

床板上的饼糊已经干硬,与岳鹏衣襟上的污渍混在一起,狼狈不堪。岳鹏依旧昏昏沉沉,呼吸微弱而急促,滚烫的身体靠在张怀瑾的怀里,像一片随时会凋零的叶子。

张怀瑾哭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了些,他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又拿起旁边的破棉被,小心翼翼地盖在岳鹏身上,生怕他再着凉。可看着岳鹏毫无起色的模样,看着床板上那些没喂进去的饼糊,他的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

刘镇川蹲在床前,双手抱着头,肩膀依旧在微微颤抖。他的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军医的话,回响着张怀瑾的哭声,回响着关外靖安军营地的笑声和诱人的香气。

他想起了投诚的弟兄们穿着干净的军装,拿着新奇的洗漱三件套,吃着热乎的肉包、喝着冰爽的啤酒的样子;想起了沈砚说的“真正的忠义,是让弟兄们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想起了营中那些面黄肌瘦、眼神绝望的士兵,想起了大哥为了让弟兄们吃饱,自己硬扛着饥饿和病痛的模样。

一股巨大的悔恨和动摇涌上心头。他猛地站起身,眼神里充满了决绝,泪水还挂在脸上,声音却异常坚定:“怀瑾,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大哥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张怀瑾抬起哭红的眼睛,看着他:“你想怎么做?”

“我去见沈砚!”刘镇川咬着牙,一字一句地说,“我去求他,求他给大哥治病,求他给弟兄们一条活路!就算是归降,就算是被人骂作叛徒,我也认了!只要能让大哥活下来,只要能让弟兄们吃饱饭,我什么都愿意做!”

张怀瑾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也慢慢坚定起来。他看着怀里依旧昏迷的岳鹏,看着床板上那些干硬的饼糊,泪水又一次模糊了视线,却重重地点了点头:“好!我跟你一起去!大哥要是知道,也会明白我们的苦心的!”

帐外的寒风依旧呼啸,关外靖安军营地的灯火依旧明亮,那诱人的香气仿佛也飘得更近了。两个硬汉擦干脸上的泪水,眼神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决绝,转身朝着帐外走去。他们知道,这一步迈出去,就再也回不去了,可他们别无选择——为了大哥,为了弟兄们,他们必须走下去。

而帐内,岳鹏依旧昏沉,眉头紧锁,仿佛在做着什么痛苦的梦。他不知道,他坚守了许久的“忠义”,即将被他最信任的两个兄弟,以一种最无奈的方式,画上一个新的句号。

夜色浓稠如墨,铁壁关的城门被悄悄推开一道缝隙,寒风裹挟着尘土涌进来,刮得人脸颊生疼。刘镇川半蹲下身,张怀瑾小心翼翼地将岳鹏从床上扶起,岳鹏的身体滚烫而沉重,却又透着一种病态的轻飘,软塌塌地靠在张怀瑾怀里,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

“大哥,慢点,我们带你出去治病。”张怀瑾的声音哽咽着,双手颤抖着将岳鹏的胳膊架在刘镇川的肩膀上。刘镇川咬紧牙关,猛地站起身,将岳鹏背了起来。岳鹏的头歪在他的颈窝,滚烫的呼吸喷在他的皮肤上,带着一丝微弱的咳嗽声,每一声都像针一样扎在刘镇川心上。

“走!”刘镇川低吼一声,脚步沉重地踏出城门,张怀瑾紧随其后,一手扶着岳鹏的腿,一手挡在他身前,试图挡住呼啸的寒风。城门在他们身后缓缓合上,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为这段坚守画上了一个无奈的句号。

关外的路崎岖不平,布满了碎石和枯草,刘镇川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背上的岳鹏时不时咳嗽几声,身体也跟着微微颤抖。他的肩膀被岳鹏的重量压得生疼,汗水顺着额头往下淌,混着眼泪一起滴在脚下的尘土里,洇出一小片湿痕。

“大哥,挺住!”刘镇川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带着压抑的哭腔,“我们这就去见沈砚,他那里有药,有热饭,你很快就能好起来了!”他一边走,一边用脸颊蹭了蹭岳鹏滚烫的额头,“你别睡,跟我说说话,哪怕骂我一句也行啊!”

岳鹏依旧昏昏沉沉,只是偶尔发出一声细碎的呻吟,嘴唇翕动着,却听不清说什么。滚烫的体温透过衣物渗进刘镇川的皮肤,让他心里又急又疼,眼泪掉得更凶了,视线模糊中,只能死死盯着前方靖安军营地的灯火。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刘镇川的脚步越来越沉,呼吸也变得粗重,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冷风一吹,冻得他打了个寒颤。张怀瑾看出他撑不住了,连忙说道:“老三,换我来!”

刘镇川摇了摇头,喘着粗气:“不用,我还能扛……”

“别逞强!”张怀瑾打断他,强行将岳鹏的胳膊架到自己肩上,“大哥身子重,你这样扛下去会垮的,我们得留着力气把大哥送到地方!”

刘镇川咬了咬牙,只能小心翼翼地将岳鹏放下,两人合力将岳鹏换到张怀瑾背上。张怀瑾的身形比刘镇川稍瘦,背起岳鹏后,脚步也有些踉跄,他连忙稳住身形,双手紧紧托着岳鹏的大腿,将他往上托了托,让他靠得更稳些。

“大哥,我是怀瑾。”张怀瑾的声音带着浓浓的哭腔,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岳鹏的后背上,“你再坚持一会儿,马上就到了,沈砚肯定有办法救你!我们知道你不想归降,可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你的命比什么都重要!”

“弟兄们还等着你,我们也不能没有你……”他一边走,一边哽咽着说,“你醒醒,看看我们,别丢下我们不管啊!”

岳鹏的头歪在张怀瑾的肩膀上,头发被汗水和泪水打湿,贴在苍白的脸颊上,嘴唇干裂得渗出血丝。他似乎听到了张怀瑾的话,喉咙里发出一声微弱的呜咽,像是在回应,又像是在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刘镇川跟在一旁,一手扶着岳鹏的后背,一手擦着脸上的眼泪,时不时哽咽着喊一句:“大哥,挺住!马上就到了!”他看着张怀瑾踉跄的脚步,看着岳鹏毫无起色的模样,心里像被刀割一样疼,却只能一步步往前挪。

夜风吹得他们的衣服猎猎作响,身上又冷又累,可他们不敢停下,也不能停下。前方靖安军营地的灯火越来越亮,那片灯火象征着希望,象征着能救岳鹏的药,象征着弟兄们能吃饱饭的活路。

“快了,怀瑾,快到了!”刘镇川指着前方的灯火,声音里带着一丝急切的期盼,眼泪却依旧止不住地流。

张怀瑾点了点头,咬着牙加快了脚步,背上的岳鹏又咳嗽了几声,这一次,咳嗽声似乎比之前稍有力气了些。张怀瑾心中一喜,哽咽着说:“大哥,你听到了吗?快到了,再坚持一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